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市场空间的有序开拓助推农产品整体质量抬升

在全球化进程日趋深入的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领域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推进国际批发市场间的合作,积极地引进高质量的国际性农产品,同时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成果走出国门,走进国际消费市场,将带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运转,使其商品集散、信息传递等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国际性农产品的引进,一方面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国内农产品短缺情形的出现,保持农产品供需的稳定,进而稳定农产品消费价格、稳定民生;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交易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借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化,推动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能够倒逼农业生产者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促进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增强农业生产者的品牌意识,并且同步提升国内市场交易中的农产品质量。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

由于“小生产,大流通”的贸易背景存在,我国的各小而散的农业生产者将其产品售卖出去的最佳选择仍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商品集散、信息集散与价格形成的重要中介机制。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初成立,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渐趋成熟,市场服务内容也逐渐丰富,交易规模仍然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电商模式尚未得到全面推进以及农超对接阻碍重重,在这种环境下,农产品批发市场依然是农产品流通与交易的主流模式,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三)区块链技术深入应用有力促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中处于重要地位,以往农产品溯源体系存在较大阻碍,目前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运用,通过借助其时间戳技术、加密与防篡改技术以及建立共识机制,可以构建起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监管到运输零售再到消费者手中的信息全记录和质量追溯新体系。通过深入运用这一技术,对各节点间的身份验证以及加密特性进行数据维护,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四)政府政策支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公益性建设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为该市场的发展注入资金与监管动力。政府通过补贴以及投资入股的方式,在不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活力的基础之上,引导其实现交易方式、交易结构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改善。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要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粮食局等部委也发布过大量支持农产品流通和批发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从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资资金保障、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成本、加强政府规划和监管等方面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公益性建设亟待突破约束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仅仅依靠批发市场的私益性无法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完全的市场私益性也将会给农产品批发市场带来诸多无序与混乱,对市场发展造成更大压力,因此高质量发展这一深层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揭示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建设与投入的紧迫性。

政府部门也一直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建设,具体举措包括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直接将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工作任务;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先后在全国13个省份开展试点,支持25个骨干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并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的布局原则。制定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对资本结构、农产品价格、综合收费水平、保障公益功能进行了明确规定,指明了努力方向。2016年,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政府逐渐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建设,但就目前进展来看,公益性建设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第一,由于企业的逐利特质决定其无法真正从公益性建设出发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投资运营,公益性建设无法单纯依靠市场化投资完成,最终这一重任仍然落到政府肩上,由政府加以引导且需要不断追加公共投资,大规模投资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给政府造成巨大财政负担;第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原有的私营性使得公益性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管理方式落后,进而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以及频繁价格波动,质量安全检测也难以真正落实,多数商贩未能严格规制产品品质,对于检查也是敷衍应对;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着手进行公益性改造,管理方式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秩序,难以保证公平交易的进行,并且改造过程中商贩占道经营严重,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二)流通效率较低加大沉没成本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流通效率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运作过程中,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依然偏低。我国的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流通环节中的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农户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销商规模小,农业标准化水平低,流通环节多及区域市场分布不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大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沉没成本。

此外,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仍然不够健全,批发和零售的对接存在较大缺口,导致直销模式在我国难以有效实施。在美国,主要是农场主与大型超市、生产合作社以及批发企业签约销售,以上渠道的销售量占据总销售量的九成以上,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农产品批发效益达到帕累托最优;日本商户则主要通过农协即日本农业协同组合进行销售,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专业化及规模化。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业态转型升级以及多元协同发展对于信息化水平要求上升到更高层次。随着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等硬件水平的进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与发布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但由于受到体制及政策因素的限制,信息发布的质量与透明程度仍然较低。信息发布内容主要集中于价格信息,往往缺少成交量信息,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时性以及翔实性都受到影响,不利于生产经营者的决策以及市场整体良性运转。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依然不够深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批发市场的从业者经营观念固化,很大一部分不愿意走与互联网结合之路;专业的农产品电商人才匮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模式难以实现,业态的转型升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四)周边环境的相容性面临考验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城市及居民的有机融合为重要保障,但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了大量人流、车流及物流,交易频繁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仍然较为传统,很大一部分交易市场为24小时不间断交易,给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很多较为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备陈旧、废弃物不能够及时加以清理造成地面脏乱并有刺激性气味,对地区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严重降低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农产品批发市场日常交易粗放式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负外部性。农产品批发管理与发展方式的合理引导对于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日益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营运应致力于与周边环境相容相生,为周围居民的生活与消费带来更多便利,以达到和谐共生的局面。

(五)法律法规及市场制度建设滞后

第一,我国尚未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盲目竞争与无序发展。第二,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的乱象,碰到问题往往相互推诿,未能采取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章制度依然不够健全,使得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失去制度支撑,市场内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等乱象丛生。第四,市场中有关交易主体准入机制未能得到落实。农产品的卫生检疫结果真伪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