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卒子过河了不得
过去,有张、王、李三位风华正茂的举子,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梦想与抱负,不约而同地分别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进京赶考之路。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江南小镇,三个举子不期而遇,于是便结伴而行。进京路上,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河流蜿蜒曲折,潺潺流水声仿佛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这般山川美景成为了三个举子吟诗作对的无尽灵感源泉。在漫长而艰苦的旅程里,他们或是对月当歌,或是临水赋诗,彼此才情的碰撞让原本单调乏味、充满艰辛的行程充满了别样的乐趣,行路的疲惫与苦楚也悄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天,他们踏入了一座古朴的小镇,岁月的痕迹在青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上清晰可见。镇上,颇具声名的悦来客栈招牌醒目,三人便在此投宿。偶然间,他们听闻镇西头青龙寺的签极为灵验,仿佛能洞察命运的玄机。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三人心中泛起层层波澜,他们都无比渴望知晓此番进京赶考能否功成名就,于是怀揣着一颗虔诚之心,一同前往青龙寺求签。
踏入青龙寺,寺内香烟袅袅,庄严肃穆的神像静静矗立,仿佛俯瞰着世间万物。他们恭恭敬敬地在神像前点燃香烛,那淡淡的香气弥漫开来,承载着他们的期盼。随后,三人双膝跪地,郑重地磕下三个响头,内心默默祷告许愿,声音虽轻,却满含着对命运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之后各自求得一根签。
然而,当他们缓缓展开签文的刹那,原本洋溢在脸上的期待瞬间被阴霾所笼罩。只见三个举子的面色渐渐变得凝重,忧愁如乌云般布满他们的脸庞。他们默默无言,将签小心地藏起,像是在隐藏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无精打采地回到客栈。回到客栈后,桌上摆满了饭菜,可他们却茶饭不思,只是直愣愣地坐在那里,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时不时唉声叹气,仿佛被命运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
店主人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平日里最爱与人打交道,看到三个举子这般失魂落魄的模样,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他满脸关切地走到三人面前,和声问道:“几位公子,这是求的什么签呀?”可问了许久,却如石沉大海,无人回应。店主人急得搓了搓手,提高音量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们不妨说出来,或许我还能帮你们解一解。”
终于,姓李的举子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苦闷,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绝望:“唉!这是不祥之兆啊!我求的签上只有一个‘卒’字,这不是明摆着我不仅考不取功名,还可能有性命之忧吗?”这话刚一出口,如同平地一声惊雷,另外两个举子像是被电流击中,惊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不约而同地喊道:“哎呀!我求的签上也只有这一个字呀!”李举子闻言,瞪大了双眼,震惊不已:“怎么?难道你俩的签上也是个‘卒’字不成?”张、王两个举子齐声应道:“可不正是个‘卒’字么!”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三个举子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满心都是恐惧。本是为问功名而来,如今却陷入了对性命的深深担忧。就在这时,店主人开口打破了僵局:“三人所求的签上都是同一个字,此事着实稀奇。我在此开店数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可从未听过这般奇异之事。这签,我是实在无能为力了。不过,鄙店对门有个姓周的老先生,他钻研易学多年,解签向来很灵,你们不妨去找他帮忙。”
三个举子一听,赶忙问道:“那周老先生住在哪里?我们现在就去求他解签,岂不是更好?”店主人回答道:“周老先生就住在鄙店对门,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只是中间隔了一条河。现在天色已晚,夜幕即将降临,河上既无桥梁可通行,也无船只可摆渡,我看你们还是歇息一晚,明日上午再去,也不迟。”
三个举子中,张、王二人性格沉稳,遇事总是深思熟虑。他们慢条斯理地说:“店家说得在理,我们就明天去求他解签,反正也不急这一夜。”可李举子却是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当下便说:“你们等得,我可等不得。我现在就涉水过河,求周老先生给我解一解,要不然我今夜连觉都睡不安生。”
说罢,李举子毅然转身,大步出了店门,径直来到河边。他迅速地脱下衣裤,毫不犹豫地踏入水中。所幸河水并不太深,水流也不太湍急,再加上李举子自幼生长在水乡,水性颇佳,他如同一尾灵活的鱼儿,在水中奋力游动,片刻工夫便涉水到达了河对岸。他四处打听,顺利找到那位善解签的周老先生,将三人求签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言辞间满是焦急,然后急切地请求周老先生为他解签。
周老先生听完后,目光深邃,不紧不慢地问道:“你那两个同伴现在何处?”李举子回答说:“他二人现在河对岸的客栈里,说是明天再来请您解签。”周老先生胸有成竹地说:“如此这般,你这签就很好解了。你只管放心前去赴考,这次你必高中无疑。”
李举子又问:“那他们两个呢?能不能中?”
周老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他二人此次名在孙山之外。”
李举子满心疑惑,追问道:“为什么三人抽的签同是一个‘卒’字,我能中而他俩却不能中呢?”周老先生捋着胡须,微微一笑,说:“待你高中及第返回时,我自会告诉你个中缘由。”见周老先生不肯详说,李举子也只得无奈作罢,临走,只听周老先生似有意又似无意地自言自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李举子也没在意,连夜又涉水返回了悦来客栈。
第二天,张、王两个举子去找周老先生解签,李举子则留在客栈专心温习。突然,他想起昨晚临别时周老先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这句话,心里为之一动,当即铺开宣纸,研好浓墨,针对当下时政,挥笔写下一篇文采斐然的八股文。文章里,他针砭时弊,提出治国良策,文字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张、王二举子从周老先生处回来后,神色黯然,满脸落寞,仿佛失去了光彩。三人收拾好行李,离开悦来客栈,继续踏上进京赶考的征程。
命运似乎有着奇妙的安排,这次八股文的考题,竟然是“为官论”,与李举子在客栈所做的八股文不谋而合。考场上,李举子看到题目,顿时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在其他科考项目中,他也得心应手,将自己多年来的学识积累和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日后放榜,结果正如周老先生所言,李举子高中二甲六名,而张、王二举子果然名落孙山。带着满心的喜悦与疑惑,李举子专程去拜访周老先生,恳请他答疑解惑。
周老先生神色平静,轻描淡写地说:“因为你过河了,所以你能高中啊!”见李举子仍一脸茫然,周老先生接着解释道:“棋谱上不是有句话叫做‘卒子过河了不得’嘛,你就如同那个勇敢过河的卒子,勇往直前,自然能直达九宫,金榜题名。而他俩瞻前顾后,不肯过河,不敢踏出那关键的一步,不求进取,自然是不能中了。”
李举子听后,似懂非懂,正待细问,却听周老先生缓缓说道:“其实,还有一事我未曾告诉你。那签本无固定解法,所谓‘卒’字,不过是我见你勇气可嘉,敢在夜晚渡河,才顺势而为。而你在客栈所写的文章,是我从考官那里获得了相关信息,故意透露给你。你不仅听进了我的话,而且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前做了准备,这才使你得以高中。说到底,世间之事,努力固然重要,但机遇与勇气同样不可或缺。”
李举子听后,顿时呆立当场。良久,才深深鞠躬,辞别周老先生。
他终于明白,人生之路,不仅需要自身拼搏,更要善于把握机遇,果敢前行,方能在命运的棋局中走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