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关于是否应该称伟大的女性为“先生”的一些个人看法
最近上网冲浪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是否应该将伟大的女性称为“先生”?“先生”一词作为近现代对男性的称谓,以这个词来称呼女性,是否带着男性化的色彩?是否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先生”这个词,所以我也写一写自己的观点。我个人不擅长议论,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这些学科的知识也很少涉猎,在此我只将个人思考写出来,至于是否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各位读者的事了。
首先先说“先生”这个词本身。“先”,就是顺序在前;“生”,可以解释为出生,又或者,采用百度汉语给出的其中一个解释,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比如“医生”、“学生”)。
如果采用“生”字的第一种解释,那么“先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比我先出生的人。如果采用后一种解释,那么“先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在我前面的这一类人。两种组合产生的解释是大致一样的,“先生”二字的字面意思就是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
其次我们再说它引申一点的意思。
“先生”一词有一层意思叫做“老师”,也就是说,比我先出生的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个结论很容易推断出来——比我先出生的人大概率有比我更多的生活经验,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就意味着他有更多的生活知识;我尊重比我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人,我向这些人学习,这种行为有助于我的生存。生存自然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第一要务。
虽说有孔子“不耻下问”的典故,韩愈也在《师说》一文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普遍来讲,在同一生活轨道、同一生活环境中生活的这一些人中,年长者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都是多于年幼者的。
因此,“先生”产生了一层引申义叫做“有知识、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或者简单点来说,“老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生”一词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性别指向,不特指男或女。
那么为何我们现在提到“先生”,都会下意识认为是男性呢?我想这与帝国时期落后的生产力以及层层压迫的封建等级制度有关。落后的生产力选择了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又抑制着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我国的封建王朝时期格外漫长。
在封建等级制度的秩序下,女性被更多地束缚在了家庭劳动中,接受教育的比例远小于男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参与度远不如男性,因此在历史上占据了很大权重的封建王朝时期,“先生”中的女性数量远小于男性,比例远小于男性,因此人们谈到“先生”一词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以为“先生”一定会是一名男性。
这就像我们谈到军人、科学家、律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认为他们是男性,因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职业的从事者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直到现在,男性在这些职业的从事者中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而我们谈到老师、歌唱家、舞蹈家,或许浮现到许多人脑海中的就会是一个女性的背影,因为有很多女性投身到了这些行业中,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一个本身不带有性别色彩的词语,往往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偏向的变化。
女性也可以被称“先生”,只不过“先生”这个词曾经偏向男性,我们很多人就觉得,“先生”一词就只属于男性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现在男性被普遍称呼为“先生”,我们也都习惯了这个称呼,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称呼伟大的女性为“女士”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过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先提出三个疑问:
1、过去定下来的传统一定对吗?
2、对于语言称谓,我们应该选取本义还是后来的引申义?
3、对于不正确的传统,我们是否应该进行改革?对于误用但已成习惯的词语,我们是否应该根据本义进行修正?
我想这个大的议题要讨论的核心就在这三个问题上了。如果这三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标题中这个大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是鲁迅的:“从来如此,便对吗?”对于传统,对于历史,我们当然应该保持着一个批判的态度,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尊重传统、尊重历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首要的要求;我们同时也有着另一个身份——进步者,过去的文化不一定符合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让文化与时俱进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过去的传统和习惯不一定是正确的,对于不正确或是不合适的部分,我们可以加以改良。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解释是将语言称谓进行分类,一类是实用性的称谓,一类是文化性的称谓。文化性称谓,譬如成语,即便它的含义几经变更,甚至最终演变成与本义截然相反的模样,我们依然可以接受,甚至可以将它的演变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
而实用性称谓,比如对人的称呼,对职业的称呼,我更主张追本溯源,回归词语本身的含义,去繁求简。因为实用性称谓更类似于工具,工具的首要要求就是易于使用。如果一个词语蕴含着太多的文化性成分,会引发许多困扰,那么这个称谓就需要进行更改。
我认为,对于“先生”一词,最好选用本义,即褪去这个称谓的性别化色彩。这就是我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
接下来就是对于“女士”问题的回答。这个话题的一部分讨论者说:女士既然是一种尊称,我们为什么不尊称女性为“女士”呢?
这个主张有一定道理,但我个人来讲并不喜欢这种主张。
我们称呼幼年的男性为“男孩”,称呼幼年的女性为“女孩”;我们称呼未成年的男性为“男生”,称呼未成年的女性为“女生”。为什么到了成年,我们称呼成年女性为“女士”,却不称呼成年男性为“男士”,而要称呼为“先生”呢?
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个本来没有性别偏向、只是因为历史因素而带上了性别化色彩的、褒义的中性词语给男性呢?女性本就可以称为“先生”,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放弃本该有我们一份的“领地”,而去另求生存空间呢?
倘若真的要变革,我觉得我们应该将“先生”一词去性别化,把这个称谓归还给真正伟大、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男性,我们尊称为“男士”,女性,我们尊称为“女士”。我认为这样达到了我们追求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