更新时间:2025-04-28 17:25:09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编委会
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言
导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100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的主线
一 追求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根源
二 人民利益至上的财政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础
三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财的出发点
四 民生财政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壮大
五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财政改革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党初期的财政纲领(1921—1927年)
第一节 近代中国衰落与传统财政体系的崩溃
一 经济社会的激烈动荡与转型
二 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
三 国家财政的混乱与崩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救国图强运动的兴起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财政问题的探索
一 马克思主义财政思想的传播
二 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财政问题的探索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提出的财政纲领
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纲领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财理念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探索(1928—1937年)
第一节 大革命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一 国共合作破裂后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三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主张
第二节 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初步探索
一 取之于敌为主的财政收入
二 保障革命战争需要的财政支出
三 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财政工作新发展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二 共和国财政的雏形
三 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新发展
第四节 根据地财政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 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
二 中国共产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
三 国家财政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财政建设(1938—1945年)
第一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共中央《宣言》
二 1935年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
三 1937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四 1937年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及边区财政
一 边区政府的建立及运转与职能
二 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制度建设
三 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制度建设
四 边区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 边区财政的平衡管理
第三节 主要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与财政工作
一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二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三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制度建设
四 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与财政工作
五 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财政工作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政策探索
一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的财政思想
二 陈云《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中的财政思想
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思想和理论创新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工作的改进(1946—1949年)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历史大转折
一 党的七大召开及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 抗战胜利后形势的变化和两条道路的抉择
三 内战的全面爆发和解放区的开辟
第二节 解放区的建设和财政工作的发展
一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党的领导
二 解放区财政工作的建设
三 改进财政政策支援解放战争
第三节 解放区财政领域的新局面
一 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
二 国营经济作用开始凸显
三 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困难的改善
第四节 为新中国财经工作做准备
一 华北财经会议揭开新中国统一财政工作的序幕
二 从华北财经办事处到中财委
三 各解放区财经工作走向统一
四 为新中国财经建设和发展做好了理论和干部准备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工作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50—1952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
一 新中国的成立
二 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新中国初期的经济政策
三 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财经困难
第二节 中财委领导财经工作
一 打击投机资本、实现物价稳定
二 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第三节 财税体系的恢复调整和社会主义财政的初步建立
一 财政税收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二 城市和农村税收的调整和恢复
三 新中国财政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