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WL区
在海拔500米左右的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5°C,无霜期超过300天,年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而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平均气温为11.2°C,无霜期约为23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毫米。
全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具体来看,一月平均气温为6.7°C,极端最低气温为-3.5°C;七月平均气温为28.6°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7°C。
WL区的降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立体变化十分明显,受季风环流影响,季节差异显著,具有春雨、夏洪(有伏旱)、秋绵(雨)、冬干的特点。
WL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21小时,日照率仅为27%,属于全国光能资源低值县。
全年以季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41米/秒。WL区常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8%,其中11月相对湿度最大,为83%,而3月和8月相对湿度最小,为74%。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WL区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WL区的地质构造雏形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第二幕,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的一部分,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上。
江口等地区则属于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了一系列背斜和向斜。
在这些构造中,主要的南北向构造包括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和车盘向斜等。
这些背斜的核部出露的地层多为二迭系和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地层,而向斜的轴部则多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
这些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的倾角差异较大。
断裂构造在WL区发育良好,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主要包括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
主要的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和四眼坪逆断层等。
这些断层和褶皱构造共同塑造了WL区复杂多样的地质面貌。
WL区地处渝东南边缘的大娄山脉褶皱带,地貌以山地为主,多深丘和河谷。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将全区分割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等高地。
由于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由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乌江由东向西横穿全境,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于武陵山系,而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则属于大娄山系。
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从南北两翼汇入乌江。
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了WL区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的地貌特征。
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最高,达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为160米。
除了高山和河谷中有少量的小平坝外,绝大多数地区为坡地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