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环境磨炼意志 坎坷人生谱写乐章
李华端
我叫李华端,河南淮阳人,今年70岁,是一名光荣的退休教师。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在不知不觉中我已是两鬓白发的老者,回眸往事历历在目。
1960年,我带着青春年少的梦想,只身一人来到原暖泉农场农建十三师二团,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火热的艰苦创业工作当中。刚到农场时,年轻气盛的我不知道什么叫艰苦创业,对什么事情都不害怕,只有激情在我脑海中燃烧。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残酷的现实使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生活。粮食低标准,住房也紧缺,艰苦的环境打磨着我及同事们的心灵,使我们逐步变得成熟。记得当年我与几个同事被分到基建队,住在马棚里,棚无前墙,我们用帐篷挂到马棚前面挡风,睡的地铺,铺的是稻草。旁边就是战场上退役下来的战马,我们和战马成了一个“圈舍”的朋友,朝夕相处。每当一天的劳动结束后,劳累、饥饿吞噬着我们坚强的意志。冬日寒冷难耐,我们就挤在战马中间人马共暖,度过那漫漫长夜。这比起那些暂没房屋的职工来,我及同事们还是幸运的。寒冷是可以抗拒的,但是,饥饿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能吃饱肚子,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把干枯的稻草粉碎,磨成细粉加入口粮中。量是增加了,可是营养缺乏,一段时间下来,我和很多人的身体开始大面积浮肿起来,脚肿得穿不到鞋里,手肿得捏不住锹把,脸肿得走了模样。为了生存,我们很便宜地卖掉了随身带来的部分衣物,买来一些黄豆,与米糠一起炒熟,磨成细粉,时尚地称之为“营养粉”,职工们也戏称为“救命粉”,为浮肿者加点营养来保住性命。那一阶段,我恍惚得不认识自己是谁,不认识同事。极度消瘦、精神不振折磨着我,多少次我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生活的艰苦和其他原因,许多人离开了农场。仅是支边来的2000多名浙江人,几乎一半回了原籍。人口的大量减少,竟使人多无房住的矛盾暂时缓解下来。可见当时条件之差,生活之苦。
农场基建队是专门盖房解决住房困难的连队。但由于当时不可能买到任何建筑材料,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条件,“打土坯”成为那个年代的时尚。为了能够改善居住条件,我加入了“打土坯”突击队的行列。连队为我们每天下达指标,并经常开展“打土坯”竞赛活动。“打土坯”是一项强体力劳动,没有良好的体格是无法完成的。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感召下,大家忘我劳动,泥水、汗水汇集在一起。在劳动中寻找快乐的同时,我和我的同事每次在竞赛活动中成绩总是良好或优秀。超强体力的劳动使我的身体严重透支,多少次累倒在现场。记得那年,再打一个月的土坯就要进入冬天,天气转冷再脱坯就不会干,而且很容易被冻酥。于是从11月初开始,我们就把土坯一块块运到工地,干起了建房工作。不几天,气温猛降,刚和的泥就被冻住。大家想办法克服困难,从场院拉来稻草,烧热水和泥,继续砌墙,经过连续突击工作,一栋新土坯房建成了。当看到大家兴高采烈地搬入新居,我别提多高兴了。然而我的喜悦却被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扼杀在了动荡的年代,批斗游街成了我的必修课,改变了我的命运。记得还是在那间土坯房前,剥夺人格尊严的强制劳动,使我深陷地狱般的煎熬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暖泉农场,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时不我待的矫健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设计新颖、实用、美观的职工安居小康楼拔地而起,平坦宽敞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职工有的骑着摩托,有的开着私家小轿车,往返于城镇与田园之间,享受着改革开放为广大职工带来的丰富物质和精神食粮。1978年我通过努力也调到学校教书,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同年,我的两个孩子考入大学,但一个18岁的孩子却不幸夭折,真可谓悲喜交加。我热爱教育事业,把悲痛藏在内心深处,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开放的祖国使我本来已凝固了许久的苦愁情怀得以释放,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真心感谢党的关怀,我要争分夺秒,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关爱我的社会,把损失补回来。于是我拼命自学为自己充电,努力教书热心育人。我通过多年奋斗,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人物,同时被农垦局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我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并与同行交流经验,积极发表文章,其中数篇优秀论文获奖。基于此,1998年我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同时,我不间断地练习书法,参加农垦系统书画展,得过大奖。我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现已写出书稿五部:《淝水之战故事梗概》《同旁异读字汇》《四字成语谜及常用单字谜》《诗词歌赋联语集》《地名相声集》。另外,小说《氓流传》正在写作中。
李华端在写字
退休两年后,我的妻子不幸离开了我。我是中年丧子、老年失伴,思子、思妻的痛苦时常缠绕着我。我曾很长时间卧病在床,精神委靡不振,最终我选择了坚强,又拿起手中的毛笔,用书法来冲淡痛苦、冲淡寂寞。因年轻时我在农场劳动中右手受过伤,不能用力写楷书大字,于是就用左手从头练起。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练出成效。近年来左手写的榜书大字,如“龙、虎、鹰、马、佛、禅、神、寿”等字,参加全国书画展多次获奖。左手榜书练习成功,让我树立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信心,于是加快了准备的步伐。从2009年始,我不间断地在场地上书写“虎”字,以便把握特大字的书写方法与规律,把“虎”字的各种写法练得成熟到位,写起来得心应手,一笔不误。在这种熟练的基础上,我于5月4日在场地铺好宣纸,创造了一幅世界最大的左手榜书独体“虎”字。此幅巨“虎”作品长6.4米,宽2.5米。在场的人帮助录了像,写了旁证材料。我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申请表的规定填好各种表格,于5月15日寄到“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以待认证。2010年1月,我在银川丽园小区自家楼前运动场上,用拖把蘸水练习行楷大字时,被《华兴时报》记者发现,随即接受采访,后于2010年1月19日予以报道。之后引起了宁夏电视台《老王茶馆》栏目记者的兴趣,两次被采访,并分别于2010年2月15日、5月3日作了电视报道。
目睹和谐美丽的家乡的巨大变化,我的心倍感年轻,激情涌动,决心用手中的笔再书写人生美丽篇章。
作者简介:
李华端,男,1941年5月出生于河南淮阳县。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10月到暖泉农场工作,1978年11月进入农场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