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长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在近几篇的文章里,我添加了许多的事例以来论证一些我的观点,可能在感官上是有点多的,但我始终觉得还不够。在这篇文章里,我依然还会放一部分例子,就像一句俗语:“流行是一时的经典,而经典就是一世的流行”,我的一些例子,是过去,是现在,亦然也是未来的,他们对我来说,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在我看来,对您而言,当然效果也是会相似的。

那就话不多说,开始吧!

河南商丘一所中学,只给重点班开空调。有普通班学生偷偷开了,结果学校让电工剪断电线。不知道各位同学在成长的路上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差别对待的情况,应该不多吧。对于学校这种做法,不知各位怎么看?是会争取一视同仁还是自己默默忍受?

下面咱们来说说这个话题

站在受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说,把学生按成绩分优、差班上课,这种做法本身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学生正是在建立价值观的时期,如果学校这样做,会不会让培优班的同学自带优越感,认为只要我成绩好,这种条件我就应该享受,从而骄傲自满。

而对于普通班的同学,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差别对待,觉得学校都不重视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被放弃了,于是萌发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学习也丧失了自信心。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违背了教育的意愿。学校是育人场所,公平平等在学校应该成为风尚,哪怕是社会有什么不公,学校也应该起到纠正、引领作用。孔子不是说过“有教无类”吗。有教无类不是分类教学,而是说教育不应该分高低贵贱,受教育者都是平等的。

可能有人会说,学校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好的条件和待遇都要靠自己争取,天上不会掉馅饼。但这个道理让孩子明白其实也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学校靠成绩提高升学率,建立自己的口碑,教学进度培优班跟普通班不同,才需要分班的,这个应该能理解,因为这是基于教学的需要,也不应该是学习环境上的差别。再说,并不代表普通班的同学毕业之后不能成才嘛。还是希望学校能够对学生们一视同仁。

说了这些,我也在思考,现在的物质条件比原来好多了,城市里的学习环境也比偏远农村地区的好多了,原来我们上学的时候,即便是重点班的教室也没有空调,夏天坐在教室裤子都要黏在椅子上,那种感觉也挺难忘,这不也过来了。当然我并不是支持学校的这种做法。而是想告诉同学们,学习成绩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短期看,最后那个分数确实会影响自己未来进入什么圈子,想办法提高分数才是最重要的。

话题是如何看待钉钉被打1星,给差评。

钉钉这款软件2014年发布的时候是作为办公软件用的,出于疫情防控需要,1月27日,教育部下发延期开学通知,同时也要求利用各地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在此期间,被教育部选中作为小学生网课平台的钉钉升级了在线课堂直播功能,支持直播、录播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一下子就成了学习软件。

也就是说给钉钉打一星的主要群体肯定是学生,除了学生之外有家长,一定也有员工嘛。

“停课不停学”并不是简单的网络教学。一部分家长的感受是什么?来个网上教育简直烦透了,老人不会弄,父母又很忙,孩子看老师天天要求打卡,晒作业天天哭闹,完全是破坏家庭和睦,不是每个家长都歇在家可以专心照看孩子。这下家长给钉钉打个差评。

钉钉这款软件的特点是什么?

现在很多公司都选了钉钉作为考勤的首选。对于上班族来说,钉钉的功能的确很齐全,而且重点还是那该死的已读,根本无法取消的那种。

除此之外钉钉还能监控后台,虽说只要不给权限就行,但老板、老师能让你不开?手机上所有东西都能一览无余,一想到这个功能估计大家都不舒服。

更可怕的是这还是个办公软件,这样确实方便老板监管员工,老师监督孩子。但员工呢、孩子呢??他们就愿意这样被监视着吗?

难道会被打一星?当一个软件侵入私人领域里太多,都是会受排斥的。要不是疫情,我打死也不会下载钉钉!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的话,小时候,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寒暑假,因为可以不上课,可以疯玩。放暑假的目的不就是因为天气太热,小孩子聚在一起上课可能身体会受不了。那既然现在可以上网课了,以后暑假取消,都在家上网课,你愿不愿意?停课永远都不停学岂不是更妙?

剥夺孩子美好的假期,难怪会被打一星。

你看,哪有那么多小学生,打一星的很大一部分是高中生大学生还有成年人,不管是员工、家长、孩子,遇见这款软件,自然会有不舒服的地方。

另外大家都是教育软件的使用者,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我看朋友圈就有的同学说,让学生抱着手机看网课,那不就是让孙悟空守蟠桃园吗。实际上小孩子天性喜欢玩,要是我小时候天天上网课,说不定我也很讨厌这件事情,也会打一星。

那我们除了分析打一星的原因,总是要把握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吧,不能光是吐槽。

其实对于教育这个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从线下搬到线上而已,你就说如果老师每天5点30起来,让各位同学打个卡,然后说自己背书吧,一会我检查,结果老师自己倒头大睡。真正能主动背书的同学有几个人呢?

再站到老师的角度来说,线上教育年轻老师还好,如果是快退休的老师了,本来就对电子设备这一类产品不敏感,开网络直播授课不是为难他们吗?缺少设备也是难题,教育局下达命令给学校,学校原封不动传达给老师,这样的教学质量能高吗?

所以本质还是思考,如何让孩子们能利用好这些便利条件,激发内心的渴望,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既然新技术时代已经到来,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起码换成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多少提起点兴趣。比如背单词这事,要是搁书本上就是死记硬背,既然都有手机了,用百词斩这种通关软件背单词多少都有一些乐趣么。

其实现在很多线上教学只不过是传统教学模式换了一个平台,并没有按照适应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调整,所以必然出现水土不服,必然会给软件打1星。

现在的科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快捷的课上测验,创新的师生互动,完善的作业题型,这也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能点燃孩子学习的乐趣,就像所有人都知道Double kill是什么意思。那在线学习一定会跟打游戏练级一样有意思。

当然,线下教育依然会是主流,“在线课堂一定是线下教育的补充,线上和线下教育将会长期并存。

在线教育将逐渐普及并深刻影响学校教育已成为基本共识,与其被吐槽牵着鼻子走,不如更多地研究和思考如何尽快提升在线教育能力,跟上科技发展的趋势。

停课不停学,希望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孩子

据中国网消息,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一个正上初三的女生,因家中贫困,没办法及时上网课而吞药自杀,幸运的是,经过抢救,据说目前已经脱离危险。

这不只是一个个例,“停课不停学”期间,农村女生跑到村支部墙外,蹭Wi-Fi上网课,父亲在墙角蹲着默默等候;农村女老师坐在邻居家墙外蹭Wi-Fi,给学生上网课;网上流传的照片让人心酸。

这些都在给“停课不停学”敲响警钟,防控疫情的同时,也不要落下任何一个正在读书的贫困孩子,不能让贫困把这些孩子阻挡在“在线教学”之外。

家里三个学生,只有一部手机

据了解,这名自杀的初三女生李某敏,家住河南邓州市张村镇上营街。父亲李汉党左腿残疾,平时在街上给人补鞋来维持生计;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还要常年吃药,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家中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读高中;李某敏是二女儿,读初三;弟弟在上小学。

因受疫情影响,这三个孩子都需要上网课,在家用智能手机听课学习,用手机做作业,但是家里只有一部智能手机,三个孩子没办法同时上网课。李某敏的功课和作业落下不少,一时想不开,选择吞食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企图以此结束生命,家人发现后连忙送往医院抢救,幸运的是抢救了过来。

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都需要反思一下:停课不停学期间,贫困子女怎么上网课?农村没有宽带覆盖的地方怎么上网课?当地政府有没有具体的贫困学生清单?教育扶贫中,是否真正做到了给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对这些孩子,当地学校有没有具体的上网课的帮扶办法?

学校、社区、村干部等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类似这样因贫困无法上网课的情况,如果能够及时沟通解决,恐怕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悲剧。

就在前几天,工信部刚刚发布《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移动网络覆盖方面,2019年我国的4G用户总数有12.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80.1%。

那么,剩下的19.9%还没有4G宽带的用户里,有没有需要“停课不停学”的孩子?

2019年,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有1.35亿户,剩下没有装宽带的农村用户里,有没有需要“停课不停学”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日常课程进度如何保证?

前些天,同样是在河南农村,一位网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个随手拍的视频,拍的是上戈镇刘坟村的初中女生到村里的大队部墙外蹭网学习,这个女孩子的父亲蹲在旁边陪伴等待。

她家里没有网线,没有办宽带,听说村支部装了宽带,每天吃过晚饭就过去蹭网上课,每次学两个小时左右。

同样是在河南,前几天,一段“一名女教师在自家屋外的一个露天平台‘蹭网’上直播课”的视频也刷爆了朋友圈。

这名女教师是JZ市修武县城关镇健康路小学的老师梁叶,是一名四年级数学老师,寒假期间回到温县老家过年。2月3日,她接到了学校准备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但是老家没有安装网线,也不好意思天天“厚着脸皮”到邻居家里“蹭网”,干脆就在邻居家墙外支起小方桌,给学生上网课。

从2月10日开始,每天早上10点,梁叶都会按时搭起“临时课堂”,除了讲课,还要检查学生发到网上的作业,不交作业的学生逐一打电话询问情况。因为她是班主任,学生填写的疫情防控信息也要及时处理,因此每天要在户外工作七八个小时。

最后希望,防控疫情时,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既要让贫困学生不停课不掉队,也要让贫困学生学得有尊严。

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14岁女孩李某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14岁女孩李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读高二的姐姐和一个读六年级的弟弟,家里贫穷,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

关于事发当天,其父说:“家里姐妹共用一个手机,大闺女、二闺女都要用手机上网课,大女儿写完作业后,二女儿(上网课)时间过了,不知道是为了手机还是不想做作业。”

其父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是不用手机的,但现在要上网课,没有办法才给她们用,出事那天(学校)要出考试题,所以比较着急。但现在还不知道她(自杀)的原因,平时家里都不会批评她。”

身为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可是贫困让他们束手无策,正如自杀女生李某的父亲说:

“小儿子,今年十三岁,上六年级,要考初中,同样要用智能手机听课,唉,我真是没办法啊。”

这个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父亲给人补鞋,补鞋要靠赶集,一趟能赚一二十元,李某的父亲说:“家里的钱都是给孩子上学用,不敢用在其他地方。”

一声叹气道尽人生多少悲凉,我国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还有人居然还不起一部智能手机?可能吗?

因为让孩子想不开的,不是手机,是贫穷。

现代版的“凿壁偷光”。

一束昏黄的灯光,一张破烂的桌子,一隅寒冷的角落,两个风中瑟缩的身影。

穿着粉色棉袄的是河南洛宁的14岁女孩郭翠珠,因要上网课,家里又没网络,所以只能来村支部蹭网学习,父亲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

“白天我们上的名师课堂,晚上老师在线辅导,我爸爸手机流量不够,所以到村里学习。”

女孩学习很认真,每天都会来这里学2小时。

15岁女孩爬悬崖蹭网上课。

同样是受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的女孩杨秀花,为了不耽误课程,每天要爬1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下,窝在崖壁边上课。

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偶尔妈妈心疼她,会给她送些热乎的饭菜,但山路陡峭,秀花怕妈妈摔倒,很少让她来。她还打趣,说自己还总结了一套信号好的规律。

“我想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虽然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当下来说是最好的出路。说实话,在这儿学习我也不觉得辛苦和冷。”

有些事情,没有穷过,可能永远不会懂。

前段时间,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

37岁的赵阿姨,坐公交车去看读高中的儿子。在车上,钱包,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在派出所里,赵阿姨嚎啕大哭。钱包里有400块钱,是儿子两个月的生活费。平均下来,儿子每天只能用7元。就算在学校的食堂里,我想他也买不起一份荤菜。然而,就算这400块钱,也是赵阿姨在家里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她是单亲妈妈,腿脚不便,无法外出上班,只能在家帮人做些零活。王思聪在BJKTV一夜消费100万的时候,眼睛都没眨一下。但对于有些人来说,400块,它却是一个十几岁孩子,所有的安全感。

你永远不知道,有些人因为什么,而哭泣?

你可能也不知道,穷到极致,就是不能再失去。

我是农村出身,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小到大,直到工作前,都是节衣缩食。小时候是真的穷。

穷到冬天没有蔬菜,只能吃咸菜。

穷到衣服都是捡表姐们剩下来的各种不合身的。

穷到屡屡交学费没有钱,父母要跑好多亲戚家借钱。

穷到上初中一二十里的路,自己每周走路回家。

那时候,很多同学抱怨学校伙食不好,我却从未抱怨过,因为终于可以在冬天吃上蔬菜了。

但就这,也未必能吃得上。有时候,舅舅来我家会给我和我妹带一箱方便面,为了省伙食费,方便面就成了我下一周的伙食了。

上了大学以后,自己更是跟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因为不敢跟别人聚餐,没有多余的钱买零食跟大家共享。

大多数时候,就一个人独来独往,泡自习室,图书馆。那时候,因为一心放在学业上,每年都有不菲的奖学金,但是,都被自己攒下来,当学费和生活费了。

这种情况一直到读研以后,才有所好转,因为那时候已经不需要交学费,每个月还有一笔可观的奖学金。

因为从小到大,都被教导,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读书。从小对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视其他一切娱乐活动为不务正业。

即使上了大学,也为了奖学金,天天努力自习。

自己的格局比身边的大多数同龄人要小很多,情商也非常堪忧,完全不会正确柔软地表达自己。除了学习课业知识,我真的没有在其他方面有任何时间和精力的投资。但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从来没觉得这是个问题。直到工作以后,慢慢接触的人多了,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有多固执和无知。然后,才开启了慢慢自省和提升自己的历程。

如今的自己,依然不够完美,但是,一直未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思考和挣扎。

小时候,对贫穷讳莫如深,如今,已经能越来越坦然面对这个现实。我不能说贫穷是一笔财富,但也不能说贫穷完全阻止了我去经历这个世界的美好,它只是我出生环境的一种客观事实罢了。穷人的孩子,会比别人背负更多的压力和质疑,也往往更容易自卑和敏感,而这种烙在生活经历里的自卑和敏感,可能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接纳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需要足够的勇气。贫穷并不能让一个人成才,相反因为教育资源、眼界学识的差距,很多有天赋有潜力的人会永远摆脱不了贫穷带来的现实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从贫穷中走了出来,也只是因为你还有一颗不断上进的心。

柴静在《看见》中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

那些抨击自杀女生李某家庭的人,怕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贫穷,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我们时候我们会对穷人潜意识的打上“懒惰”、“没有上进心”的标签。穷人贫穷不是因为没有上进心,而是因为他们很多时候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被迫谋生。比如为了房租,为了下个月的生活费,子女学费等等,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也没有时间去用来成长。

我们在指点别人的时候,总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以为是人生导师,其实只不过是隔岸观火。没有亲自走过对方的人生,就算是所谓的设身处地,也只不过是在脑海里走了个过场。

永远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的苦楚。这世界,有人处高楼,就有人住深沟,谁也无法真正对彼此的人生感同身受。要是有选择的话,谁不想体体面面地过完这一生呢?如果可以,请对那个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人,给予一丝丝的善意。这世界从来不缺批判和指教,缺的是理解和包容。请尊重每一个群体和每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永远不会知道。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都不会辜负他们曾经的苦难。

那我们的分享先到这里吧,这也是本书的最后的分享,之前看完这几则新闻和文章,挺扎心的。城市里的孩子不想读书,而农村里的孩子想读却没有机会,我肯定我在此之前也提到过,因为这真的是“环境”所决定的,处处都是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之前还拿着这些文章跟我同学他们去讨论了一会儿。

说在前面,我看完后第一反应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报复,以后走访田间,探问底层。

那时候去学习的时候我记得应该是19年1月份的样子,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很清楚,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我的我里扎下了根。

后面,我又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放壮语。

是啊,教育亦是如此。

一个城市判断他的好坏,和幸福感,并不是看他市中心的高楼能建得多高,也不是看这个城市的旅游景区数量能有多少个A,而更是看这个城市的最底层能有多幸福。

“教学”和“学问”这是两个词,同样也是四个字,是老师教,学生学,也是老师学,学生问。

不止城市,班级也是,一个班级学习风气不好,他的判断是整体的,一个学校的风气不好,他的判断也是整体的。可你要判断学习氛围可跟风气不一样,他是个别的。

所谓的坏学生,可能不读书,但他不打搅想学习同学的学习氛围,不带想学习的同学一起跟他玩,同样也是一样。

所以带动一个班,带领一个班,要做到就是“补短板”,首要工作就是管好他们,他们才是主体,不是吗?《放牛班的春天》里,马修老师用的方法也是一样,肯定坏学生的长处,在另方面,补他们的短板。一个不爱学习的,班级里的恶势力,那若是把权给他们,乱用是肯定也是其次,但他会意识到您对的信任,对他的感化。同样,班长职位给我的时候,也是对我的一种感化,所以“救赎”才更有必要性。还有,一个不会唱歌的,没有什么才艺的,但若是他其他方面发展,肯定颇有成效。在这电影里面,还有一处,就是校长误认为一个同学偷了他的钱,把他关入了看守所,本是暴躁的他,不但在学校里被感化,反而更是暴躁,这就老师们的错误了,由此,我们得知道,“信任”的重要性。他是相对的,是对学生,也是对老师。

您不用,把权给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把权给他们,很容易被坏学生带骗风向,促使“好学生”的权误用,滥用。从而呢,您因此也会失去对“好学生”的信任,这由此,两边都是不利的。

同样,我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例如是相对我图书馆上的国际部,那若是实验班也许就难以出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说社会的演变好比人脉搏的跳动,那么无可辩驳的是,教育就是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为生命的律动输送出新鲜的血液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老说,教育是一台动力机,为国家的创新输出一代又一代年轻有为的人才之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教育是一个圆梦基地,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在这里找到了寄托;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伴侣。所谓玉不琢成器,每一个人在受教育之前都是一块粗糙的顽石,而通过教育的打磨之后,才能成为玲珑剔透的玉。

教育的重要性,其老师就是中间的传播者,是学生的始作俑者。

我挺喜欢教我们的各个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不必非要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非要比学生好,知道道理有先后之分,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兴趣,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

我,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