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及趋势

随着农产品市场流通在农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强,农产品批发行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要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改革创新,强化自身建设,就必须分析和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条件及趋势。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条件

(一)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发展的推动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云计算、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相结合,改变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智能感知、监测、跟踪、数据分析等,实现对产业链的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从而提升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各种智能化通信工具的推广和使用,作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最活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以及庞大的交互信息,而要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其智慧化程度。

与此同时,马增俊(2015)认为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提升到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层面,资金扶持力度一定会代表企业的发展,企业就会朝此方向发展。2019年9月19日,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推进网络扶贫项目的通知》,指出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长效扶贫产业,支持电商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沟通前端农业生产和后端消费的主渠道,马增俊提出,如果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不往智慧方向发展,那自然就会落后,有可能将出现电子商务公司、高端配送中心代替农产品批发市场位置的情况。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该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真正与国家的形势、政策的形势和企业发展的形势衔接上。在智慧化运行的条件下,不仅批发市场的任何相关方(如物流企业、经销商、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甚至是与之不相关的社会人员均可获得其想要的各类信息,共同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

(二)外部经济环境高速发展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做农产品电子商务赢利的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并没有阻碍电子商务的前进步伐。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有纯粹的电子商务公司来搞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甚至配送环节也在搞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的经营模式也逐渐丰富:有以京东自营为代表的“平台+自营”模式;以各平台上的商家店铺、旗舰店以及微商为代表的“平台+商家店铺”模式;以三只松鼠、百草味、西域美农等为代表的“平台+品牌营销驱动”模式;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和电商扶贫模式;等等。这种趋势快速的发展逼迫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其对应,所以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影响巨大。

其次,是我国现有的区域经济发展。东盟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等,以及各大港口放开,对经济促进非常快,也对农产品流通、进出口流通产生很大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应用这些外部环境,扩展市场的交易范围,让线上线下不同的异地市场加强衔接,进行有效的运营,这些外部环境决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必须往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方向发展。

(三)国家战略导向与政策支持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供求形势逐渐由供需紧张转为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供给甚至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加上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进口农产品所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农产品的库存水平上升很快。中央开始对农业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针对性、战略性举措。

2015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宣告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因此,李光集(2019)判断最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生产与消费两端小而分散”的产业环境将长期存在,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奠定了比较稳定的产业基础。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对象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化为“好不好”“安全与否”“健康不健康”;客商对批发市场平台的需求已经从“能不能卖得掉农产品”转化为管理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经营是否“安全、便捷、高效”;政府对其要求已经从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转化为“保供、稳价、保安全”,创造就业、增加税收、改善形象、提升效率;批发市场周边居民对其需求已经从购买农产品“方便、新鲜、便宜”转化为“无噪声、无异味、不拥堵、不扰民”。这些新需求与发展条件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方向与空间。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综合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放下“朝南坐”的身段,真正为客商着想,不断完善交易规则,优化业务流程。在构建“公平、公开、公正、安全”的交易环境基础上,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客商需求不断完善批发市场平台功能,从单一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提升为融信息交流、贸易洽谈、检测认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同时补齐冷链仓储、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和客商生活服务的短板,通过多元的资源整合,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经营者和顾客实现共赢,重塑批发市场在客户心中的形象。李志博(2014)提出,要完善农产品集散和交易的基本功能,强化价格形成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核心功能,明确信息服务和公益性的衍生功能。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高效化

借鉴国外先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验和模式,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追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效化交易。随着信息化、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为代表的拍卖模式,以南非为代表的电子结算交易模式,以法国等西欧国家为代表的场地租赁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规模物流配送模式等使得交易价格更为公开、公平,交易流程更为简便。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市场布局调整和设施便利化改造,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紧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以推进全场电子化交易结算为核心,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等新的交易服务模式,提高线上、线下双线交易撮合和达成能力,努力实现客户、渠道、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交易速度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实现“保供稳价”。

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智慧农业将成为一种主流,除了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精细化,还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经营,实现数字化管理,为相关人员提供精细化服务。基于“互联网+”农业,从整体上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信息,对农产品的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并且及时进行反馈。戴珍蕤提出要基于当前的电子商务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商户的电商平台,开展新型发展模式、建立起特色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依托互联网进行网上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定制特色服务,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多效益。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对农产品消费方式要求也有所提高,倒逼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鼓励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优化城市流通网络,畅通农村商贸渠道,加强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农村邮政物流设施、快件集散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在市场的需求倒逼以及国家政策意见支持下,我国许多城市规划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专业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广州市为例,为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广州市在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了几十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且均衡分布于全市各行政区。如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南源水果批发市场、南岸水果批发市场、北海水果批发市场、芳村茶叶批发市场、黄沙海产批发市场等。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产品多样化与安全化

徐振宇认为交易品种主要由市场定位决定。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家禽)、水产品、粮食等交易品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花卉也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主要产品类型。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要积极组织货源,把更具安全、健康、营养和富有特色的多样化“绿色”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和提高的消费需求。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面对日益激烈的业态竞争和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要主动担起“中间人”的责任。大型批发市场规划设计中必须结合安全检测设施和流程的需要,考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追溯和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有信心。加强产销对接,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传递到源头,由此指导生产。

(五)农产品批发巿场品牌化、国际化

梁瑞华(2018)提出成功建立品牌是每一个行业达到成功的要素,各大公司为了建立品牌都会付出不少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优势品牌。现时不同的农产品批发巿场参与者致力于打造各自的品牌,如由深圳国资委控股的上巿公司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为“海吉星”,由香港上巿公司投资的中国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为“宏进”,由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巿场建造的“新发地”,等等。

李泽华(2002)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交流发展很快,尽管政府对外贸体制做过一些调整,但农产品进出口与批发市场关联度一直很低。不论是组织商品出口,还是进口产品扩散,大都由专业公司组织并在相关企业间链接进行,除进口商品末梢批发外,大都与现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关联,外商也不能到我国产区直接组织货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按照政府对外承诺,将在有限时间内通过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出口补贴、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我国将加大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以求在我国让出一些农产品(如粮食、油脂、棉花等)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争得相应的乃至更多一些其他农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