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农村电商的分类与特征

一、农村电商的分类

农村电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地域特征、经营产品特征、不同运营商的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电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本书主要从产品流通方向、县域发展模式、服务对象来进行分类。

(一)根据产品流通方向分类

1.输出模式

输出模式是指农产品、手工艺品、加工产品、特色旅游资源等从农村向外部市场输出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当前,农村电商主要就是以输出农村资源为主,从而解决农村产品难销、滞销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该模式通过政府主导、政府委托企业或者企业自发,依托当地特有资源,以品牌化、标准化为路径,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遂昌优质的农特产品。2005年遂昌就有网商自发做淘宝,主要经营竹炭、烤薯、山茶油、菊米等农特产品。2010年3月,遂昌网店协会成立,遂昌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农特产品为特色,多品类协同发展的“遂昌模式”。

遂昌模式是输出模式的一种,是以销售本地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商模式,是农村地区实现产品输出的创新方式。遂昌县通过成立网店协会,设立网店服务中心,搭建麦特龙分销平台,借助协会、公司、平台多重身份优势,整合政府、电商、银行、合作社、农户等多方资源,全面支撑电商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协会的带动,推进当地农副产品标准化加工、生产、销售,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聚合壮大当地网商,完善当地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同时,协会开展网商培训、电子商务市场规范等公益服务,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图1-3所示为协会整合分销模式的运作流程。

图1-3 协会整合分销模式的运作流程

2.输入模式

输入模式是以消费品、服务业向农村输入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一般情况下,输入模式通过在县域设立县级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服务站点,依托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和前端服务点,向农村输入农资产品、消费品、金融产品、服务项目等资源,使农民借助互联网共享发展红利。

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公司,其推出电子商务、本地生活、农村创业三大业务板块,以在农村植入、普及、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从而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该公司为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农村电商的“赶街模式”。

赶街模式中的消费品下乡就是一种输入模式。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招募农村便利店、小卖铺合伙人作为农村代购点,提供网络、计算机设备等设施,并每月发放一定的酬金,在县级设立服务中心,主要进行业务培训、资源分配、广告宣传等工作。代购点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农民进行网上购物、代收发快递包裹,辅助提供电话电费缴纳、金融贷款等业务。这种模式通过在农村铺设代购点,直接将网购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农户只需进行商品选择、付款就可实现“足不出户”的购物,基本等同于当下城市的网络购物的模式,在降低农民消费购物人力、财力成本的同时,带动农村整体消费,有效连通农村与城市。其服务站如图1-4所示。

图1-4 赶街网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二)根据电子商务县域发展模式分类

电子商务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价值日益显现,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县域农业、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对于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进入农村,能让农民返乡创业、就业,推动农民在当地实现城镇化,同时可以拉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农村电商发展的县域特征,其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沙集模式——依托自产资源模式

沙集模式是互联网在农村高度应用的典型。沙集镇是从单户家具简单拼装,再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的模式开始的,这种做法被当地不断复制壮大,最后形成产业集群。生产规模逐步从单户自主加工发展到具备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准的大型加工厂。家具加工由最初的简单拼装,发展到个性化定制。随着家具加工产业的壮大,物流、家居建材、箱包、五金、网上服务等产业迅速发展。

沙集模式是农村自发发展电子商务典型模式,核心是“网络+公司+农户”的互相推动发展,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返乡创业农民工为主体,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村电商生态链,如图1-5所示。

图1-5 沙集模式示意图

2.清河模式——依托专业资源模式

清河模式是“专业市场+互联网”的农村电商模式。清河县依赖其特有的羊绒支柱产业,借助互联网进行重新整合,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的羊绒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解决销售成本高、效率低、开拓市场难等问题,带动当地羊绒产业高速发展,网商群体和交易规模迅速放大,形成依托产业优势的农村电商模式,如图1-6所示。

图1-6 清河模式示意图

3.武功模式——依托区位资源模式

武功模式是基于区位优势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陕西省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平坦,是新疆、甘肃走出西部面向全国的重要通道,交通便捷。为此,武功县大力度发展仓储物流和物资集散业务,将自身搭建成电商枢纽,提出“买西北、卖全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投资建设设施齐全的大型电子商务园区,吸引当地乃至全国的电商企业设点占位,以聚集作用形成规模效应,辐射带动青海、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农特产品销售,将自身打造成西北电子商务中转站,如图1-7所示。

除以上三个县域电商模式外,还有通榆模式、成县模式、遂昌模式(前文已介绍)等。

通榆模式是吉林省通榆县积极探索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原产地直销,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的方式实现网络销售的模式。

图1-7 武功模式示意图

成县模式主要是“核桃书记”李祥(当地的县委书记)带领当地四大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一起用微博、微信推动当地的优质核桃网销的模式。成县电商的模式比较简单,但他们走出了“爆品拉动,多品畅销”的路子。

(三)根据服务对象进行分类

1.农资电商

农资电商是涉及农资的电子商务。农资是农用物资的简称,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

2.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电商是指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等过程中,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供求和价格等信息的收集发布、达成农产品或服务的交易,同时依托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完成农产品交付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3.农村旅游电商

农村旅游电商是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可以认为,乡村旅游电商是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加入乡村的因素,是旅游电子商务在乡村旅游活动各环节的具体应用。

4.农村金融电商

农村金融电商是与“三农”相关的货币、信用等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与“三农”相关的互联网支付货币、互联网信贷、供应链金融、预售订单融资、跨界合作金融、中间业务、货币汇兑、账户预存款、支付工具、移动支付等金融业务。

二、农村电商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能接触到网络,政府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也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展了农村电商发展项目。我国农村电商有以下特征。

(一)直接性

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直接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联合在一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器”和“黏合剂”,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农用物资采购、农产品营销和服务网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由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组成的全新流通体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者之间沟通便捷,农产品和服务相关信息传递到消费者、货物从生产者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时间极短,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例如,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将海南的椰子直接销售到东北消费者手中。

(二)低成本

农村电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性,降低运营成本。

首先,农村生产和管理成本很低,并且国家对农村经济有扶持。电商企业经营的成本也较低,只需要一些平台推广费用。消费者购买成本较低,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好的产品。

其次,在过去,一笔交易的形成往往伴随着许多交易部门的参与和促成,交易的完成是许多交易部门共同促成的结果。农村电商这一无形的超级大市场可促使农村的中小企业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行网上销售,直接减少交易成本。

最后,农村电商可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网络营销可以推动“订单农业”模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避免了生产的过渡浪费。

(三)集群效应

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不同,农村电商发展的集群效应明显,发展的结果不是单一的公司壮大,而是整个村、镇的集群效应,例如“堰下村”“东风村”“东高庄村”等淘宝村。在农村,往往是一两个主体先尝试,成功之后,被不断地仿制和传播,这既有背靠共同的区位优势的原因,也与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有关——信息极易扩散。这种密集的同质性的商务活动的集中,一方面会引发一定的竞争,同时也极易形成共同的联盟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沙集镇已经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并形成了网店、家具生产厂、板材加工厂、家具配件店、网店专业服务商和物流快递公司等相对完善的配套体系。

(四)可扩展性

虽然农村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各企业电子商务必须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企业业务需求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扩展或调整,要本着一切为客户考虑的原则,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终极目标,给电子商务的交易留有足够的余地和空间,便于随时随地伸缩延展。

(五)不均衡性

农村电商仍处于成长阶段且发展不均衡。总体来说,我国的农村电商仍处于成长期,东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已初具规模,而西部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偏远山区,互联网的覆盖面小,物流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导致其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