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思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39/53273539/b_53273539.jpg)
产生中西不同观点
钱穆先生在《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书中,用“分别性”与“和合性”来说明人性。他说:“人生有他的分别,就有他的和合。所以,分别性与和合性其实只是一个性。先天的自然是男女分别的,后天的人文则是男女和合的。”
然而,“中国人的天性”,“是和合的分数比较多过分别的”;西方人好分,与中国人的好合,充分表现在双方的历史上。钱先生认为,“今天我们东方人可以说很是羡慕西方人,然而离婚的比数东方人总是追不上西方。我们感觉到离婚是一件大事,或许西方人并不感觉这样。否则他们的离婚数字就不会永远超过我们。”
西方人“分大于合”,东方人“合大于分”,如图1-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758DA/31741437404448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cutq_25_46286_l.jpg?sign=1739539051-coY4xFfW3J7ZKudPxDITqJyYt53S7NO6-0-d8e5334bbd72bf7ae9e2cfad8d091fe0)
图1-2 中西的观点不同
这种“分大于合”和“合大于分”的差异性,造成双方不同的观点。
达尔文(Charles Darwin)从二看一,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中国的相关学者则从一看二,认为人类应该以互助为原则,发扬服务的精神,帮助不如自己的人。
西方哲学从二看一,为了“唯心”“唯物”而争论不休。中国的相关学者从一看二,简单概括为:“两者本合为一。”
西方人重分析,做学问分门别类,各有专精。中国人则好像只有一门学问,叫作“人生哲学”。
点睛之笔
我们常常觉得:社会好像愈来愈不安宁,各种纠纷和冲突令人困惑和不安。这种纷乱的现象,真正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最好冷静思考,把它弄个明白。
一般人思考问题,不喜欢追根究底,稍微有一点眉目就停下来了。这样,顶多获得枝枝节节的解答,无法得到根本的答案。我们要做到头脑清楚,观念正确,应该追根究底,找出根本的解答,才能够正本清源,看清问题的本质。
东西方不容易划分,实在也没有必要区分。今天东西方交流频繁,已经形成东方中有西方思想,西方中也有东方思想的局面。做东西方的比较,只是为了寻找源头,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非强调东西方应该各自固守本位,而不异中求同。
世界应该维持多元化,才能够长久多彩多姿。我们不愿意看到西方或东方文化变成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在“地球村”逐渐形成的今天,东西方文化必须在和合中保持分别,同时在分别中保持和合。各民族一方面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要设法消灭它,或者把它隔绝起来,让它自然消失掉;另一方面也应该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让它能够继旧开新,从原有的基础中发展出新的,以求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