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202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困惑

如果事物相对比较复杂,使用金字塔原理就不太适合。比如上文提到的案例,如果里面有番茄炒蛋,或者水果沙拉,结构图该如何设计?如果遇到“啥子都可以烫”的火锅,又该如何展示呢?

7D小布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解决良构问题的方法不能解决劣构问题。

我们在运用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些困惑:基于金字塔原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把课程结构进行分解,但是不能把各个模块之间进行有效连接,包括模块内部的连接、不同模块之间的连接。

以本书为例(见图3-3):

图3-3 金字塔原理案例

内容分为导课、正课、结课三部分,但是导课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贯穿在所有模块中,该如何呈现?

另外,“成果设计”中的“过程设计方法”在七个D中都有涉及,这又如何呈现?第二章“主题设计”中的“课程名称”和第七章“亮点设计”中的“课程亮点”又有串联,这又如何呈现?

还有更复杂的,第四章“内容设计”中的“有意义学习五要素”,除了本章之外,还是第九章(本书结课部分)的“五M微课开发”和“五线谱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内容的核心指导思想,这又该如何呈现?

可以说,整本书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多向连接的,内容相互支撑才形成了整体,仅用金字塔原理无法准确地展示出来。

同样,我们在指导学员操作结构图的时候,也发现学员存在这样的困惑,比如说某个案例分析的学习活动,包含的知识点跟几个模块的内容都有关联,但是在结构图中,这些模块是分离的,如果仅按照金字塔原理,将无法呈现出逻辑关系。

概括来说,很多课程是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而金字塔原理是单向发展的树状结构。

通常,时长在一个小时内的课程相对比较简单,用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呈现。但时长在一个小时以上,尤其是六个小时以上的课程,用金字塔原理就只能简单呈现,已经不能完整地展示了。

那么,用什么思维工具来可视化内容比较复杂的课程呢?

经过湛卢坊版权课程合伙人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我们发现了概念图。

7D小花絮:增加概念图的内容

在写本书“结构设计”部分内容之前,其他所有章节都基本完成,之所以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最后写,主要是因为心有不甘。本书其他章节相比7D课程,以及《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上册)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这两本书,内容都有创新和突破,而“结构设计”这章在创新上做得不够。经过我们团队讨论,本着“不突破不创作”和对读者朋友负责的原则,我们最终决定加入概念图内容。

一是因为在理论上,概念图更适合复杂课程的结构设计;二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过的感受是,概念图可以让课程开发者自己获得突破,同时能助力学习者学习。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同时考虑到概念图的操作难度,将概念图独立成篇;同时保留了重点内容,即金字塔原理的结构设计内容。两种操作工具各有所长,至于具体用哪种工具,选择权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