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章 上善若水

通行版本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古本合校

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亚,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这里的“不争”二字,在帛书《老子》甲本中为“静”,在帛书《老子》乙本中为“争”,“不争”为通行本《道德经》的写法。根据文意,此处应为不争之意,“静”与“争”应该都是抄录笔误。

古本注释

善3-9:本意吉祥,美好。

亚:俯。

渊:人或物聚集之处。

予:称赞。

事:使用。

尤:过失。

古本释义

上好的品质如水一样。

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处于众人所俯身的低处,故接近于道了。

居住在吉祥的地方,心系吉祥所聚集之处,称赞吉祥的上天,言说吉祥的信息,匡正吉祥的统治,使用吉祥的才能,行动于吉祥的时机。

因为不争,故此没有过失。

真经解读

上一章讲天地与圣人的无私,本章则讲到了水的品质。老子对水的喜爱溢于言表,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水的。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之所亚,故几于道矣。

老子把高尚的品质比作水,因为水具备两种优秀品质,即善利万物和谦下不争。

首先,水善利万物。水本没有善恶之分,但水非常善于利益万物。水是生命之源,它化作雨露滋润万物,也汇成溪流供众生饮用。水对万物的益处之多数不胜数。当然,水偶尔也会泛滥成灾,但它对于万物来说更多的还是利,而不是弊。

另外,水谦下不争。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水总是流淌在众人脚下的最低处,从这一点就能体现出水的谦下和低调来。水只是默默地流淌,完成自己作为水的使命。它利益了万物,但从来不求回报,也不会与任何同类或异类去争高下。谁见过水去求去争吗?没有。

由于水具有上述两大高尚品质,故此老子说,水的特性已经很接近于道了。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接下来讲的是做人应如何效法水的高尚品质。水善利万物,那么人也应该利益众生。人要怎样利益众生呢?老子分七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居善地:要居住在吉祥的地方,这样大家才会健康愉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通行版《道德经》中“处众人之所恶”是说不通的。

心善渊:要心中向往吉祥之所在,这样人们才能获得吉祥如意的生活。

予善天:要赞美吉祥的上天,这样人们就能与天道更加亲近。

言善信:要言说吉祥的信息,这样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

正善治:要匡正贤明的统治,这样将会使社会得到更好的治理。

事善能:要使用优秀的才能,这样才能让人们的才能造福大众。

动善时:要行动于有利的时机,这样就能更好地抓住机遇,使事情更容易成功。

做到了上述七条,其实也就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利己利人、利益众生的善行可以说就是圣人之所为了。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效法水而利益众生,那么水谦下不争,人也应该不争。人如果能做到不争,就说明他不再执着于名、利、情。正因其不执着于这些,所以也就不会造成这样那样的过失了。

这一点说得很精辟,人类的很多问题的确是由于争斗而产生的。包括那些为争夺资源而引发的暴力战争,为争夺财富而实施的金融战争,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军备竞争,为争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掀起的文化斗争及宗教战争。这还不算为了争一点虚名虚利、小情小爱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和闹剧。“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这句警世恒言两千多年来一直铮铮作响,只可惜能听得进去的人是少之又少。

本章评述

老子苦口婆心地从天地讲到流水,从无私讲到不争,希望人们也能效法天地万物,行圣人之所为。只是人们如此沉迷于争斗而乐此不疲,甚至觉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是那么的其乐无穷,就是不明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道理呀!说到这,想起一首诗,不知出处,拿来与大家共勉:

清音俗世流,

纷争几时休,

谁能破名利,

太虚任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