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课堂发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锦囊诗草勤于收拾——《李贺小传》教学有感

教《李贺小传》一文,颇有感触。原文曰:“……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李贺的创作观很明确,一是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即为佐证;二是善于捕捉创作灵感,“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三是及时整理,不容所得错过,“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四是为文用心,苦吟成诗,“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这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为情造文”的写作态度和到生活现实中找寻创作灵感并及时梳理整合的写作行为,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情造文”就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激情而去写作文章,而“为文造情”则是为了写文章而去伪造感情。这是两条截然相反的创作道路,是写作成败的分水岭。前者呕心沥血,投入生活;后者以程式为范,敷衍成文。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就说:“昔诗人什篇,为情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诗人往往有感而发,情动于中而形成于言,优秀的作品由此产生;辞赋家则是矫情假托,文辞华丽而内容空洞,自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有感而发”“说真话、诉真情”的写作观与此不谋而和。

还有就是对写作灵感的捕捉和整理。灵感来自于生活,作家不是“坐”在“家”

里空想和敷衍,而是要到火热的生活中“投入地爱一次”,去亲身感受、体验、咀嚼和思考,才会有创作的冲动和激情;一旦有了感悟、心得和激情,还要及时地整理和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否则,这瞬间的“心灵之约”就会烟消云散,因为“人的感情是流动的,你若不及时记下它,以后会再也寻它不着”。郭沫若写作《地球,我的母亲》,小仲马写作《茶花女》都是情动于中而又及时捕捉的典范。

李贺独特积极的创作观使他获得了“古锦诗囊”的美誉,冷峻峭拔的风格影响了一代代的骚客文人。由此看来,古代诗人的创作观给我们今天作文教学很大的启发。概括李贺的诗歌创作观点,通俗地说来,以下几点也许对苦于文章写作的同学有些许启发:情之至者,文未有不至——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深入生活,捕捉灵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梳理提炼,及时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持不懈,学贵有恒。

(本文原刊载于《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2007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