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习的特征
学习有没有特征?当然有。学习的特征取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实质上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性特征,学习作为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所以它又带有意识性和思维性特征。学习是在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展开的活动,所以它又具有可行性特征,符合实际需要。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广泛性、个体性等。
一、社会性特征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成员,每个人都受到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要努力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人,人在社会活动中,始终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地、封闭地生活着。尤其是现代社会,再也不像古代那样,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早的时候,学习是和生活、劳动相依相伴产生和发展的。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在生存获得保障后,人就要获得更高的精神生活,这让人从普通意义上的高级动物进化为人,这种学习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但是它是后来学习走向更高级形态的基础。
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学习,进一步展开为社会活动、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宗教、教育等。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阶层中生活着、学习着,学习伴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发展。直到今天,学习已经从最初的低级迈向今天的高级,从最初的启蒙迈向今天全面素质提高的学习。
现在,人的学习活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活动的重要手段,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学习力决定一切。学习力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的最核心的能力。只有学习才会使人的智力有所提高,知识得到加强,才是获得技能的根本保障。
学习力实质上就是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这个时代以知识导向为主体,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雄厚的基础,而获得知识,是让知识变成智慧的最重要手段。智慧就是财富,要获得财富,就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强化和激发自己的智慧,变成真正的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获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力量。
二、意识性特征
意识是思维形态的内容,它是同物质对应的一种心理学上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的综合。学习学就是属于意识和思维等方面与实践对应的科学,人们的意识从社会实践中来,就是说社会实践决定了人的意识。同样,学习学来自于学习实践活动,并且反过来又指导和促进学习活动,两者互为因果。
人的大脑通过对社会的反射产生了思维,同时又回到社会中去,检验和推动社会活动。学习作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正是这样从社会实践中来,又回到社会实践中去的。学习本身是高级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必然带有意识的某些特性,变成自觉、主动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思考,加强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回过头来,又更好地认识社会意识活动,促进学习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学习作为人的意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意识一起,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得到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受到意识的支配和促进,是有意识的学习实践,这就使学习在有序的、有规律的情形下展开。但是,如果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消极被动的意识活动,这样的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要在简单的意识学习活动中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建立发奋向上的信心和决心,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学习就进入了更高层次。
三、可行性特征
学习从社会实践中来,又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来和去都是通过学习主体展开的。学习是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客观上提出的必然要求,这就产生了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的温床,学习伴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又回到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学习具有现实的基础和可行性。
学习永远不是空中楼阁,把自己凌驾于生活之上,而是对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认知、感悟和思考等。脱离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学习,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样的学习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很难进行下去。尤其是如今的学习方式,更要贴近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人们为了实际工作需要,在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充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只要社会和时代有需要,学习就将持续进行下去,而且紧紧围绕着它们,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离开了实际,学习就会走向灭亡。因此学习自始至终都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践。
四、需要性特征
学习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生活对人的生存产生了需求,人们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投入学习活动。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以便更好地获得物质条件。在物质条件具备了之后,又展开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层次的追求,使学习活动不断向前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习一直是随同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发展。人的最高需求对学习提出了最大的要求,学习正是适应这五个层次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和充实,最后进入更高的层次。
社会需求和人本身的需求促使学习不断向前发展,没有需求就产生不了学习,学习自身也无法发展起来。例如人需要健康,就要学习强身健体的知识、医药卫生知识、饮食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由学习去完成。
五、实用性特征
社会百业,人生百态。其实社会远不止百业,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也绝不是百种形态可以概括的,这只是说明社会有广泛的需求,人要有广泛的知识、技能去应对社会的需求,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人和社会是一个互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需要人具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而人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社会的实际需要。如果学习不是建立在这种实用性基础上的学习,学非所思,学非所用,那样就会把自己学成了书呆子。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极其发达,是因为它们紧紧围绕着实际需要展开。人类的学习再也不能回到田园牧歌的方式,追求无病呻吟的情调,而是要切入社会生活主题的学习。所以说现在的学习是紧紧围绕着社会实践活动和客观需要而进行的实用性学习。这不能完全等同于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学习,但是学习应带有强烈的实用性,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六、可持续性特征
学习伴随着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学习是断断续续的,尤其是阶段性的,则无法适应实际生活。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让人处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只要一停下来,就会被滔天的知识资讯海洋所淹没。学习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是退的问题,而且是沉没的问题了;只有不断地搏击和遨游,才能劈波斩浪。所以现在的学习是持续不断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纸文凭潇洒一生,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随时随地地学习。
七、普适性特征
总的来说,学习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以人为本,是一个一个头脑展开对学习的具体实践。如果处于某一个团队,多个大脑对知识的获得,那么这种学习就是团队学习。如果某一个行业的各个头脑不断充实和升华,这种学习就是行业学习。对于社会来说,每一个单个的分子,以个体形式学习,集中在一体,也就是社会学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实力,而实力来自于总体学习力,总体学习力又来自于每个个人的个体学习力,这就决定了学习绝不是一两个人,或少数人,或若干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这就是必须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具有普适性,早已从个人的书斋里,走向了全社会,走向了时代,走向了国际竞争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