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唐伯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8章 宁王之会

南昌宁王之故事,在大明历史中的确占有非常浓重的一笔。

那一年秋日,先生一行乘了船,足足走了有大半个月,终于到达南昌府。其实先生到南昌除了投奔宁王,另有一个小小的目的是想替张灵寻找一个人,自然是崔莹小姐。

先生事先得知,张灵在前几年已经偷偷去过一次南昌,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连先生竟也未透露半个字眼。先生这次临行之前,张灵前来送行,一听先生要去南昌宁王府应聘,他倒无心官场权贵,只是再三犹豫之后,把自己几年前偷到南昌寻找崔小姐之事诉说一遍。

原来他那次已经找到崔府,再三打听方知,崔小姐和其父已经上京访亲,恐怕是为崔小姐的亲事。张灵其时尚抱有希望,在南昌足足逗留一月有余,终未能得见芳容,只得失魂落魄回到苏州。

这个张灵,他这辈子真是要葬送在崔莹小姐手里?

这一日,先生一行终于到达宁王府。在宁王府里,宁王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他们,这是他们完全预想不到的。

先生眼前的宁王,头戴金色祥云翅纱帽,身着淡黄绣龙袍,举手投足间,的确彬彬有礼,而且言辞热情有度。宁王特意设宴庆贺他们的到来,亲自举杯致意:“诸位文侠,想我屡受朝廷恩典,一心为大明国事废寝忘食,但苦于一人之力无法拱恭尽心,故一心访遍天下英雄豪杰,以助我报效朝廷,昌盛大明国力,施福于苍生。今日又得诸多贤才,因此特向大家恭贺一杯。”

宁王言罢,举杯先干一杯,大家一齐举杯相庆,欢宴之间,无不充满祥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宁王又亲倒一杯酒捧到先生面前,笑眯眯道:“唐解元,本王甚好书画,还请先生闲暇时不聆赐教。”先生慌忙双手端起杯躬身道:“唐寅不敢,万事还请王爷端正指教,唐寅定竭尽全力,虽万死不辞。”

先生在宁王府住下之后,和谢时臣、章文同处一书房,暂时无事情安排,偶尔作几道文书。忽一日,刘养闲步书房与他们闲聊,问些日常读书学问,并要他们各作一篇治国时文,又令各备一张新作的山水画,说是自己准备瞻仰。先生等人却也猜到是宁王刻意安排,无不精心准备。先生自己先写了一篇“轻赋重民,固强助弱”的文章,论说治国王道。

然后又凭记忆画一幅《秀山幽谷图》,因墨迹未干先自晾着,略观察身边,只见谢时臣和章文一个画画,另外一个书写,果然各有才华。

一阵刘养派人把文章和画取走。又过数日,又传一道王爷钧旨,说是要他们先静养数日,或者外出游玩山水,待一月之后,再行安排使用。

有了闲功夫,先生第一件想到的就是打听崔莹小姐下落。不过这崔文博,虽为南昌明经,却并非是当地有名人氏。先生寻访数日,竟无人知道崔文博是何人。

那一日,先生满心惆怅,正思量,既然找不到崔莹小姐,不若到游附近焦山、匡庐之地一游。那庐山,先生前些年曾去过一次,山水秀丽,一直念念不忘。自觉肚子饿了,先到一家小酒肆打尖,只要了半只酒酿鸭子,四支红烧鸡脚,另外打一斤米稞佬米酒,闻起来醇香无比,喝到嘴里回味悠长。

先生正自斟自饮,忽闻邻座两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小声议论:“听说了吗?宁王最近正在乡间四处寻访美艳女子,想要送给当朝皇上呢!”

“皇上贵为天子,身边岂会缺少美人?你可别胡说八道。”

“绝对没错,这可是从王府里传出来的消息,而且已经在附近州县遴选数人。内府中有一个内官陈某对此事颇有微辞,竟被他责罚二十庭杖。”

“不光是这些,这个宁王也太不讲理了吧?昨日我一个表兄,是安义人,他家祖辈几十年,沿凤凰山角开数几十亩田产,连同田内一所民居,统统被宁王手下圈占。我那表兄到县府告状,想要索回田产,结果县府一齐替宁王辩护,说是那凤凰山原是王府山产,表兄硬被杖八十,回家之后竟一命呜呼……”

“还是省点口舌吧,小心被人听见非同小可……”

两个人即使压低声音,先生还能听得出些什么,似乎谈话中又扯到“……美人甚多,已经找了四、五个,南昌府亦有一个,虽然年纪稍大些,却是一等美人,是崔公的女儿崔莹……”等语。

“崔莹?原来这崔莹在南昌竟是无人不知?”先生吃了一惊,他意外之下,连忙起身到对面桌前,朝二人一抱拳,问道:“借问二位,我是外地来此商贩,路上亦闻崔莹小姐大名,可知他是住在哪里?”

“你是过路商贩?”那二人醉眼朦胧,不过却也把先生看清了。其中一个愣了一下,却推推同伴,立刻摸出几十个铜板往桌上一放,喊声:“掌柜的,算帐!”急匆匆抬腿走人。先生急拉不住,眼瞅着二人跑远了。

“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先生微微摇头,一眼看到掌柜的跑过来收钱收拾东西,却又凑过去,先陪了个笑脸,道:“麻烦店家,我是外地来的,听闻贵地有一个崔明经,他的父亲和我曾有一契,店家可曾知道他家在何处?”

店家闻听先生之言,抬头看一眼先生,却陌生,连忙摇头道:“崔文博?这个真不知道,你还是问问别人吧!”

“不,不是,店家,这崔明经有个女儿名叫崔莹,您可曾听说?”

“是崔莹啊?有有,要说是她,肯定有,她家住在城西里桥附近,你只要到十里桥,一打听便知……”

先生一路打听着,果然找到了崔家小院。

是的,这只是座落在十里桥东北侧的一座小院,只比先生在苏州吴趋里的小院稍稍大一些。先生走到门楼前,见门正关着,急上前敲门,连敲了两、三次,却无丝毫动静。先生有些失望,心说,难道已经搬走了?不会是出啥意外吧?眼见一位老汉挑着一挑水由此路过,忙上前拦住,问他:“老伯,借问一下,这儿可是崔明经府上?”

“崔明经?嗯,是崔文博吧?不错,那个小老头儿为人还算不错,可是,他已经搬走啦!”

“搬走了?是为何故?”

“还不是她女儿长得太漂亮,整日里一帮公子哥们上他家惹事。前些日子,听说一位姓季的公子来求亲,老崔头一见对方有些财势,张口就答应了。可没想到,他女儿崔莹小姐却高低不答应,还要寻死觅活,吓得老崔头只好闭门谢客,季公子却也固执,天天来他家探视,听说这老崔头把院子都卖了,早不知搬哪里去了。”

“真是搬走了?梦晋,恐怕是你这辈子没这个缘分吧?”先生在心里长嘘一口气,只得谢了老伯先回宁王府。

这些日子里,因为刘管家有言在先,先生和谢时臣他们天天外出游玩,有时先生一个人出去。他想要去的地方,大概都去游了一遍,而且还作了许多新画,画的都是他所游历过的地方。然后他又写了许多游记诗词,拿回来和谢时臣他们一起欣赏。此时他依然不忘瞅空打听崔莹小姐下落。

但先生在游玩寻访的过程中,又听说了不少宁王为人行事方面的传说,似乎有些人夸赞他文治武功皆有所能。也有人说他太过贪婪凶狠,说他私养家兵,甚至与湖贼山贼相通,南昌道许多命案似乎都牵连着他,地方官府却无人敢私自缉查。

这宁王,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物?听来闻去,先生觉得心里开始发毛。或许他的脾气习性,应该是所有大明朝藩王贵公所共有的吧?以堂堂王爷身份,喜欢搬弄点小特权并不是什么怪事。

先生抱定主意,只是耐心等待,看王爷到底如何发落他们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