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法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推进两化融合的总体工作历程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经过长期理论研究和广泛产业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两化融合评估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并推动其成为社会各界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创新的有力抓手。总体上,推进两化融合的历程主要经历了行业评估摸底、方法路径探索、理论提升推广三个阶段。

1.2009—2013年:行业评估摸底阶段,以评估摸清两化融合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方向

2009—2013年,围绕全面摸清两化融合现状,找准两化融合发展重点、路径和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单位,从“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多个层面入手,开展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和运行形势监测等重点工作,基于大量实践研制发布了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探索形成了一套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基于这套评估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引导工作,构建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监测体系,持续建设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全面展现了两化融合发展的全景图,推动全社会形成了对两化融合的统一认识,加快构建了数据驱动的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新模式,有力提升了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为社会各界协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指明了发展重点、目标和方向,有效推动了两化融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2.2013—2017年:方法路径探索阶段,形成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引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在广泛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引导的过程中,社会各界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渗透和融合的问题,更是一个优化和创新企业战略、组织、流程、业务模式的管理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套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规律的系统性管理方法论。为此,2013—2017年,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时代发展新趋势和新规律,总结提炼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参考ISO 9000等国际各类管理体系的做法和经验,自主研制提出了一套用于引导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方法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围绕这套体系研制与推广系统布局工作体系建设、标准研制、试点示范、宣贯培训、服务体系及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形成以管理体系为引领系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3.2017年至今:理论提升推广阶段,构建两化融合顶层参考架构、推动产业转型“中国方案”国际推广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加速渗透融合,企业在各种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显得无所适从。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要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在充分理解两化融合的内涵、本质、路径规律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抓住融合发展这条主线,一以贯之地通过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此,2017年至今,我们加强了对顶层参考框架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提出了两化融合生态系统,系统阐释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外延、要素构成及演进路径,为社会各界系统认识和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指引。此外,为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工业革命中的影响力,近年来我们也通过加快我国两化融合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加强两化融合创新成果的国际推广,与全球共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果,推动产业创新变革的“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