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真情谱写帮扶工作
吴剑锋 黄新聪
吴剑锋(右一),黄新聪(左二)
吴剑锋,汉族, 1975年4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历任同安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同安区政法委综合科科长,同安区祥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司法局副调研员,同安区祥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正处长级),同安区祥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任中共海原县委副书记(挂职)。
黄新聪,汉族,1975年11月出生,福建仙游人。中共党员。历任厦门市集美区安监局主任科员,集美区纪委执法监察室、效能办主任,集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集美区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任海原县县长助理(挂职)。
2010年7月,带着福建宁夏两省区领导的嘱托和3700万福建人民的深情,我们从福建厦门来到地处西海固地区,属国家级贫困县的宁夏海原县挂职工作。挂职期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闽宁两省区第十四次、第十五次联席会议精神,按照福建援宁工作队和厦门市各级领导对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要求,围绕有效推进海原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主题,以“实施扶贫项目促发展,努力招商引资求提升”为主线,不断拓展对口帮扶新领域,有力推动海原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谱写了闽宁协作的新篇章。
围绕海原发展实际,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尤其是全面把握西部投资兴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对口帮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指导正在开展的招商引资和对口帮扶工作。认真参与了《海原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提出、修改讨论,提出的海原开发旅游、建立信用担保公司、推动产业调整等5点意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参加福建援宁工作队组织召开的各次工作例会,认真把握工作队“四个一”工作要求(即一个生态移民村,一个农业帮扶示范项目,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个民生改善项目),并把它与海原实际结合起来。
近两年来,组织开展或积极主动参与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开展了集中性调研工作,制订了调研工作方案,实地到海原县的所有乡镇和相关部门考察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海原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县内外经济观摩活动,较快地深入了解了海原县情,坚定了开展好对口帮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认真学习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海原县委、县政府的全县总体发展战略和海原县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确定了挂职期间“多方支援,有效帮扶,产业引进,有效招商”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对口帮扶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已争取到帮扶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1063.5万元。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通过沟通协调,利用闽宁联席会议召开的平台,海原县与同安区、集美区领导召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我们也积极主动地向两地党政领导汇报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双方党委、政府的最大支持。同安区、集美区分别将对口帮扶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拨付资金。截至2012年4月,各级财政资金到位640万元。根据两地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海原扶贫工作实际,我们将帮扶资金重点用于生态移民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文化体育卫生等11个项目。由于我们确定的帮扶项目与海原县重点工程项目及为民办实事工程相结合,将有限的帮扶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最需要的地方,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生态移民这个重大决策,扶持援建生态移民新村——三河镇鹭海移民新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有效推进海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海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针对海原县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援建了海原县中医医院门诊大楼。该大楼的落成,使医院病床设置由原有的100张增加到160张。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每年收治住院病人能力由原有的3000人次达到5000人次,年接诊门诊病人能力由原有的8万人次达到10万人次;又如,扶持关桥乡发展硒砂瓜种植,用帮扶资金为瓜农建设拱棚、购置滴灌设备,发展滴灌节水设施农业,每亩增收400余元。
我们利用回厦门开会、探亲的机会,积极走访相关部门、企业和爱心人士,向他们介绍和宣传西海固地区,特别是海原县十年九旱、山大沟深等客观因素导致的贫困落后情况,共争取社会帮扶资金111.5万元,争取物资折价312万元。这些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全部用于海原县的教育事业及贫困学生、老人等。如,香港一德贸易有限公司捐赠资金20万元,援建了海原县李旺镇韩府小学教学楼;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班向海原一中“中美励志班”捐赠助学金36.36万元,“启明星一帮一”知心工程助学金4万元;厦门英才学校向海原县中小学生捐献秋冬季衣服2.7万件,价值130万元;厦门三德兴公司、厦门红十字会、厦门市翔安区工商局、厦门华懋织造有限公司向海原贫困学生捐献服装、书包、运动鞋等共计41880件,价值133.5万元;厦门市同安区工商局、集美区工商局向海原教育系统转移电脑160台,价值48万元。唐国钟等个人共资助贫困学生162人,捐资5.52万元;厦门湖里区中学等6所中学捐助海原6所中学共计18万元,等等。尤其是经过我们多方联系,厦门小鱼社区网站在网上发起捐建希望小学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20万元拟在海原县李旺镇建设1所希望小学,既为海原县贫困学生做了一件好事,又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了闽宁对口协作在厦门普通网民中的影响力。
我们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实现两地间的互学互助,真正实现全面帮扶。我们以闽宁第十四次、第十五次联席会议为契机,认真筹划安排同安区、集美区和海原县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实现了两地党政主要领导的互访交流。2011年8月和9月,同安区党政代表团和集美区党政代表团分别赴宁夏考察海原县并慰问挂职干部。同安区委陈琛书记和集美区政协汤养初主席分别带队到海原后,立即与海原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挂职干部实施的扶贫项目,并带来项目对接资金共计210万元。我们还将这种交流向乡镇、部门延伸,厦门市国土局、教育局,同安区法院、组织部、祥平街道,集美区安监局、侨英街道等乡镇和部门领导分别到海原进行交流考察;海原县教育局、检察院、法院等也分别到厦门进行考察。在教育交流方面,厦门市每年均派出教师到海原支教,2011年5月,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一行到海原慰问了来宁支教6名厦门教师,并为海原县师生作了题为《教师发展之道》的专题讲座,在海原教育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厦门大学每年均派出研究生支教队到海原支教。以此为契机,我们积极联系厦门大学各界对海原进行帮扶。如联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和厦门大学EMBA班在海原一中开办了厦门大学“中美励志班”,每年资助100名学生直至他们考上大学,共捐赠助学金36.36万元及“启明星一帮一”知心工程助学金4万元。近两年来,我们共接待来访的厦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共计12批93人。随着厦门、海原两地交流的不断加深、层面增多,有力促进了厦门和海原两地之间的认知度,在这个过程中也创造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海原支教品牌等,从总体上推动了闽宁多层次合作向纵深发展。
作为挂职干部,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确保有限的帮扶资金取得帮扶实效,同时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和安全。为此,我们在总结以前挂职干部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帮扶资金使用和监督等制度建设,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重点对那些效益明显的项目予以帮扶。在帮扶项目选定上,引入项目效益评估机制。我们充分发挥扶贫办等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拟帮扶的项目予以效益评估,比如硒砂瓜项目,我们在取得农民预增收的数据的基础上研究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资金争取情况,结合海原当地发展需要,除了规划必须要实施的11个项目外,还规划了6个储备项目,这种做法有利于分轻重缓急实施项目。在征求海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后,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我们挂职两年期间要实施的项目均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予以明确,这既是对挂职干部的工作要求,也杜绝了随意使用帮扶资金的现象发生。我们按照工程进度,经集体研究后拨付项目款,项目建设由县扶贫办予以实时跟踪监督,竣工验收后拨付余款。除此之外,我们还首次引进审计跟踪制度。对每个项目的实施,审计部门都主动提前介入,依法审计,确保资金安全,最后出具书面的审计报告。从当前的帮扶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各实施项目都比较有序、平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理想。
挂职期间,我们始终牢记自己是福建省委、政府派到宁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宁夏县级领导干部,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福建干部和宁夏干部的形象。因此,在和当地干部群众团结协作过程中,我们在廉洁自律上自觉做到标准上求高、执行上求严、成效上求实。向当地干部群众多学习,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班子,遇事多商量,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工作中,我们廉洁自律、按章办事,经费开支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坚持做到不接受各乡镇、部门和受扶助对象宴请,不违规报销费用,不挤占项目经费。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所有经费开支都必须经过两名挂职干部共同审核把关,互相监督制约。认真执行外出报告制度,外出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挂职干部领队请假。海原县回民占多数,保留着较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我们努力克服语言不通、气候不适、水土不服等困难,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很快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挂职近两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闽宁两省区各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积极工作,严于律己、开拓创新,谱写闽宁对口帮扶工作的新篇章。
(写于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