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学校变革的新取向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细小的教学元素,学生的学习大多在课堂上进行。
2000年开始,十三中教育集团着手思考如何建构一所现代学校——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学校,回归教育的本源,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面向未来,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新一代社会公民。
这其中,十三中教育集团狠抓课堂这个核心要素,强调通过课改,引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等,解放我们的课堂,让孩子全面生动发展。
2011年2月,集团制定了《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2011—2015年发展规划》,在五年规划中,其核心是“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课堂,这样一场课堂变革,对我们的课堂秩序、课堂常态、课堂理念、课堂生态因子等筛滤,形成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范式。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的解放行动。
2013年,集团以课堂“活力”为研究视角进行课改,构建生命活力课堂的新内涵:一是载体革新,导学案作为自主合作学习的脚手架,微课程作为自主合作学习的启明星;二是教学范式创新,基于课堂习得流程与模式革新的策略,创建新“三助”课堂习得的一般范式,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新“三助”课堂习得的变式实践范式;三是评价创新,基于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激励机制,创建课堂激励评价方略、学生个体评星活动、自主合作课堂评价、自主合作小组评选机制。
2015年,我们系统提出“五大解放”:理念解放、时空解放、形态解放、课堂解放、评价解放。其核心是“课堂解放”,就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未来课堂新范式。
现在的课堂是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地方,是关注课堂主体发展的新型和谐课堂,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个体本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三是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四是课堂教学倡导自由,学生可以随意提问,无须征得老师同意,教学形式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一、新课堂的理性思考
(一)构建孩子想象的课堂
在按孩子想象的未来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是相伴相生的,教师对教学自由的追求和能力发展,必然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从教师角度出发,这一教学活动就是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自主合作课堂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现代技术和教学资源,以互动为核心,各要素和谐互动,服务和支持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环境。归根结底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合作课堂应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服务与支持学生自由发展;二是定位于建构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构建自由灵动的课堂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在自主合作课堂中,教师以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品质内涵为内部特征,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没有“师道尊严”的外在赋予的权威,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课堂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而非强制性单一听课的状态。让学生主体灵动起来,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与选择,让学生获得精神、思维、想象的自由,以及自由发言自由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不但给学生自由发言互动的空间,还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鼓励,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思考,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把机会让给了学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舒展学生的灵性。
我们的课堂强调“学生为主”,即突出“学生想象、学生参与、学生提升”,突出“学生的学”,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让学生获得充分、全面、多元和个性的发展。
(三)构建适性发展的课堂
自主合作课堂关注学生的“适性发展”,就是要适应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个性的差异发展。为此,我们推出学科分层、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策略。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家长与学生,学生拥有课程选择、资源选择、班级选择、小组选择、方法选择等权利,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只有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现在有许多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一律化”“齐步走”的模式,出现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
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借助自主合作课堂的平台,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龄特点、学业水平、接受能力以及个性差异,进行适度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心理、生理、智力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微课学习:取得知识与技能的良好路径
微课的核心特征就是“微”, “微”就是灵动和自由。微课内容微小、时间短小、呈现生动,突出重点,强化难点,直观、形象、简洁,能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兴趣,是学习中常用的帮手。
我们利用微课教学起步比较早,在2013年就借助微课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组织全校教师进修制作微课并在课堂中予以使用。结合我们合作学习的课改新范式,把微课融合进我们自己的课堂,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利用微课建立的学习范式,一是课前助学,主要有微导航、微资源、微测试、微反思;二是课堂助学,主要通过微课进行情景创设,重点解读、难点突破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是课外助学,主要通过微课呈现经典试题、错题纠错、任务挑战等提升学习力。
(二)协同学习:要素互动中提升深度学习
协同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小组协作发挥小组协同效应,各小组协同学习形成合力展开竞争,高效率地完成学习目标。其一般范式见图1-18,并建立相应的协同学习教室见图1-19。

图1-18 协同学习一般范式

图1-19 协同学习教室
协同学习包含四个因素:自主导学、合作学习、要素互动、即时评价。
自主导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微课、实验包以及相关学习材料等,提示学习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一种自主学习过程。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具有探究性。
合作学习,其主要场所是在课堂中。学生在自主导学的基础上,把各自的学习困惑提交到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直到所有成员都达到学习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要素互动,就是指课堂要素互动,就是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学习资源等要素进行深度互动。这是协同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里可以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兵教兵”“人机对话”“各小组互动交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保障每一位学生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激励评价,有教师“引导式”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教师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树立学习信心。自我“诊断式”评价,形成学习内力。学习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建立的过程,既要学生认真审视自己,又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其评价等。小组“促进式”评价,目的是实现合作共进。小组评价同伴,人人都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心理调适和平衡的过程。学生能够学会静心倾听他人评价,并学会客观评价他人(见图1-20)。

图1-20 师生自我诊断式评价
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有效的交互环境,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同频技术等多途径进行协同学习,利用计算机大容量、智能处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比如微课网、导学资料、试题库、实验包,并提供即时的反馈方法和手段。通过“人机”互动方式和协同学习的教学策略,由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活动,从而实现个别化教学与针对性辅导,实现深度学习。
(三)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见图1-21)能够实现时刻地沟通,无处不在地学习。泛在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借助科技工具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要让学习无处不在,必然要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真正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电子白板、平板电脑进教室,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智能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图1-21 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突出的特点在于: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以电子书包、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灵活利用基于统一教育资源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课堂笔记、课件下载和信息订阅、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和提交、辅导答疑、考勤信息和成绩查询、学习工具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自由灵动的课堂,它应该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学习的方式。作为课堂学习形式,没有既成的指定,完全尊重学习者的自我认知,体现出了自由探究和发现这个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