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店通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夺门之变

大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

天寒料峭,深宫之中的文渊阁,却异常热闹。

文渊阁乃是内阁办公之地,在座的都是辅政要臣,众人正齐聚在暖炉旁,激烈讨论着什么。

“陛下的身子,已一日不如一日了,方才退朝之时,他竟连起身站立都要人搀扶,像已是病入膏肓,再这样下去,能撑到几时?”

吏部尚书王直一脸沉肃,正摇头苦叹。

自四年前,太子朱见济病故后,皇帝的身子便日渐衰败,及至今年冬,情况已愈发严重。

“我已寻胡太医问过,说是已然病入膏肓,药石无医。”礼部尚书胡濙面带忧苦,沉声接话道。

此话一出,众人又各自叹气,皆是面露哀婉。

气氛沉郁下来,内阁中陷入静默。

终是王直复又开口:“眼下天子有恙,立储已刻不容缓,诸位同僚可有计议?”

此言一出,众人又窸窣议论起来。

有人点头唏嘘叹气,有人蹙眉,又有人眼含惶恐,默然不语。

立储之事,在各朝各代,都是件麻烦事。

而在景泰一朝,此事更是棘手无比。

天子无嗣!

当今天子只有一个独子,便是已故太子朱见济,现如今再想立储,就只能在皇族之中另寻龙脉了。

该立谁继承大统,这是个敏感话题,众人自然讳莫如深。

一众交头接耳后,却无一人敢出面执言,场面一时陷入凝滞。

却在这时,有人冷声出言:“沂王乃是宣宗皇帝嫡系血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众人登时倒抽一口凉气,心下惶骇。

只因这沂王朱见深,乃是个敏感人物。

沂王朱见深,前任太子,朱祁镇之子。

朱祁镇是谁?朱祁钰之兄,土木堡中被俘的正统皇帝,获释回京后,一直被软禁在南宫的“太上皇”。

也就是说,若无土木堡之变,朱见深的身份,原本就是太子,现如今,他的身份应该是——废太子!

而废他太子之位之人,正是当今陛下朱祁钰。

皇帝前脚废了他,你这会儿再奏请他做太子,这不是跟陛下对着干么?

众人忙又循声望去,想看看是哪个憨货,有这般胆量,却见说话之人面目刚毅,气度不凡,正是兵部尚书于谦。

见得是于谦出面执言,众人方又松了口气。

于少保啊,那没事了!

于谦可不是一般人。

土木堡失陷后,正统皇宗朱祁镇被俘,瓦剌人啸聚北京城。

当时朝纲大乱,百官惶恐,更有甚者建言迁都南京,唯有于谦临危不乱,组织起京城保卫战,击退了瓦剌人,保住大明国体。

事后,又是他奏请太后,建言奉当初还是郕王的朱祁钰为天子,稳住朝纲,可以说,大明还能延续,朱祁钰能坐上皇位,于谦有天大之功。

“沂王……陛下会答应吗?”

王直眉头深锁,语带犹疑。

“顾不了那么多了,陛下已是日薄西山,立储刻不容缓,沂王是宣宗皇帝嫡系血脉,只有他登临大宝,才能稳住朝纲,不致动荡。”

宣宗皇帝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

现如今朱祁钰这边已然绝嗣,身为朱祁镇长子的朱见深,自然是最合适人选,毕竟,太后还在,她可不会容许其他人抢她长孙的宝座。

王直沉默良久,终是不再说话,其他人也都默然点头,不再争辩。

这是都同意了。

见众人默认,于谦大手一挥,再度主事道:“如此,便请商大人主草奏疏,群臣附奏。”

年轻的大学士商辂乃是三元及第出身,又曾参与编纂通志,有一手好文笔,饶是如此,他忙活了大半日,终到日暮时分,才将这份极富争议的奏疏拟好。

众臣合议之下,决定待明日临朝之时,再将这份奏疏面呈天子。

……

深夜,于谦府邸。

书房中,灯火依然亮着。

一整天都在议论立储之事,原本该处置的政事全都耽搁下来。

于谦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白天落下的政事,他都要带回府中处置。

处理完政事,他已人困体乏,正要休息,却听得外堂脚步声急促,有人前来。

如此深夜,会有谁来拜访?

于谦正自寻思,却见自家女婿朱骥跑进房中。

朱骥满脸慌张,急匆匆进屋便道:“岳丈大人,大事不妙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夺取了宫门,此刻正朝着南宫而去呢!”

朱骥乃是锦衣卫千户,负责值守宫门,他的话,自然不会有假。

“南宫?”于谦大惊。

南宫是软禁太上皇朱祁镇的地方,这些人去那里,能做什么?

自然是要迎回朱祁镇复辟了!

“情况危急,岳丈大人,快快下令,让五军都督府出兵平乱吧!”

朱骥连声催促道。

五军都督府原是勋贵的地盘,但在土木堡后,勋贵大多战死,五军都督府便落入兵部管辖,而于谦是兵部尚书,又曾主导京城保卫战,在兵部中权望极大,只要他出面,该能调动都督府兵力,平息宫变。

“平乱……”

面对如此动乱,于谦却陷入迟疑。

“岳丈大人,还等什么?难道你要眼看石亨等人夺权复辟,致你于死地吗?”

朱骥语带哭咽道。

作乱的几人中,石亨本是于谦部下,后因小事生出嫌隙;而徐有贞也曾托于谦自荐,不想早皇帝驳回,徐因此便怪罪于谦,恨之入骨。

让这些人迎回朱祁镇,得了权势,于谦能好过吗?到时候身为于谦女婿的朱骥又当如何,朱骥不是傻子,他不会眼看岳丈大人失势,所以在动乱之际偷跑出来,通风报信。

“五军都督府的兵力,都在十团营中,若想尽快平定宫变,只能去团营调兵……”

于谦沉吟片刻,锁眉低语道。

十团营本就受于谦节制,对于谦忠心不二,于谦去调动团营兵力,易如反掌!

“那还等什么?岳丈快动身吧!”朱骥拉上于谦,便要朝门外去。

“等等!”

却在这时,于谦抬手拦住朱骥,静默沉思起来。

没过片刻,他复又回身,在桌前落座,看这模样,他似是不打算干涉宫变之事了。

“岳丈,你怎么了?”朱骥急道。

于谦叹了口气,摇头摆手:“此事……你我都不便插手,你且回府吧,权当从未知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