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长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我们家今天准备装修,从几十公里外的建材市场,搬回来将近吨位重的木板,这里我不得不提,我爸也算得上是一个木匠吧,要说他是个艺术家也算,军人马马虎虎吧,只能说是配得上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红色品质吧。

现在脑海里感觉有许多文字会被记录,有点麻木了,不知道先说哪个为好。

我爸以前本是个在寝室公寓楼给学生值班的保安,后来又经我姑姑介绍,去了一个学校里自己创业,选了一个最简单的打印行业。也不知怎么,我爸没事干,就在公寓楼里面一个人练起了书法,自称自己练习悬肘三十年,特别稳诸如此类的话语,不过我还是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

我爸妈是很精打细算的人,他们连坐公交车两元钱的路费都愿意节省,自己走过去,给他儿子省个钱让他大手大脚。

所以对于装修这件事情,我爸就自己动了手,自己操劳了起来。

装修当然也是在我的意见之下,做出的改造,我觉得爸妈含辛茹苦四五十年,住的房子却破破烂烂,这说出去也太不像话了吧,于是乎,我就让我爸妈反正在家也没事做,不如去做点事情,接着就装修了。

也许这篇文章看起来像一篇流水账,不过也不伤大雅,我也正是想把我黄金般的经历,经验传达给您。也是,我的文学程度不高,说出来的话也挺糙的,只能将就着看着,不过我也会尽量这水平之上大大的改善。

在我爸妈把木板搬下车的时候,我们整个街道的人都围了过来,每个人都携手帮忙,我兴许描述不出那个画面。住我们街坊邻居的叔叔阿姨,都出来欣赏这些大家伙,像自己家没生出这么个大孝顺的孩子一样的看着。

这里有一位守寡的中年老人,他的妻子跟别人走了,孩子在外面上班,要等他回来也只能数着周末了。他在家也无所事事,自己做了家居,当起了木匠,看着我们把板子一个个的往家里抬,自己也出来瞎参合。

弄了一个轮回呢,准备再来一躺,可他这时候嘴巴里碎碎的念着:“这个刘别,又拿我使唤囖!”

当时不禁笑了出来,在他身上看到了童真,还是一个年龄成熟,心智却挺年幼的人。

我也能举几个例子,潦草的说说关于他,

像是,我在外面取杯咖啡回来,那他会说:“刘总啊,中午就吃这个?”

若是我从外面跑回来就会说:“慢点囖,等下摔了,你那不管事的伢又会喊我囖”

又若是我买了点零食回来,就说:“诶呀,有我滴分冒囖,奕哥!”

说到这也差不多了,也没什么好补充的,也没有给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像是在写日记似的描述我近期的感觉,噢,也对,反正这是差不多第二十六章了,您也不一定会看到这个地方来,说不定看了序言,就有想撕书的准备了吧

我还是说说把,这个关键词是“面子”

这个面子不大也不小,是您也是同学,不仅您会要面子,同学们当然是更要面子的。

有些同学在外面就喜欢在女生面前出风头,也有的喜欢在老师面前出风头,不过这都涉及到了一个相同词,就是“自己的领域”。

在自己的领域当中,他们都会尽可能的保留自己的面子,洗刷自己的人设,像是某某某就是该读书的,那你若是把他书撕了,就是不给他面子,像是某某某是跟谁谈恋爱的,你把这事告诉了他家长等等,也是不给他面子。

当然,这些例子举得比较绝对,不过也更能体现得到我的思想。

关于具体例子我就不举例了,一是觉得我在嘲讽他人,二又则是对您的主观判断,我不能随意下定论,我一直这样告诫我自己。这也是只是建议,用我们学生的角度告知老师。

尤其是在我们高中年龄阶段,也是在中国,面子的事是扎根了的事,

我们不妨说说易中天老先生笔下的“闲话中国人”,用这里面的事情来具体做出事例。

“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

“面子几乎主宰着一切”

穿衣也一样。衣服穿在身体的表面,当然是“面子”,也是“体面”。一个人,如果穿着不得体,是很没面子,很不体面的。在中国,只要稍微“体面”一点的场所,都会挂出告示:“衣冠不整,恕不接待”。

所以中国人的服饰之道,就可以总结为三句话:重人前而轻人后,重外衣而轻内衣,重礼服而轻便服。

上海有一句俗话,叫“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因为反正家里什么也没有,一把火烧光,亦无足可惜。全部的家当和体面,却在一条裤子上。倘若一跤摔下去,弄脏弄破,那就面子丢光,没脸见人了。

例如项羽,历来百战百胜的,但最后一仗惨败,这就是面子丢光,连家也回不得了。他自己的说法是“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最终自杀,这虽然是思路一条,但死路好歹也是一条路。你看,项羽一自杀,就有很多人来说他是英雄,为他唱赞歌,为他打抱不平;他又留下了“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成语典故。虽然面子是挣回来了,不过是在死后。

相比之下,祥林嫂就惨得多。祥林嫂一女而事二夫,这在鲁四爷之流看来,是及其丢脸面的事情,虽然也曾以死相争,但终究没有死成。不但从了,还和第二个男人生了个儿子。这就非但不能挽回面子,反倒有“假正经”嫌疑。由事之故,鲁四老爷便不许她参与祝福的筹备工作,这简直类似于开除她的“人籍”。大约祥林嫂自己也觉得心虚,便用血汗钱去捐了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踏,确仍不能“起死回生”。然而,别人丢了面子,还有死路一条,祥林嫂却连这条路也不能走-----到了阴间,要被阎王爷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活也不能,死也不能,那才叫走投无路啊!

可见,丧失面子,有时会比丧失性命还要可怕。失身的少女,落榜的少年,被俘的战士,还有其他那些丢了面子的人,往往会竟至寻短见,道理也就在这里。

为了面子去死,已有项羽为例,死了以后还要争面子,则可以举成王为证。说起来,这位楚成王,其实并不怎么样。正因为不怎么样,所以他不是死在别人手上吗而是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上。公元前626年(鲁文公元年),他的儿子商臣(即后来的穆王)带了兵来逼宫,而且一点情面也不讲,竟不肯让他老爸吃了熊掌以后再死。成王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去吊死。但是,吊死以后,却不肯闭眼睛,因为拿不准那些不孝子孙会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了以后,获得的一个盖棺论定的称号。他是对死者的总体评价,也是死者最后的面子,非争不可。起先议定的谥号是“灵”。这是恶谥:“乱而不损曰灵”。成王一听,便不肯闭眼睛。子孙们见他“死不瞑目”,没法子,只好改谥为“成”。这是美谥:“安民立政曰成”,成王这才满意把自己的眼睛闭上。

还有为了面子让别人去死的。公元前605(鲁宣公四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只特大的鳖(即王八)。灵公用它来宴请群臣,却唯独不让公子吃。原来,上朝的时候,子公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子公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有好东西吃。这话;灵公也听见了。所以他不让公子吃那王八,便显然是故意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为了挽回面子,竟然径自走到烹鳖的鼎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子公的“染指”虽然给自己挣回了面子,却大大地扫了灵公的面子。君臣双方既然都不给对方面子,那就只有翻脸——也就是把面子给“翻转”过来。翻脸的结果,是双方都要置对方死地,只不过子公抢先了一步,让灵公再也吃不成王八。而且,这位老兄死了以后,还得了一个“灵”的恶谥,比起那位临死之前吃熊掌而不得的成王来,可就惨多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依照群体意识,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比方说,君臣关系中的君或臣,父子关系中的父或子等等,不是单独的个人,也就没有独立的价值。君只有在臣的面前才是君,父只有在子的面前才是父。一个人,一旦真的成了孤家寡人,那他就什么也不是(正因为此,“孤家寡人”才成了帝王的谦称)。这样,君也好,臣也好,父也好,子也好,甭管什么人,都必须有和自己“相对”的“对象”,也必须能够时时“面对”他人。不能面对,就失去了“关系”,就是“不是人”。

说完“面子”,不能不来说说人情。

人情与面子的关系很密切。一般来说,有人情必有面子,给面子也就是送人情。比如有个人,先前帮助过你的,你就欠了他的人情。下回他来找你帮忙,你就不好驳他的面子。同样,如果你给了某个人面子,则他也就欠了你的人情。甚至这面子与人情还能转让和借用,比如求情或说清时讲“不看僧面看佛面”,或者清于你有恩友情的人来出面。但即便是佛祖出面,也还是人情,得了好处的人也要领情。由于人情和面子是如此地相互依存,所以,中国人也常常把他们合起来称作“情面”。

而人情的基本法则是“回报”。

中国人很看重回报。在中国人看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恩不报固然是小人,有仇不报亦非君子。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人之重视报恩,又甚于报仇。一个人,如果忘恩负义,便不是东西;如果恩将仇报,更是丧尽天良。但是,如果报恩的程度大大超过施恩,则会收到舆论的一致赞扬。无论怎样加倍地回报,都不会是为过分,甚至干脆就公开宣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人情为什么要回报呢?就因为感情是要有回应的。比方说你爱一个人,人家却不爱你,就爱不下去;恨一个人,人家却不恨你,就恨不起来。何况人情之于中国人,并不是一种内心体验,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是用来维系群体的,因此非得回报不可。

维系群体的办法、手段、条件很多,但都不如人情可靠。就说法律。法律当然是具有权威的。但法律管得了“迹”(行为),管不了“心”(思想);只能保证大家都遵循规矩,不能保证大家都同心同德。甚至就连遵规蹈矩,也未必能保证。一旦执法不严,或法制不到之处,便立即是另一番景象。更何况,对于朝廷王法,中国人虽不敢硬顶,却敢软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能“化千斤为四两”,哪里靠得住?

利害就更靠不住。利害只能结成一种临时住的,松散的关系。有利时趋之若鹜,有害时作鸟兽散;或遇害时团结一致,胜利后又自相残杀。所以酒肉朋友是最不可靠的。有酒有肉是朋友,无酒无肉是路人,甚至为了争夺酒肉,反目为仇,刀兵相见。

就连面子,也很可疑。面子毕竟是“面”,是表面的东西。这就难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对面时喊哥哥(称兄道弟),背靠背时摸家伙(你死我活)。人情就不同了。他在本质上是“情”,而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最为可靠。面子可以作伪(假面),情感却必须真实(衷情)。面子有大有小,情感也有深浅,但情感的深浅并不以面子的大小为转移。出于面子为人办事,难免敷衍,或尽力不尽心;出于情感于情感而团结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团结就是心甘情愿的,而这种群体也就势必是坚不可摧的了。

所以中国人要讲人情,而且要讲回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投之以桃,你报之以李。如此往返相报,则感情更深厚,友谊更绵长,关系更为密切,群体也就更巩固。

其实,比世故更可怕的还有势利。

势利与世故是不同的。表面上来看,他们都是以一己之似利,为考虑问题、为人处事的出发点。但是,世故者在谋私的同时,尚能顾及他人,或股权大局,势利者则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世故者尊重人情法则,只不过利用人情法则为己牟利,或在不违背人情法则的前提下打小算盘,势利者则从根本上违背人情法则,并对此法则起到一种破坏作用;世故者往往特别顾面子,无论如何谋私,面子上总过得去,势利者则完全不要脸面,赤裸裸地表现出对权势的巴结和对财利的追逐,世故者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可以牺牲眼前的小利,甚至有意吃亏,势利者则鼠目寸光,见利忘义,在人格上更为卑下。所以,中国人对世故和势利,也就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对于世故,是一方面批判,另一方面却有意无意地加以提倡或暗中学习,对于势利,则只有批判,而且表现出极大地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