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空间视阈下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研究
张涛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2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在现代空间理论视阈之下全面考察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空间的不同层次: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精神信仰空间为经,以英雄史诗、抒情诗歌、圣徒传记、智慧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文本为纬,探讨了重点文本所阐发的空间概念及地景特征。研究聚焦不同人物群体与居住地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作家们积极致力于将空间这一抽象而广泛的概念转化为能够体验和感知的地点、景观、区域、边界等具体的空间表征。研究打破了空间、地点和景观间的隔阂,充分考察三者之间的互通性以及独特性,以此深掘出这一时期的文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空间建构特征及其承载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本书有助于发展出面向中世纪早期文本的空间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空间理论应用的层次。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空间视阈下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四节 拯救英吉利民族:重建伊甸园
- 第三节 异教入侵与地景变化
- 第二节 去边缘化的不列颠岛
- 第一节 世界的边缘之地:《不列颠之毁灭》
- 第四章 历史景观中世界边缘的伊甸园
- 第五节 从美好地方上升到天堂:《凤凰》中的空间流动
- 第四节 圣人的外化:改造景观和驯服野生动物
张涛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问题为研究中心,既对其作宏观描述,又对它展开细部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而有差别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事件所构成。但是,由于大众文化兴起、现代性反思发生和身份政治凸显等原因,当代文学理论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以致于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价值取向、身份认同、功能定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型。“大文学理论”,可文学21.8万字 - 会员
作为自我表象的文学:中国当代自我抒情型作家的抒情场
本著选取了史铁生、张承志、顾城、海子、骆一禾和戈麦这六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自我抒情型作家,对他们各自的文本世界的思想和精神蕴涵进行了深度观照和阐释。本研究不但对他们的思想轨迹和精神诉求进行了考量,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了勘察,由此图绘出他们各自的心灵光谱。文学19.3万字 - 会员
人性世相的探索与言说:严歌苓小说文体研究
本书从小说文体学的角度寻找严歌苓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世界华文文学史中的地位。现有的中国现当代小说文体研究把作家的所有小说分解成文体因素碎片来分析小说文体,使单篇小说缺乏整体性文体特征。本书主要从文本出发结合文体学、叙事学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文化批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来分析严歌苓小说文体特征。从体式、结构、叙事、语言等文体因素方面着手,以多个单篇文本案例分析为基点系统勾勒出严歌苓小说文体文学18.4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第六辑)
文学地理学学科理论中,核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概念范畴;二是学科的基本理念。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的首要问题则是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只有把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特点讨论清楚了,其他的理论问题才有方向。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角度讨论它的文学与文化面相,并提出学科理论的立足点问题。文学25.8万字 - 会员
追寻霍克斯笔下的红楼主人公形象:基于语料库的显化翻译研究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红楼梦》在西方世界里的传播。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形象翻译作为切入点,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采取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一个源文本的两个底本分别对应两个译文的一对多模式,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两个译本的前八十回进行比较,对霍克斯显化人物形象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书将规范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对红楼文学9.6万字 - 会员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本书立足于连接“文学”与“地理”的“文学空间”,从“文学空间”的“外层空间”进入“内层空间”最后到文学史意义,研究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重点探讨了空间与小说家都市体验、空间与小说中的文本空间、空间与小说空间叙事等内容。文学27.4万字 - 会员
陕西新时期文学访谈及研究
本书选择1979年至2019年间,陕西新时期文学的四个话题,即“笔耕文学组”的活动始末、“陕军东征”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意义,“博士直谏”的起因及其曲折、陕西民间文学社团与刊物的兴起,通过采访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京夫、高建群、冯积岐、红柯、吴克敬及评论家刘建军、畅广元、费秉勋、肖云儒、李星、李国平、邢小利等,试图从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口述、档案资料印证与研究者客观审视的三维视角构建一种新型文学史的描述样文学19万字 - 会员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
本书所选篇目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以来的著述,其中既包含了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的经典名作,又纳入了当代中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汉语学界在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凭借此书,读者可在有限篇幅内较为集中地了解比较文学的问题领域与研究路径,学习前辈学者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范式。编者在选文时还充分考虑到论著的生动性、鲜明性与趣味性,读者可由此文学41万字 - 会员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包括范畴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部分。缘事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事”,基本概念是“缘事”。从缘事的角度看,诗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缘事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审美及批评等一系列诗学问题,继而形成了缘事发生论、缘事发展论、缘事创作论、缘事诗体论、缘事诗法论和缘事诗评论的体系结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将缘事理论应用于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批评、诗学文学2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