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理论(上、下册)(第2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25/26392125/b_26392125.jpg)
第2版前言
社会理论(Social theories)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基础,也是西方各国各个时代的社会思想长期发展的理论结晶,在20世纪下半叶之后发展特别快,并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派别,成为当代西方理论思想争论的一个焦点。因此,从当代社会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概念,可以明显地展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因此,尽可能全面了解当代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已经成为把握和研究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关键。
从理论性质来看,社会理论是一种接近于“后设理论架构”(metaphysic-theoretical framework)的论述体系,它结合历史及现实所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经验,立足于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对社会整体及其各个主要组成领域的性质、结构及其运作逻辑,提出有利于深入进行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因此,它一方面吸收和总结了社会研究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成果,使之提升到抽象的理论层面,概括出具有核心价值并发挥指导作用的基本范畴体系,另一方面又全面总结各个时代各种社会科学进行具体研究的实证材料和元素,归纳出有利于解决社会基本问题的普遍性论述体系。在这个意义上说,自上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当代社会理论既不像古典社会理论那样,只限于探讨创建社会学理论体系所必须解决的各种基本理论论题和方法论问题,或只限于使用较为抽象的哲学命题去讨论社会的基本问题;而是结合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方法论争论的成果,采用多学科研究分析的方法,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元素综合起来,加以灵活发挥和应用,使社会理论本身,既有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性质,又有实证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整个世界进入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新世纪,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不断创新的社会和文化,为了寻求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必须敏锐地观察社会发展的节奏和频率,诊断出社会发展的脉络,体察社会发展的症结;另一方面又恰当地继承人类文化和近代思想的优秀遗产,针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重建并不断更新社会理论的架构、基本范畴及其理论探讨内容。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拙著《当代社会理论》得以再版,并期望它的新版能够引起理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反响,推动对于当代社会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创建出越来越多更好的社会理论。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领导,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杨宗元主任以及责任编辑符爱霞;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本书的再版才能顺利进行并得以实现。
高宣扬谨识
2016年6月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