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功遂身退
通行版本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揣而棁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古本合校
困而浧之,不若其已。
揣而群之,不可常保也。
金玉浧室,莫能守也。
贵福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
1、这里的“困”字,在楚简《老子》中写作上止下木,即字,其为“困”的古字,现代汉语已无此字。此字在帛书《老子》中为“㨁”,在通行本《道德经》中为“持”,应该都是抄录时因无法辨识而误读的结果。本合校版选用楚简古字。
2、这里的“群”字,在楚简《老子》中写作上尹下羊,应为“羣”字的简写,即“群”的异体字。此字在帛书《老子》乙本中为“允”,在通行本《道德经》中为“棁”,帛书《老子》甲本缺此字。根据文意,此字应为“群”,“允”与“棁”应该都是抄录时因无法理解文意而附会出来的。
古本注释
浧:满。读yíng。
已:停止。
揣:捶击。读zhuī。
群:聚集。
遂:成功。
古本释义
通过围困来充满它,不如停止。
通过捶打来聚集它,不能保持长久。
金玉满室,不能守护。
因高贵有福而骄傲,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功成身退,天之道。
真经解读
上一章讲到做人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且谦下不争,本章继续来讲,当人们成功之后,不仅不要争功,还要懂得“身退”。老子为了说明“功遂身退”的道理,先举了四个例子来做为论据,我们逐一来看:
困而浧之,不若其已
我们知道,要想使河水盈满就要建造堤坝、困住水流。然而老子却说,像这种强行困住水流使其盈满的做法不如停止。老子之所以这样讲应该是告诫人们不要刻意而为,不要人为阻碍河水的流动并使其满溢,因为河水太过满溢就会有溃坝的危险。这仍然是“无为”思想的体现。
“困”代表执着,“浧”代表过度。执着是有害的,人们过多地干扰河水的正常流动,影响能量的自由流通,很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灾害。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大自然与人体是一样的道理,血液循环不通畅,人就会生病,那河流被堵住了,大自然能顺气吗?过度盈满也会出现问题,再坚固的堤坝也得有一个安全水位,水蓄得太满,就很可能造成决堤之祸。所以,像那种既执着又过度的事,还是早点停止为妙。
揣而群之,不可常保也
“揣而群之”就是通过捶打把一堆东西凝聚起来,比较典型的就是古代的夯土墙。夯土是用重物捶压以将泥土中的空隙去除并粘合起来的方法,这样可使泥土变得更结实。用木板做模,内填沙土,夯实,如此即可修筑城墙,建造宫室。但由于夯土是“揣而群之”,质地远不如石材坚固,并不能长久抵御风雨的侵蚀,故此不可常保。老子是以此来说明勉强而为的事物不能长久的道理。
金玉浧室,莫能守也
自古以来,金玉满堂的大富之家能长盛不衰的有几个?长不过数百年、短不过几年就化作过眼云烟了。更重要的是,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守的了一世,守不了来世,何必苦苦贪恋呢!此句是以世事无常的道理来进一步引导人们放下对物质利益的执着。
贵福而骄,自遗咎也
上一句讲的是富不能守,这一句讲贵与福。如果一个人因为地位高贵、生活幸福而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语出《尚书·大禹谟》)老子之言讲的即是此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先用生活中常见的两个事例——筑坝蓄水、捶击聚物——来说明强求无益之理,再用三样人们最看重的东西——富、贵、福——来印证世事无常、浮华如梦和过则招祸、乐极生悲的箴言。如此清晰严谨的论述,足能使“功遂身退”的论点做到无可辩驳。
俗话说“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并不是消极的退却,也不是被动的退守,而是放下对所建功业的执念,积极寻找新天地的战略撤退,是主动顺应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退,为的是重新出发,为的是更大意义上的前进。从台前退到幕后,或者是直接退到台下来,都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正所谓“退其身而身先”(第七章),帮助大家共同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所以说,“功遂身退”是顺应自然的天之道。
本章评述
老子看到了人世间的种种纷争和乱象,于是他想告诫世人,不要执着于那些虚名虚利,不要强做妄为、自取灾祸;他也想劝告那些已经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不要再居功自傲、扰乱社稷。于是他讲出了“功遂身退”的道理,希望已经建功立业的人们能够顺应天道,学会适可而止,该放手时就放手,好把更多成功的机会留给更有活力、更为先进的新一代。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有多少居功至伟的英雄人物,最后问题都是出在了功遂身不退之上了。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明朝的那些开国元勋。还有某些本可功德圆满但欲退未退的大人物,也给历史留下了遗憾。
当然,“功遂身退”的道理是针对已经建功立业的人来讲的,至于广大还在向着成功目标奔跑的人们,暂时还不需要考虑“身退”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先把这个道理铭记于心,为我们即将到来的成功做好准备,因为每个人迟早都是能赢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的。
功业既成,全身而退。
行藏在我,张弛有度。
清静无为,天道同行。
不羡浮华,不慕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