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巡按州县(二)
马周径直去了官府衙门,他看到汴州刺史衙门的大门是开着的,里面只有一个扫地的仆人,对着马周说:“御史大人可不巧,我家大人出去了。”
马周一脸沮丧,恨不能就此拿下那位刺史,但做事严谨的他想到,自己虽然怒不可遏,但是此时直接摊牌,未免太急了。如若不成,会使事情搞砸,还不能完成使命。
这时的他在衙门中写下了一张便条,其中写道:刺史大人尽职尽责,忠贞为民,势必劳苦,本御史深感欣慰之至,便在汴水酒楼备下饭食,请刺史登临一观。
刺史回来发现这张纸条,上面署名监察御史马周。他想到马周不是要来查自己吗?这应该是个圈套,但不去又不能,真是左右为难。
汴水酒楼是一家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经常去的地方,不仅外貌上是有文化蕴藉深至之气,其间雅舍精致,装饰绝妙,古色古香,窗棂镂刻工艺也是独具匠心。更重要的是高阁临江,江上又有舟船往来,其景可观。
马周果然如日期上所定,在一间雅舍内坐等着这位汴州刺史的来临,这位刺史也知轻重利害,马周是当今皇上派来巡察的监察御史,也不敢怠慢,就只身赴约。
见到马周,这位刺史说:“没想到御史大人如此客气,本来我应该是东道主,未尽地主之谊,怎劳御史如此抬爱。”
马周亦谦卑几句,两人坐下,杯酒浅酌,马周对这刺史说道:“刺史大人所治州内,物阜民丰,甚是祥和,可是刺史大人怎不知周围之州都有灾荒,却不施以援手?”
刺史看到马周已经知道原委,说:“御史可能不知道,我州确实是富裕,也曾施以援手,但是怎奈受灾州的太多,无法一一救助。”
马周也相信刺史说的,但又问:“那朝廷的救济是不够吗?据我所知,朝廷的救济已是不寡。”
马周还未说完,刺史说道:“御史大人明鉴,就你亲眼所见,我汴州民生无忧。其它州的灾荒是比汴州甚巨,所以才会哀鸿遍野。”
马周有所考虑,说:“刺史大人勿要激动,知道你是好官。”
马周与刺史的话也无果而终,但是马周认识到只对这一地的巡察,还不能有所突破。
想到几月以来的巡察无果,马周决定再去一地,于是他看中了洛阳,这是河南道的重要城市,又是权利的上一层级,洛阳的府尹是比汴州刺史更大一级的官。
马周综合考虑下,朝着西面的洛阳府快马奔去。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处理着奏书,突然有人送来了一封监察御史马周的奏报,李世民打开一看,马周详细论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道:天下虽然乂安,民生亦有忧处,溯根追远,在于官吏之风,官吏考核是为大计……
李世民看后说:“看来马周不负使命,终于说出了一些重点。”
“那是否召其返京?”旁边的长孙无忌说道。“马周此人正直,我担心他会遇到麻烦。”
“你看看马周的奏报就知道了。”李世民一脸秘密地说。
长孙无忌看后,惊异地说:“马周想一查到底?”
李世民说着:“自古良吏慨民生,马周可当无疑。”
马周在洛阳,这次他要谋划好策略,毕其功于一役。没有直接去府衙,他在民间打探消息,洛阳贵胄不少,街上皆是肥马轻车,马周看到此景,想到:这洛阳与汴州是一个样,为什么其它县的的流民那么多,而洛阳与汴州则宛如盛世之景象。
马周在大街上正心思飘忽不定,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容,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弘智,马周早就听说过他,是个学问颇深的人,曾修撰《艺文类聚》,年龄比自己大得多,现任太子舍人。
马周上去很恭敬地说:“赵学士去往何处?”
赵弘智也认识这位青年才俊,说:“马御史是在办差吧,我路经此地,是刚从家乡过来,赶赴长安的。”
两人谈话很是投机,听得马周一番话,赵弘智说:“御史是碰到了难题,不如我助你一臂之力。”
马周说:“赵学士已过半百,仍然念民报国,是我等青年之楷模。”
赵弘智很谦虚地说道:“都是同僚,不必相互自谦。”
赵弘智边走边说着:“这洛阳的势力不光是官员,还有一些地主豪绅,这地主豪绅依仗钱财,与官府勾结,已经是尾大难掉。”
“你要是想查出什么,得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找。”
马周得知这洛阳的府尹爱听戏,又听闻此人正在找一帮艺人,为戏谱曲,便以普通人的身份去了府衙,以自己对戏曲的长处。寻机拿到线索。这线索只要是能证明府尹窝藏的朝廷救济金,便可一举拿下。
到了府衙进了门,马周说:“先生表情自然即可,勿要显示出其它。”
赵弘智说:“你我是放心的。”
马周在府尹的面前即兴弹奏一曲,之后府尹留住了他,此时赵弘智与马周在府衙的中的确有所发现,有一个厢房外守卫森严,不许进出。马周与赵弘智说:“这里面的玄机就是我们要找的。”
赵弘智说:“马御史忽略了一点,即是那么多的救济粮,怎么都会藏在一屋子里呢?”
“大多是已经转移了,我们只需顺藤摸瓜。”
马周说:“既然顺藤摸瓜,就得抓住新的线索。”
此时的洛阳府衙内,这位洛阳府尹意识到,这位马周应该是巡察诸州县的监察御史,从他的话中就得知这不是一般人。府尹想到后,派心腹去告知正在偷运粮的属下,说:“全部装船运往异地,其余未能装的全部焚毁。”
这是马周等人所料不及的。证据已经无法抓住,做了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返回长安。西入长安的马周想到自己并未有所收获,决定在陛下面前请罪辞官,而整个河南道的所见所闻,使刚入朝堂的他觉得自己的治理办差经验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