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旅游:中外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旅游市场的休闲化发展趋势凸显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高层次旅游的需求的增加,人们逐渐从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从通过旅游增长见识变为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异地文化;从简单游览异地风景,变为通过异地人文旅游互动提高文化感悟能力、提升认知;从大众化旅游转为小众化旅游并加强阶层自信,扩张同阶层社交圈子等等。而针对这些新的旅游需求,则需要旅游企业将旅游产品进行休闲化、体验化、主题化、个性化、标签化、互动性等系统性开发,其具体特征包括:

(一)旅游的休闲化

旅游的休闲化实质上是随着中产阶层旅游者需求提升,带来的诸多旅游影响因素演化的过程。在这一渐变演进的过程中,诸多旅游因素相对于传统观光旅游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例如旅游目的性的弱化、出行距离的短途化以及出游频率的提升等,具体包括:其一,是旅游的目的性弱化。观光旅游的特点是快速游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观赏更多的景物。而休闲旅游的特点是游客为了释放压力、感受异地文化,旅游体验有别于都市的快节奏、现代化,更偏重乡村氛围、异国文化、舒缓的游玩节奏。

其二,是出游距离的短途化。观光旅游一般是远离熟悉的生活区域,到异地观赏新奇景物。而休闲旅游往往距离较近,在大城市近郊或旅游度假胜地。

其三,是出游频率的提高。观光旅游因需要时间长,计划周密,往往一年一次或几次。而休闲旅游因其目的性弱、距离近,因此往往形成周末休闲游玩的常态化现象。

综上所述,观光旅游需要快走、快看、快买;而休闲旅游需要慢走、慢体验、慢购物。因此,所有休闲旅游的产品及服务应本着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开发。即,旅游主题要有异地文化吸引力;环境、路线设计要舒缓;而餐饮、住宿主要解决的也不是温饱问题,而是美食文化与住宿文化的体验;购物也多以享受购物的主题场景,通过场景引导游客主动购物。娱乐及各种主题活动多以感受文化、提升认知、提高游客的整体体验为主,以期能够留住游客在景区内停留更长时间,在享受主题场景的同时,提升景区整体的收入。同时,因为休闲旅游的高频率与常态化,景区需要注重用户体验、精耕细作,保障产品及服务的持续创新,吸引游客不断重复游玩。

(二)休闲旅游的主题化

观光旅游中,旅游目的明确,即旅游核心吸引物是游览重点,所有游览活动均围绕其展开;休闲旅游中,旅游目的并不明确,仅是为了释放压力,感受异地文化,因此目的地全域皆为吸引物。但旅游目的地需要在统一主题下,针对游客需求打造整体的休闲体验。其中涉及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以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均需要主题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对目的地全域有代入感,感觉深入主题梦境不能自拔。而不和谐、主题不统一的元素就像睡梦中外界的噪音,会提前将游客从梦境中唤醒。

(三)休闲旅游的个性化

中产阶层的休闲旅游,一方面体现在其有别于观光产品的定式化、标准化,将赋予游客更多旅游产品、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体现在,旅游产品、服务所具有的中产阶层的阶层特性:即旅游产品模式及服务形式将具有特殊性。其中产品模式的特殊性是指,限量定制推出某一类、某一组产品。产品的设计对象并非大众,而是只适合某一类人群;服务模式的特殊性是指,针对会员推出定制化服务内容、形式,只接受预定式销售,总量控制保障会员体验等等。

(四)休闲旅游的互动性

在休闲旅游产品中,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共同打造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形成是游客与景区互动的结果,游客通过自主参与、互动,打造旅游体验产品(诸如学习制作当地美食,利用古法制作瓷器,体验少数民族印染工艺并制作印染制品等等);其二,互动获得文化感悟:游客对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理解,需要其深度参与、互动,才能获得切身体会(诸如一日职业体验异国保护鸟类爱好者的日常工作,角色扮演体验历史场景复原等);其三,文化互动帮助游客融入社区文化氛围:旅游者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互动,逐步加深对当地社区文化的理解,并融入社区文化的环境中。

(五)休闲旅游的体验性

相较于较浅层的观光旅游,中产阶层的休闲旅游一般在休闲放松、陶冶情操的同时,还将获得更多的精神感受与自我认知升级。这其中,既有景区的主题文化传导,也有游客在旅游过程里,在互动体验中结合自身的文化认知,得到的文化感悟,感受的新事物、新领域认知等体验。他们或者针对某个领域学会了新技能、加深了新了解,或者通过切身体验更新了自我对异地、异国文化的认知。这种体验是唯一的,不能复制且仅能通过体验活动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