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测度结果及分析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空间集聚特征

本书首先基于式(2-2),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数据,计算出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空间集聚度。其中,各个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各省级行政区域的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在前文中已做阐述。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章主要展示代表性年份的计算结果,详细的计算结果可以参见附录。

表2-2 2000—2014年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空间集聚度

续表

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分布看,近5年来(2000—2014年)区位商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北、江西;东部地区的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西部地区的广西、新疆。由此可见,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占比看,中东部地区的企业集聚度是最高的,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均较低。

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度的变化趋势看,天津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的0.88下降到2014年的0.53;而黑龙江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的1.14上升到2014年的1.55;其他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空间集聚度呈现出波动趋势,但波动的幅度均较小。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企业产值的空间集聚特征

其次,本书基于式(2-1),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数据,计算出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的空间集聚度,见表2-3。

表2-3 2000—2014年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的空间集聚度

续表

从表2-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2010—2014年区位商值大于1空间集聚度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东部地区的浙江、福建、山东;西部地区的广西、四川、云南、西藏。而对比表2-2的数据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无论是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角度看还是从企业规模角度看,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度均较高。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从两个角度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空间集聚度也较高;而湖南、湖北两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相对于企业数量更加呈现出集聚趋势,湖南虽然企业数量不占优势,但企业规模较大。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福建,空间集聚度均较高,且福建的企业规模相对于企业数量更加具备优势;广东、海南的企业数量空间集聚度较高,但企业规模空间集聚度低。西部地区的情况则是,新疆的企业数量空间集聚度高,但企业规模空间集聚度低;而四川、云南、西藏在企业规模上呈现出较高的空间集聚度,虽然企业数量空间集聚度低;广西则在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上均呈现出较高的空间集聚度。

从空间集聚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看,黑龙江、吉林、福建、西藏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新疆则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省份的变化基本趋于稳定。

(三)县级行政区域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

(1)县级行政区域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总体特征

基于式(2-3),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县级行政区域数量的数据,计算出各省份县级行政区域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见表2-4。

表2-4 2000—2014年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

续表

表2-4排除了其他产业企业数量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集聚度的影响,从单个县级行政区域拥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角度来衡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空间集聚度。从中可以发现,近5年来(2000—2014年)SD值大于1,即空间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包括: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省份;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北;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省份其SD值近5年来都大于1。从变化趋势看,2000—2014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份空间集聚度不断下降,江苏、山东等省份空间集聚度不断上升,其他省份变化趋势不明显。

对比表2-2、表2-3、表2-4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在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上的空间集聚度较高,主要是国土面积较大导致;而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福建从三种视角看,空间集聚度均较高,天津、北京、上海等省份由于国土面积较小,虽然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规模上的空间集聚度不高,但单位县级行政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从而也形成了空间集聚;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从三种方法测度的结果看,空间集聚度均较大;西部地区的省份单个县级行政区域拥有的农产品企业数量并不多,从表2-3可看出云南、四川等省份的企业规模空间集聚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除农产品加工产业外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不大,才导致这种结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章节的实证分析中,由于表2-2、表2-3的计算结果受到了其他产业的企业数量或企业规模的影响,并不能单纯反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空间集聚度,因此在以后章节的实证分析部分,本书主要采用表2-4的结果。虽然表2-4的计算结果受到县级行政区域数量和国土面积的影响,但这本身就反映了空间集聚度。也就是说,空间集聚度越高,则越小的区域聚集的企业数量越多。

(2)县级行政区域分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特征

在此,笔者把农产品加工产业进一步划分为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业、林木制品业,具体划分标准如前所述。根据式(2-3),可以计算出各个行业单个县级行政区域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密度指数。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①食品饮料业。从表2-5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食品饮料业的空间集聚度较高,而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份食品饮料业的空间集聚度特别低。这可能是因为,单从企业数量看这些地区不具备优势,但企业的规模或产值具备优势。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主要是基于规模经济而不是基于企业内部联系的外部效应。

表2-5 2000—2014年食品饮料业空间密度指数

②纺织服装业。从表2-6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份,纺织服装业的空间集聚度较高。对比表2-5的结果则可以发现,这些省份虽然食品饮料业的企业不多,但纺织服装业的企业多,而且纺织服装业的企业空间集聚,除了这些东部省份外,还聚集在河北等省份。从地理位置看,虽然这些省份属于中部地区,但是都与空间集聚度较高的东部地区省份相邻。对比食品饮料业与纺织服装业的空间集聚度可以发现,食品饮料业从全国范围看,是比较分散的,而纺织服装业从全国范围看,空间集聚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可能是与这两种产品的特性有关。食品饮料业存在原材料采集和保质期等问题,这就需要食品饮料业与原来供应地和市场密切联系,从而导致整个行业比较分散。而纺织服装业不存在这些问题,其原料和产成品均可以长途运输,进而导致整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周边省份。

表2-6 2000—2014年纺织服装业空间密度指数

续表

③林木制品业。从表2-7可以发现,2000—2014年,林木制品业空间集聚度较高的省份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山东;中部地区的湖南;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广西等。相比其他农产品加工产业,由于原料的运输成本较高,林木制品业主要与原材料供应地密切相关。比如,东北三省,西部的四川、贵州、广西,中部的湖南,东部的福建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林区。

表2-7 2000—2014年林木制品业空间密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