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13 16:23:06
封面
版权信息
丛书前言
序言
预备篇 初识五大书体:篆、隶、草、楷、行及其流变
第一章 最早出现的书体:篆书
第二章 开今体先河的书体:隶书
第三章 代表最高艺术境界的书体:草书
第四章 学习书法的入门书体:楷书
第五章 最便捷而易学的书体:行书
常识篇 书史里程碑:历代经典和伟大书家
第一章 先秦及秦代:书艺先声
第一节 商代甲骨文
第二节 商、西周金文
第三节 春秋战国金文
第四节 《石鼓文》
第五节 秦刻石
第六节 简牍和隶变
第二章 两汉三国:浑厚底蕴
第一节 汉代的隶书、行草与楷书
第二节 西汉“章草之祖”:史游
第三节 东汉草书集大成者:张芝
第四节 汉代标准隶书的代表:蔡邕
第五节 存世最早的摩崖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
第六节 体现隶书线条美的极致之作:《礼器碑》
第七节 东汉隶书的典雅端庄代表:《曹全碑》
第八节 东汉隶书的方整古拙代表:《张迁碑》
第九节 隶书发展的桥梁:三国魏碑
第十节 “真书之祖”:钟繇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重韵时代
第一节 “书圣”王羲之
第二节 “书圣”之子王献之
第三节 现存最早的名家墨迹:《平复帖》
第四节 命运多舛的东晋名碑:《爨宝子碑》
第五节 一代高僧书家智永
第六节 北朝书法之集大成:魏碑
第七节 《张猛龙碑》《石门铭》
第四章 隋唐五代:多元尚法
第一节 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代新风:隋代碑刻
第二节 初唐大家:欧阳询
第三节 初唐大家:虞世南
第四节 初唐大家:褚遂良
第五节 初唐大家:薛稷
第六节 书迹、书论双美:孙过庭
第七节 狂草双峰:颠张醉素
第八节 行书写碑入新境:李邕
第九节 唐楷典型:颜筋柳骨
第十节 唐代篆书圣手:李阳冰
第十一节 衰世怪杰:杨凝式
第五章 宋元:尚意书风
第一节 宋代尚意书风的前驱:蔡襄
第二节 宋代尚意书风领军人物:苏轼
第三节 理性之下的霸悍草书:黄庭坚
第四节 尚意书风的最佳代表:米芾
第五节 创立“瘦金体”的皇帝书家:赵佶
第六节 元代帖学高峰:赵孟
第六章 明代:雅趣与狂肆
第一节 明初章草复兴:宋克
第二节 明代草书第一人:祝允明
第三节 明代小楷第一人:文徵明
第四节 叛逆书家,草书怪杰:徐渭
第五节 淡墨禅意书家:董其昌
第六节 力矫积习,独标风景:张瑞图
第七节 无意作书而自成高格:黄道周
第八节 明清之际帖派出新:王铎
第七章 清代:碑帖交锋与融合
第一节 清初豪放行草大家:傅山
第二节 “扬州八怪”之最怪书家:郑燮
第三节 “浓墨宰相”:刘墉
第四节 四体皆为当世第一:邓石如
第五节 清代隶书集大成者:伊秉绶
第六节 颜体楷、行新范式:何绍基
第七节 “颜底魏面”的碑派大家:赵之谦
第八节 古法终结者,今法开创者:吴昌硕
第九节 碑帖融合,开创新境:沈曾植
第十节 碑学旗手,霸悍书风:康有为
第十一节 清末民初碑派双璧:李瑞清、曾熙
第八章 民国及现代:碑帖融合,面貌竞新
第一节 碑派行楷高峰,标准草书缔造者:于右任
第二节 碑派行楷,创立“弘一体”:李叔同
第三节 流美其表,筋骨其里:沈尹默
第四节 与时俱进,兼擅多体:邓散木
第五节 书画相参、卓然大成的画家书法:齐白石、黄宾虹
第六节 创新求变的“散体草书”:林散之
第七节 古高奇崛,凝为“蘧草”:王蘧常
第八节 当代书坛泰斗:沙孟海
第九节 严谨温润,学养为先:启功、台静农、饶宗颐
升华篇 书论精选365则:从基础理解到审美升华
一、论书法与人品、性情
二、论学书阶梯
三、论笔法、字法、章法
四、论取法前人
五、论学养、神采、气象
六、论境界、格调、用意
七、论五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