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基于这一商业业态本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形成对更高层次发展目标的追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一方面是对其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成熟度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对其当前发展方式、结构的改善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市场中农产品供给的高质量为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一方面,减少区域性与结构性过剩农产品的产能,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在批发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另一方面,重视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安全和高性价比保障。

第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实现地区联盟、物流协同、货源共享、信息互通、贸易合作,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实现共赢。

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农产品批发国际贸易平台的建设,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均接入国际市场机制,引进优良的国际农产品,同时积极促进国内农产品打开国外市场,增加生产商销售渠道,及时消化农产品产能。

第四,农产品批发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业态的转型升级,结合电商优化供应链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在转型过程中与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等业态深度融合,共同提升和发展,逐渐形成以城乡专业市场为主体,以超市、电商直销为辅助的多位一体农产品流通格局。

第五,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城市和居民的有机融合,保障城市供应的同时,不对城市发展产生负外部性,提升市场整体经营水平。

二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框架

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发展的研究成果较贫乏,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理论成果,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影响因素是零散化程度高、涉及领域广的非线性集合,难以采用量化方法精确测度与描述,因此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建构理论难以胜任。质性研究法是分析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有效途径,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杰出代表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扎根理论注重探析现实资料而舍弃文献演绎模式,利用归纳法从当前现象中凝练基本理论,逐步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以原始经验资料为基础,采取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扎根理论法成为研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理选择。

扎根理论最早见于国外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对医院病人的研究,1967年两位学者在其著作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明确提出了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倡导不依赖已有理论演绎出验证假设,而是基于数据研究发展理论。徐军海、施学哲等指出扎根理论强调对过程的考察,建立在文献资料基础之上,是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针对特定现象、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获取研究资料,并归纳分析形成解释性分析成果,进而建构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

在国外,质性研究方法发展迅速,国外学者将扎根理论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并倡导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科学研究。在我国,质性研究萌芽于20世纪初,此后学者们从方法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对质性研究进行了大量探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学者们探索将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应用在电子商务、公共管理、旅游服务、知识管理等领域的问题研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扎根理论以研究者关注的领域为起点,通过收集资料和归纳性分析,自然呈现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通过挖掘概念间的联系并最终建构社会理论,从而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其理论来源主要包括实用主义和符号互动论等。由此可见,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理论,在研究开始不需要理论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资料着手,归纳出经验概括和上升到理论框架,是自下向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郭鹏飞和周英男从哲学观点出发,分析扎根理论要有经验证据的配合,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概念和观点,属于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先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扎根理论形成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 扎根理论研究过程

三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扎根理论分析

Glaser指出扎根理论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系统性方法形成关于某一实质领域的归纳性理论。李燕萍和陈武总结其理论,认为扎根理论主要分为资料准备、资料抽取(编码)与理论生成三个阶段。本报告将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的相关文献分析,结合政策资料和实地访谈,按照总结归纳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依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合提炼,将得到的主轴编码作为构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一)资料的选取

扎根理论方法作为从现象中归纳理论的技术,其资料选取是一个不断比对、持续丰富的过程,资料集包括历史文献、政策资料、访谈记录和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本研究在历史文献方面,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相关的文献。在政策方面,主要选取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发布的一些指导文件。在实地访谈方面,主要以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和高碑店新发地为代表,采取深度访谈与资料整理等方式获取基础资料,资料收集和分析顺序不规则,而是交替出现与循环使用,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审查资料的丰裕度。对初始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与归纳,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反映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状况。

(二)实质性编码

资料的逐级编码过程主要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这三个阶段的编码相互联系和影响,需要不断的反复与调整。

1.开放式编码

姚丽芳、赵彦云等指出,开放式编码是将原始资料全部打散,对所选取的文献资料、指导文件和访谈内容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和登录,进而发现概念类属,实现样本材料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包括定义现象、发展概念、发掘范畴共三个步骤。此次研究遵守开放式编码流程,为防止扎根研究过程中出现对原文献的“偏见”,尽量选用历史文献、指导文件和访谈记录的原始表述。首先,对收集的历史文献、指导文件和访谈记录进行编号,即历史文献资料的编号格式为Wn(n=1,2,3,…);指导文件资料的编号格式为Zn(n=1,2,3,…);实地访谈资料的编号格式为Sn(n=1,2,3,…)。对资料初步整理出的原始语句资料进行建构概念,即对资料进行概念化。考虑指标体系设计的简约性、可操作、整体性等原则,初步拟定选择出现4次以上的词频作为初始概念,以便于进一步界定范畴,以防止主轴式编码中主要范畴数量过度蔓延;最后,对已经得出的概念继续提炼和归类,逐一得出范畴,共得到47个范畴(见表3—2)。

表3—2 开放式编码示例

续表

续表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主范畴,通过聚类分析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达到理论性完整。对开放式编码中得到的47个范畴进行再分析、聚类整合,以建立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和类属关系。例如,开放式编码中“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引导农产品生产”和“解决农产品卖难”,共4个范畴,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由销地批发市场发展的集散地批发市场)的公益功能主要体现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由产地批发市场发展的集散地批发市场)的公益功能主要体现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农产品生产”“解决农产品卖难”。公益性是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属性,公益性的外在表现是公益功能的发挥。因此,这4个范畴可以被整合为一个主要范畴,即“公益功能”。通过反复执行该过程,最终归纳总结出12个主范畴(表3—3)。

表3—3 主轴编码过程

续表

续表

3.选择性编码

徐汉明和周箴(2017)指出,选择性编码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从主要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通过核心范畴与其他各个范畴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来验证其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释架构。经对原始资料、初始概念和范畴系统进行分析、梳理,基于项目“投入-产出”过程的作用机理,得出的结论如下:主要范畴“市场建设”、“交易规模”、“交易结构”、“交易效率”和“国际市场对接”可以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层面;主要范畴“价格形成功能”、“信息传输功能”、“公益功能”、“供应链建设”以及“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以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层面,同时可以将基础层面和功能层面作为评价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评价;主要范畴“经济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以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结果评价(见图3—2)。为检验理论饱和度,对其他涉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文献、指导意见和实地访谈进行编码分析,新的初始概念和范畴并未出现,亦未产生新关系。因此,构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分析是饱和的。

图3—2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分析框架

四 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上述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和框架,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4)。

表3—4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过程评价,又可用于发展的结果评价。“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可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参考评价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决定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也用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在具体的环节进行改进,做到对症下药,加快市场的升级改造,促进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