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增俊《当代比较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课后思考题详解

1.古典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古典比较教育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游记描述阶段、近代评价性比较教育阶段和有目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具体如下:

(1)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教育史学家通常把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的教育称之为古代教育,这个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访问者或旅游者的游记之中,描写被访国的某些教育情况。这种描写或出于景仰其教育优良,或出于对该地全面介绍,也有出于考察教育和引进教育需要的。

这一时期由于教育水平不高,对国家民族发展影响不大,因而缺乏研究兴趣而致使比较教育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

主要是旅游者、访问者的观感描述及其某些印象性评论;

随意性强,主要是出于一种兴趣和个人喜好;

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很多比较研究主要出自其他目的,如用教育例子来抨击该国政府不重视民生等;

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目的。

(2)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

16世纪之后,地理大发现促使工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各种学校纷纷建立,使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这就促使比较教育活动得到发展,不仅描述教育更详细,而且许多访问者也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问题,一些官员还专门考察他国教育,对教育进行各种评论性研究。

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研究外国教育受到普遍重视,认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在大多数研究别国的文献中都讨论教育问题;

开始注意到他国教育中有用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评论的趋向;

开始出现了通过比较教育研究,尤其应用量化方法研究,提出改革教育的策略的现象。如佩蒂研究了北美殖民地宾夕法尼亚教育后提出该地区“要阻止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和大学学问,但要鼓励学习数学测量和绘图”的这样一个极超前且很有现代性的教育建议。

(3)有目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

18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运动各种教育创新纷呈,各种有目的探究外国教育的活动现象也日益频繁。

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法国实施以传授自然科学为重要内容的新大学的高教改革,1737年德国的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创自由哲学论坛,教育改革影响巨大;

各种新型学校如实科学校异军突起,培养新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科学人才,引起广泛反响;

教育发展对社会作用力加强,引起社会的全面关注,刺激了对教育的研究;

殖民地扩张,使向殖民地移植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4)对史前比较教育学的认识

以上简略考察,使我们对史前比较教育学演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比较教育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之中,并对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古典比较教育的终结是旧教育消亡中促使新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这种消亡不是毁灭而是一种质的变更和新阶段的再生;

比较教育学是在不断扬弃整合中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2.简述比较教育学生成的基本条件。

答:具有独立学术特征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到来之际,这绝非偶然,它作为世纪性大礼,凝结着世纪之交大工业时期的社会发展精华。比较教育学生成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比较教育学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大工业革命的推动

大工业促使从体能式旧手工生产方式转向以科技为基础动力的新生产力,提出培养科技型生产者的要求;

工业化使整个欧洲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进入更新换代的转型阶段;

在工业化形成的商业竞争、市场瓜分及战争威胁下,各国竞相寻找发展良方,加紧变革教育制度,引进新技术和培养人才。

(2)在这一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压力下,各种新学校不断涌现,各国迫切改革创新旧教育体系,这就促使各国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教育经验解决国家面临的巨大压力;也由此推动比较教育从早期随意的行动转向科学的专业性研究,建立新型学科,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国际教育经验,创立本国现代教育模式。

(3)大工业生产使科学比较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在互动中得到产生,比较教育研究催生了现代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产生为比较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比较教育学对新教育的选择、引介推广,促使一种服务工业化运动的现代教育制度冲破封建教育禁锢,迅速成长起来;而以科学为核心决定了大工业生产的本性就必然要向那种培养少数有闲阶级的古典教育挑战,使教育转向为现代生产服务,培养工业化需要的有技术的生产者和科学家。

(4)大工业生产推进教育改革,而比较教育的参与,引发了教育现代化运动。工业革命催生的比较教育能使人类教育从单个群体中人与人的文化相互学习转变为世界间的文化相互学习模式,掀起汹涌澎湃的世界教育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世界发展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3.陈述借鉴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在工业革命初期,比较教育研究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促进各国移植新教育,因此,全盘借鉴成为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特征。借鉴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借鉴促进新教育传播

由于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为政府提供借鉴和移植有益的国际教育经验,配合工业化运动,被各国重视。自18世纪以来,许多比较教育学家积极开展有目的的实地考察,访问参观学习,了解和引介国外各种办学实践,为本国教育改革服务,对传播新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世纪中期德国创立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又引起世界各国纷纷学习德国教育经验,许多新教育形式又为英国、法国、美国所借鉴,反  过来促进了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的深入。

(2)借鉴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形成

借鉴使西方主要国家的现代教育很快地成长,迅速地创建起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体系都是在借鉴当时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简述全盘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

答:全盘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注重具体教育形式的借鉴,它的特性主要有以下五个:

(1)研究的目的性。这种研究已不再是以往那种偶然性行为,而是有明确的借鉴导向和学习计划,这是建立新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功能。

(2)推动学习新教育。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以学习新教育为主,把学习和传播新教育作为时代使命。

(3)强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比较教育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是,通过对各个国家发展与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力倡导以服务社会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坚持改造传统的古典教育体制。

(4)倡导国际间教育比较研究。

(5)促使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学学科分析框架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因素分析法的比较教育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适应多元化教育发展,为现代教育改革服务

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大转变是在深化服务社会的目的下,积极推进多元化教育发展,比较探讨不同国家教育发展特点及异同,按不同国家实际,以不同方式借鉴教育经验以满足相关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解决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问题。

(2)创立因素分析法的学科理论分析框架

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最大特征是从第一阶段的朦胧的整体把握推进到深刻的具体部分分析,研究整体中各个作用因素,使之更准确地了解各国教育的独有特性,以便能借鉴那些符合本国需要的东西。因素分析法以探讨国家和民族特性为线索对教育发展的动因和成败作出解释,在学科上实现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拓展了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3)推进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进程

因素分析法使比较教育研究开始深入各国教育的内部,力图对各种作用因素进行详尽的探究和比较,对各种教育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论证教育发展,概括其发展特征,由此使比较教育研究出现了科学化趋向。从萨德勒到康德尔、施奈德以及汉斯等理论,都呈现出一个比一个更复杂严密的分析框架,强调因素的多样性和注重科学规范及信息数据加工。

(4)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建立专业研究队伍

以1903年萨德勒弃官从学,到曼彻斯特大学专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为标志,比较教育就开始从官府走向学院,开始了专业研究的历史。英国、美国先后开设有关课程,成立比较教育专业,培养研究生。这就使发展科学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开展系统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成为可能,第一次使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用科学方法比较研究国外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科,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5)推动世界性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

在比较教育推动下,20世纪前后,现代教育运动取得了决定性发展,封建教育土崩瓦解,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起系统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向全世界扩张。历史发展表明,比较教育的发展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运动演进的关键力量。

6.简述比较教育学的战略性研究的基本内涵。

答:1988年,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巴黎召开了“战略性教育规划的未来专题研讨会”,会议对战略研究作了较系统全面的研讨,标志着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进入战略性实施阶段。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使比较教育分析框架从打破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后又实现了多样化的统一性,最根本特征是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两点:

(1)发展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学校数量增长,关键在于是否与经济发展建立最适当的互动关系,单纯的教育增长也很可能是“无发展”,是危机的根源;

(2)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并非西方化,而是一个从本国教育实际出发并表现为本民族教育成长的历史进程。它实现了一种从关注数量增长到重视全面发展再到战略设计的认识飞跃,一种从感性向理性的质的认识升华。这是随20世纪50年代教育数量大增长、60年代大波动、70年代大衰退、80年代重新振兴的曲折反复的发展进程,这同民族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是一致的。

7.理性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学科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理性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学科主要有四个重要特征:

(1)在规律指导下的学科研究体系

理性借鉴的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吸收了比较教育研究历史发展中的成果,同时又实现了学科模式的创新,进入一个积极运用理性思维、强化整体把握和规律指导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比较教育研究和借鉴是在重点探讨规律并在其指导下对各种教育发展进行分析探究的。它从现代教育实践中提出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并运用于解决本国教育实际问题,以此建构起有本国特色的比较教育研究体系。

(2)共同目的下的科学研究体系

理性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在重视揭示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教育实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不同的教育问题。因此,理性借鉴是一种在基本发展规律下的科学研究,不拘泥于方法而在于应用的功效性。

(3)在战略性思维下的研究整合

理性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强调战略性思维,重视从长远、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从整体上深刻认识其差异和内在联系,找出主要矛盾和发展规律,从而把静止的对象建构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变成一个在对立统一中变化发展的运动过程。只有这样,比较教育学科研究才能更真实地根植于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以更敏锐的触角、更深刻地对教育实践作出反应。只有在这时,人们才会真正领悟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必然性,知兴衰而晓变化,从被动的适应、变通到主动的自觉,达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一般模式与本国实际上的统一,促使比较教育学科的时代创新。

(4)在整体预期视野下的学科洞察力

理性借鉴的比较教育研究具有整体预期性的研究特点,即能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教育,从世界体系上对不同教育现象进行考察,在全球化视野下分析和描述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对本国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走出简单照搬国外教育的现象,创建有本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整体预期视野赋予比较教育学科研究以未来指向能力,在根本上改变以往仅有应答性的研究功能,从而是通过对未来的整体把握来达到应对危机和消除危机于萌芽之中。比较教育注重教育现代化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指向未来的预期能力。

8.你心中的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策略是什么?

答:(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获得新生,但也受到新时代激流冲击和严峻挑战。中国比较教育学科面临的时代挑战有以下三点:

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受到中国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挑战;

中国比较教育传统的“介述移植型”学科体系遭遇时代挑战。

(2)在这样的时代挑战下,中国比较教育学必须积极推进学科研究框架的转型,实现从注重简单的经验借鉴向注重规律指导的理性借鉴的新发展阶段,主要有下列重要特征:

重视学科服务社会的功效性;

重视全球视野下的整体性战略发展;

重视参与现代化背景下改革的实践性;

重视专业化背景下学科的科学性。

(3)我心中的推进中国比较教育学新发展的策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更新比较教育学科观

一是全面认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功能,积极推动从经验借鉴再向辩证理性借鉴研究转变;二是全面创新比较教育学科观;三是不以专业人数多少而以比较教育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把握程度来衡量学科作用及兴盛。

积极推进比较教育新阶段的发展

一是强化学科新思维,重视教育发展宏观战略新视角,重视从把握现代教育发展规律上指导教育改革;二是加强新学科队伍建设,强化高素质学术训练和参与教育实践,提升专业人员研究水平;三是建立起专业化“精英研究与大众普及”的学科体系——三级塔型模式:塔顶的高级专业研究人数较少,但他们素质高、专业性强、理论统摄力强且辐射广;第二层级为数角度,为受过专业训练教育实践的研究者,除了开展项目外,还担负普及比较教育成果的重要工作;第三层级是广大应用比较教育研究成果的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