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大革命失败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绝杀。[3]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明确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还组建工农红军,开始实施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以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政权。同时,中国共产党把农民阶级作为最强大和最可靠的同盟军,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革命中心,由此进入了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发布《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提出要在农村地区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并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地革命的策略。[4]192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发布《中央对于武汉反动时局之通告》,对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进行了谴责,鼓励农民夺取乡村政权,没收地主的土地。以上两个通告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5]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起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始组建工农武装,从此,革命的重心从城市逐渐向农村转移。南昌起义之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湘鄂赣、皖西、左右江等地区100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多处农村根据地。到1930年,工农红军已有10万人,逐渐形成以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十几个革命根据地。[6]但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面积较小,且较为分散,为了不让国民党军队包围、击破,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彼此靠拢连接,最终以江西为中心,建立了中央根据地。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其他革命根据地也逐渐成立了地区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让国民党统治集团十分恐慌,于是,从1930年12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统治集团组织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开始战略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经济主张,在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不法商人等人的土地、财产分给贫苦农民,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以及封建剥削,解放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经济的发展。土地革命的开展与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得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开始萌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由私人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三个部分组成。私人经济主要存在于农业、手工业和部分商业领域,中国共产党对私人经济的政策是,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7]合作社经济包含社会主义因素,主要存在于手工业领域。国营经济是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主要存在于军需工业,是苏区经济的领导力量。
苏区手工业和工业也得到发展。苏维埃政府发展手工业和工业的方针是,在鼓励和扶持个体手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营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赣西南、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政府出资支持国营工业的发展,或者把没收来的作坊等工厂,交给集体群众来经营。苏维埃政府还创办了很多工矿企业,为革命根据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苏维埃政府还把工人的供给制改成工资制,并根据技术的高低确定工资,极大地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苏维埃政府很重视根据地的商业贸易,推动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共同发展,促进监督管理和交易自由相结合。苏维埃政府鼓励中小商人进行合法贸易,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农村的集市贸易活动。合作社商业主要经营粮油、布匹文具等日常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合作社在经营、运输等方面都有政府的保护与协助。国营商业直接由政府经营,经营范围和商品种类十分广泛,还专营药品、食盐、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起着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价等作用。
苏区新的金融和银行体系也逐渐确立。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各省分行也逐渐成立。随后,便开始发行货币,处理以前的货币,稳定金融市场。这集中了社会上的零散资金,并在农民有困难时,将资金借给贫苦农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困难,抵制了高利贷剥削。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大众,发起了土地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诞生与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与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为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今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