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批评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研究的奠基者

欧阳友权教授是我国网络文学的先驱者和学科奠基人。早在1998年春夏之交,他就在网络上追读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预感网络文学将会成为一片沃土,前景可观。多年来,他凭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豪迈气魄,立于数字化信息媒介革命的潮头,切入文学现场,呼唤文学魂归,行稳致远,以扎实等身的著作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欧阳教授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受八九十年代理论研究之风劲吹的影响,在着手网络文学研究之前,他一直主要从事文艺理论、艺术美学和西方文论研究,具有扎实深厚的学术积累。欧阳教授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前沿,早在正式着手进行网络文学研究之前,他就意识到了社会变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对文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并撰文分析了在高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之下大众审美的变化。由是观之,身为人文学者,欧阳教授不仅没有囿于人文社会科学一方之地,而且能始终保持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关注,并凭借自己对文学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将其与自己的专业研究结合起来,积极开拓探索新的领域。

世纪之交前后,网络文学尚处于发轫期,当旁人因质疑网络文学存在的合法性而持观望疏离态度时,欧阳友权教授选择深入现场,很快就发表了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该文被《新华文摘》选用,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刊登,产生了较为热烈的反响,进一步增强了欧阳教授进行网络文学研究的信心。从此,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在网络文学研究道路上步伐越发鉴定而执着。他先后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本体论》《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比特世界的诗学》《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网络文艺学探析》《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网络文学发展史》《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走进网络文学批评》《网文观潮》等著作,编写了《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网络文学概论》等高校教材,主编了“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文艺学前沿丛书”“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新媒体文学丛书” “网络文学100丛书”等多套理论丛书。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数百篇网络文学研究成果,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欧阳友权教授带领中南大学文学院研究团队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网络文化研究所,成功创办了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基地,成立了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带头建立了中国首个“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还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项目、广电总局项目、湖南省重大重点项目等,孜孜不倦地为网络文学研究立规立法,荣获“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荣誉称号,其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荣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这是这项国家文学大奖首次对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的认可。曾连续四届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5次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获首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其所主讲的《网络文学创作与欣赏》《网络文学》分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课、湖南省精品课。他带领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获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他本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并连续担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在保持高强度和高质量学术成果输出的同时,欧阳友权教授时时注重自我反思,与时俱进。他的早期研究偏重于网络文学基础学理层面,多利用中国古代文论、当代西方文论、中西方哲学理论以及媒介理论对网络文学本体性存在进行理论探究。尽管从理论上解答了网络文学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却未能与具体的网络文学现象深度结合。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繁荣,他又将目光转向网络文学现象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活动,采集分析丰富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对网络文学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动态走向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并较为精确地刻画出了网络文学在各个时段的发展概貌。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以计量统计和原文收录的方式建立了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将早期的数据资料及时保存下来,为后来的网络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直观、准确翔实的网络文学研究资料。日益繁荣的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批评发出了急切的召唤。欧阳教授又很快意识到了文学批评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建设性作用,及时展开网络文学批评实践活动,深入网络文学现场,聚焦热点话题,对网络文学作家作品和重要问题进行批评分析,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做出专业性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