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18 19:35:30
封面
版权信息
代自序:在哲学与非哲学中迂回
第2版前言
初版序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当代社会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西方当代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
第二节 人文和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加强渗透
第三节 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生活的全球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当代西方科学技术结构与功能的转变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决定性地位
第二节 “技术至上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
第三章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
第一节 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转折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革命同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建
第四章 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论题
第一节 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动力学问题
第三节 人的精神与心态同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语言的社会意义
第五节 日常生活和“生活世界”问题
第六节 社会和行动的象征性问题
第七节 社会的运作与权力的关系问题
第八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
第九节 文化再生产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篇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
第五章 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象征性和修辞性
第一节 反思性是进行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鲍德里亚关于象征性交换的理论
第三节 丹尼尔·贝尔的文学式社会预测理论
第六章 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文化层次
第一节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道德系谱学
第二节 利奥塔对现代知识体系的批判
第七章 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权力观
第一节 批判论述和批判权力的辩证
第二节 福柯的权力观
第三节 布尔迪厄关于语言的象征性权力的论述
第三篇 在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社会理论
第八章 生活世界和语言
第一节 认识论的转折与生活世界的危机
第二节 符号象征性互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三节 日常语言和生活世界
第九章 象征互动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象征互动论在美国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 米德的象征互动论
第三节 布鲁默和象征互动论的最新发展
第四节 交换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五节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及其他角色理论
第十章 现象学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舒兹现象学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节 彼得·博格和卢克曼的新贡献
第十一章 俗民方法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俗民方法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重要意义
第二节 俗民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第四篇 系统功能论的重建和新发展
第十二章 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再考察
第一节 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论题在当代的有效性
第二节 帕森斯社会系统概念的重建
第十三章 芒奇的社会行动理论
第一节 芒奇对古典行动理论的改造
第二节 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探索社会系统与行动的复杂关系
第十四章 鲁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节 从一般系统论到社会系统论
第二节 “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节 作为意义和沟通系统的社会
第四节 自我参照与合理性问题
第五篇 从结构主义到结构化理论
第十五章 结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基础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成果及其影响
第三节 罗兰·巴特符号论的结构主义基础
第四节 结构主义在当代法国语言学的发展
第五节 戈德利耶社会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
第六节 结构主义在法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发展
第十六章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关于亲属关系的原子结构
第二节 神话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符号论与象征论
第四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晚期思想
第十七章 布尔迪厄的“建构的结构论”
第一节 象征性实践的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生存心态”的象征性“交响乐演奏”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