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成长
(一)“赳赳武夫”
如同上文中曾经记述过的那样,福田赳夫出生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1月14日。
那时候,在远离群马县的中国大陆,刚刚结束了在日俄战争中最为著名的旅顺战役。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一座军港。当时为俄国所租用,也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根据地,俄国将旅顺建成了一座坚不可破的堡垒,日军为了攻占此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与俄方要塞司令斯捷谢利(Anatoly Stessel)在水师大营进行会面是在1905年1月5日,日军占领旅顺港的日子是1月13日。福田就是诞生于次日的1月14日。当时的日本只是一个亚洲小国,却以弱胜强打败北方强国俄国。日本举国欢庆,这样的气氛也传播到了福田的出生地金古町。
福田家的剑侠,平时沉着冷静的祖父幸助也显得异常兴奋,因为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家里又添了新丁。
作为象山弟子的幸助翻阅了大量的汉文典籍,为新生儿起名“赳夫”。关于名字的由来,幸助进行过如下解释:赳夫出自中国古典《诗经》中的“兔罝篇”(捕兔子的笼子)。为其反复出现的“赳赳武夫”所吸引,“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字代表着健壮威武的样子,而“赳夫”则是强壮勇武的男子汉的意思。
福田是善治和母亲蔦的第二个儿子,他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哥哥和姐姐,之后还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他的哥哥叫平四郎,姐姐叫美知,弟弟分别是宏一和哲夫,妹妹叫秋代、千冬和早苗。
这些名字虽然显得平凡和善,但是与一般普通农家子弟非常匹配。唯独福田一人的名字与众不同,根本不像是农家子弟的名字。
日俄战争结束后,对各路“军神”的歌颂,不再仅限于各大报刊,也为各种戏剧、评书、连环画所表现。受此影响,成为军人,也成了农家子弟的憧憬。据说在福田的幼小时期,成为“陆军大将”曾经是他的梦想。毕竟只有他的名字是由祖父亲自所起,而且还被寄予了成为强壮勇武的男子汉的期待。
事实上,祖父确实期待福田能够成为一个军人。但是,福田的个子在他的同伴里却是最矮的。虽然他的聪明伶俐使他祖父感到惊讶,奔跑弹跳的能力却跟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根本无法跟祖父当年的身手敏捷相提并论。据说福田也对自己能否成为军人表示了怀疑,他跑去问祖父给自己所起名字的缘由。祖父告诉福田说:赳夫的“赳”有多重含义,不仅代表强壮,也代表了为社会为他人忘我奉献的精神。[10]
祖父教育福田不光要成为一个强壮的人,而且要立志成为一个“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人。虽然不清楚“赳”字是否包括上述含义,但毫无疑问,福田领会了祖父对他的期待。
(二)名人町长
如同前述,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足门村与金古宿合并成为金古町。祖父幸助被选为第一任町长,固然也有因为他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富农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自身的实力。他是一个既有教养又饱读诗书的人。在明治维新以后,他在维持家业的同时,又积极推动桑蚕养殖,是将周围一带变成蚕蛹和生丝生产基地的领头人。而且,每次面对饥荒、疾病,他也率先带头救济,在自己家里架锅施粥。对饿死街头不知姓名的人士也给予厚葬。对失去亲人的孩子、丧失劳动力的人也给予各方面的照顾,在福田家经常会住着十来个这样的人。[11]
幸助成为町长后,立刻成为遭人诟病的对象。当时所管郡厅向县政府上报的材料有如下记载:“旧金古宿有个叫柳原某的人,他经常煽动贫民在町议会选举及社寺总代选举之际煽风点火,又在召开町议会时鼓动众人进行各种妨害活动,同时还在町政府办公室揭露公职人员的缺点,充满暴戾行为。”[12]
上述骚动在全国范围均有所见,当时的町村合并是因为以往的村以及宿的规模小,税收少,连小学都无法设置。合并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经历漫长的江户时代形成了各自独特文化的部落,想要一下子统合,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对于金古町的合并,旧金古宿的人们有很多不满,他们找到各种由头对旧足门村的幸助进行攻击。尽管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指责,幸助作为町长冷静应对。围绕当时的社会动荡,前述上报材料在总结篇章里写道:“众多的住民感到厌倦,与他们共鸣的人也越来越少,组织者的收入减少,骚动无法持续,社会恢复了稳定。其后,金古町也不再有骚动以及党派的纠纷。”
幸助虽然巧妙地处理了围绕合并发生的骚动,但是事件并没有完全平息,其后也是各种纷争此起彼伏。前述上报材料继续写道:“由于连续两年霜冻,桑叶枯死,养蚕业受到极大打击,当地居民生活遭遇极大困难。”
霜冻灾害不仅影响了金古町,也波及周围地区。受其影响,作为县内养蚕农家的收入来源的公立富冈制丝工厂差点儿倒闭。因为连续的赤字经营,政府财政受到了压力,考虑将它卖给民营企业。但是,开始时没有愿意接收的企业。在当时,如果连富冈制丝工厂都关闭的话,那么这对金古町养蚕业将会产生极大的打击,因为如果这样,蚕蛹将被运送到更远的地区而增加生产成本。幸好当时的县令楫取素彦极力反对关闭工厂,富冈制丝工厂最终被三井收购,生产也得以持续。[13]
幸助也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霜冻,帮助蚕农摆脱了经营危机,但是本人却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报告书里有以下的记载:“町长因为失眠等疾病经常请假,但是职员们既无缺勤者也无迟到者,经常加班到黄昏,他们的工作非常勤勉没有疏忽倦怠。”
好不容易,幸助作为町长完成了他的四年任期(明治二十二—二十六年)。期满后幸助将职务让给后辈。有不少人对幸助退任感到惋惜,但是也有好几个人觊觎他的职位。
幸助后任的町长基本上只干了半年或是一年就被迫无奈退任,像幸助这样干满四年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幸助退任后,日本社会连续遭遇霜冻、痢疾、洪灾、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仅在明治时期,就先后有14人交替担任町长的职务。[14]町民经常会回想起幸助町长的时代。
(三)棋手的诱惑
福田的父亲善治跟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勤快的好人。但是,在福田四岁的时候,善治不幸患了脱疽病。虽然家人也曾带他去东京的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治疗却不见好转,后来被截除了右脚不得不依靠拐棍生活。在福田上初中的时候,其余下的左脚也接受截肢手术,成了一个失去双脚的残疾人。
已经懂事的福田记得那时候的善治将家里的大部分事情交给妻子蔦和长子平四郎还有家里的佣人们,自己专注于喜爱的围棋。
在江户时代的后期,围棋不仅在武士阶层,在一般商人和农民以及市民之间也流行起来。然而到了幕末动乱时期,受大环境影响,围棋热降温不少。进入明治十年时期,围棋又有了复兴的迹象。善治也是这个时期一个热心的围棋爱好者。在群马的农村到处都有喜欢下棋的人,善治从不缺棋友。
福田家喜欢下围棋的不只善治。每逢棋局开始的时候,小赳夫就坐在父亲的膝盖上,毫不厌倦地看着大人下棋。慢慢地,虽然没有谁指导过他,每当父亲下错棋的时候,小赳夫就会及时指出。那时候,他才满五岁。
这样的事情传到了外面,有很多好事之徒就找上门想跟小赳夫下上一局。在福田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听了这样传闻的棋手特意从东京赶来找他。这个棋手看出福田具备成为优秀棋手的先天条件,于是就询问福田的家人:“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是否有意将他培养成专业棋手?”[15]
当时的围棋界为了培养新的优秀棋手,各个团体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积极行动。在明治时代后期,围棋界的本因坊和方圆社两大流派相互竞争、齐头并进,同时各地又不断有新社团加入形成了新竞争。[16]
但是,福田拒绝了父母希望他学习围棋的愿望。理由就是,他的祖父曾经对他说过的教诲:“成为一个对世人有用的人”。福田甚至误解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与其成为一个有专门技术的人,还不如选择成为一个能改变社会的人,幼小的福田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样的志向。
(四)“三不装”的家教
前面说了福田围棋神童的故事。其实这也是因为他遗传了祖父幸助的基因。从旧照片看,福田的父亲善治、哥哥平四郎都是圆脸微胖的体型,祖父幸助却是瘦脸细身的人。同样,福田也是瘦脸细身,特别是他的眼睛尤其跟祖父相似。福田不光在聪明这一点上跟祖父一样,连长相也跟祖父最为接近。[17]
幼小的福田不仅对围棋感兴趣,对周围所有的新鲜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在他五岁左右的时候,他跟祖父变得更为亲近,比起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更多的时候他都愿意跑到祖父的房间里跟祖父待在一起。
那时候的幸助已是隐居状态,整天钻在汉文古籍堆里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及孔孟的经典词句。刚开始的时候,福田只是默默在一旁观看,后来逐渐地就会寻问这些文字的读法以及意思。
福田是幸助最喜欢的孙子,当然不会觉得厌烦。针对福田的提问,幸助每次都是尽可能和蔼可亲且通俗易懂地进行解答。其结果,福田在上小学前就已经掌握了基本汉字的读写,逐渐也学会了较难的成语格言以及汉唐诗文。如果说幸助在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是佐久间象山的学生,那么,福田也就是象山的徒孙了。
但是,福田的父母与其说为聪明的儿子感到骄傲,还不如说感到有些担心。因为经常会发生小孩子过于早熟而被人讨厌的事情。现实生活中,福田父母也经常看见比福田大三岁的姐姐美知因为回答不出弟弟所问的汉字而感到窘迫的模样。[18]
福田的父母虽然平时不会严厉训斥子女,但是平素的管教还是很严格的。父母教育福田“装模作样会导致人生的毁灭”,具体而言就是“不装傲慢”“不装聪明”“不装有钱”的三个不装。如果违反了这三个原则,不仅会遭人唾弃,也会影响自身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还没有成长就萎靡了一样。[19]
福田父母这样教育子女,也源于养蚕业需要亲友之间强有力的相互支撑的关系。
养蚕业从流程上来说,就是从幼虫的孵化开始,每天需要给幼虫喂养桑叶,直至它们结成蚕茧,进而剥茧抽丝制成生丝。其工作量是很大的。
人类养蚕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仍然必须得有人将桑叶送到蚕宝宝的嘴边,稍有懈怠就不能生产出优质的蚕茧。人们从早到晚就要多次往返于桑田与蚕室之间。养蚕所需时间很长,得从早春一直忙到晚秋。一般来说,在明治初期只有“春蚕”一种,其后经过品种的改良,才慢慢地有了“夏蚕”“秋蚕”“晚秋蚕”“晚晚秋蚕”等并普及开来。
另外,一半以上的养蚕农家还保留着代代相传的农地以及旱稻耕地。在养蚕的间隙,还得进行粮食耕作和蔬菜的种植。这些劳作往往与养蚕的繁忙期重合,因此不仅需要动员全家参与劳动,经常还需要亲戚与周围邻居的帮助。
养蚕业是一项需要动员全家庭、族人甚至全村人互相帮助、共同参加的工作。因此,最为忌讳的是在家族村落之间发生矛盾。因此,“装傲慢”“装聪明”“装有钱”是最不应该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