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藏,乃病藏

语出《灵枢·寿夭刚柔》。中医学将七情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病理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七情太过,先伤气机,出现气机紊乱,日久则由气伤及脏,出现脏腑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证明,社会心理因素的应激刺激超越出机体耐受阈值,则引致免疫系统与激素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神经调节功能失衡,作用于靶器官产生病理变化。最先崩溃的是个体平时最虚弱的器官组织,这些薄弱的器官组织和靶器官产生各种病理变化,并与心理因素交叉作用,形成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形成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主要表现为机体功能紊乱的症候群,病久可产生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按中医学的理解,现代心身疾病属于神伤形的范畴,其病理演进过程,诚如《寿夭刚柔》所云,先伤气机,继伤脏腑。即以消化性溃疡为例,该病被称为经典的心身疾病。中医认为其病的发生,除与邪气所犯、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外,与情志所伤密切相关。临床多见由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胃脘作痛。《症因脉治》云:“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思日积,气不宣行,则气滞而成痛。”近代大量研究证明,社会心理因素在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多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有充分证据说明,胃和十二指肠是对紧张刺激最为敏感的脏器之一,有人提出“胃是人类情绪的反应板”。从心身疾病的观点来看,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在独特的遗传素质和个性行为特征基础上,受到长期剧烈的精神刺激,便产生心理应激状态,使大脑皮质调节功能降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排空功能障碍,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使胃黏膜屏障作用破坏,形成溃疡(刘增垣等《心身医学》)。中医治疗,早期气机不和者,以疏肝理气、解郁和胃为主,后期表现为脾胃损伤者,以健脾补气、和胃降逆为主。其中心理治疗应该是药物治疗之先导。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案例:

男性,50岁。

近因工作不顺利,情绪低落,渐至食欲不振,胃脘胀痛,嗳气,时有泛酸。当地医院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症(++),萎缩(+),肠腺化生(+)。患者情绪紧张,常疑会转化为胃癌,症情益发加重。曾用西药效果不满意,改用中药。来诊时舌苔薄腻,脉细弦。此由情怀不舒,情志过用所致,治先心理抚慰。告知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系十分常见病,且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关,只要与医生配合,开情怀,疏郁滞,解疑惑,佐以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控制乃至康复,心中逐渐释怀。

处方:

柴胡12g,郁金12g,八月札15g,路路通15g,炒白术12g,黄连4.5g,黄芩12g,制半夏12g,木茴香各 6g,佛手6g,煅瓦楞 30g,延胡索12g,甘草4.5g。

上方加减调理月余,胃脘胀、痛、泛酸明显好转,唯有时嗳气等,食欲渐振,精神改善,再以调肝和胃,佐以健脾的参、苓、术、草、芪等善后,诸证若失。半年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球部溃疡基本愈合,肠腺化生消失。

(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