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性别话语嬗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醒世姻缘传》的复古思想与明末清初回归礼制的思潮

第一节 《金瓶梅》性别话语简论

《醒世姻缘传》的面目宛如一颗蒙上了不少灰尘的珍珠,相比《金瓶梅》《红楼梦》而言,其艺术水准自然是差了一截,但是在世情小说嬗变史上,其人物与性别话语却是值得一提的。在展开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前,有必要对《金瓶梅》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以作为进行嬗变研究的基础。

一 《金瓶梅》中惊世骇俗的人物

《金瓶梅》作为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以惊世骇俗之笔描写了晚明这个传统社会面临崩溃之际的男女关系,可以说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着力展现出在两性关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男性——以西门庆为代表——的欲望的无限膨胀:西门庆有妻妾几房还不知满足,又不断在妓院包占妓女、霸占仆人的妻子乃至和社会上的孀妇来往。他仗着财力交通官府,从商人摇身一变为官吏,这为他开辟了更广阔的渔色的途径。《金瓶梅》可以说彻底展现了传统社会中男人有钱有势后变得更坏的趋势,当然,西门庆身上也表现了没有受到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的男性的卑劣人性。

更令人惊诧的是,作品还展现了以潘金莲、庞春梅为代表的女性在性爱上的出格行为。相比吴月娘和孟玉楼的本分、李瓶儿在嫁给西门庆后的收敛,潘金莲则表现出一个女性在身体需要上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寻找机会红杏出墙的特点。此外,潘金莲对西门庆态度的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当她得不到西门庆的时候,她是可怜的:

玳安就如此这般,把家中娶孟玉楼之事,从头至尾告诉了一遍。这妇人不听便罢,听了由不得那眼中珠泪儿顺着香腮流将下来。玳安慌了,便道:“六姨,你原来这等量窄,我故便不对你说。对你说,便就如此。”妇人倚定门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玳安,你不知道,我与他从前以往那样恩情,今日如何一旦抛闪了。”止不住纷纷落下泪来。[1](第8回)

当偷情被告到西门庆那里,西门庆审问她乃至以此要挟剪她的头发时,她是卑污的:

西门庆道:“簪子有没罢了。”因向袖中取出琴童那香囊来,说道:“这个是你的物件儿,如何打小厮身底下捏出来?你还口漒甚么?”说着纷纷的恼了,向他白馥馥香肌上飕的一马鞭子来,打的妇人疼痛难忍,眼噙粉泪,没口子叫道:“好爹爹,你饶了奴罢!你容奴说,奴便说;不容奴说,你就打死了奴,也只臭烟了这块地……”(第12回)

西门庆道:“你只嗔我恼,我说的你就不依我。”妇人道:“我不依你,再依谁!”……当下妇人分开头发,西门庆拿剪刀,按妇人当顶上齐臻臻剪下一大柳[2]来,用纸包放在顺袋内。妇人便倒在西门庆怀中,娇声哭道:“奴凡事依你,只愿你休忘了心肠。随你前边和人好,只休抛闪了奴家!”(第12回)

等到她拿住了西门庆的把柄,占了上风,就对其嬉笑怒骂起来了:

西门庆笑骂(潘金莲)道:“你这小淫妇儿,单管爱小便宜儿,随处也掐个尖儿。”金莲道:“我儿,娘说的话,你好歹记着。你不替我打将来,我和你答话!”(第20回)

西门庆递了三枝花,教送与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戴:“就请你三娘来,教他弹回月琴我听。”金莲道:“你把孟三儿的拿来,等我送与他。教春梅送他大娘和李娇儿的去,回来你再把一朵花儿与我,我只替你叫唱的,也该与我一朵儿。”西门庆道:“你去,回来与你。”金莲道:“我的儿,谁养的你恁乖!你哄我替你叫了孟三儿,你是全不与我。我不去。你与了我,我才叫去。”(第27回)

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态度也是很出格的。她掌握了西门庆与李瓶儿来往的情况之后,开始以此来要挟西门庆,把他控制在自己手里,以往的柔顺渐渐消失,表现出强硬恣肆的一面。西门庆和宋惠莲偷情后,宋惠莲越来越张扬,孟玉楼对此表示不满却无可奈何,潘金莲则说:“真个由他,我就不信了。今日与你说的话,我若教贼奴才淫妇与西门庆做了第七个老婆,我不是喇嘴说,就把潘字吊过来哩!……他若不依我,拼着这命,摈兑在他手里,也不差甚么。”(第26回)李瓶儿死后,潘金莲有一次借和西门庆行房之际讨要李瓶儿的一件皮袄:

妇人道:“怪奴才,你是与了张三、李四的老婆穿了?左右是你的老婆,替你装门面的,没的有这些声儿气儿的。好不好,我就不依了。”西门庆道:“你又求人,又做硬儿。”妇人道:“怪碜货,我是你房里丫头,在你跟前服软?”(第74回)

这种和夫主斗嘴表现了潘金莲的强硬,就是说她懂得利用西门庆好面子的心理,强硬地要挟他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当她气恨西门庆时,她就直接骂他:“不是咱不说他,他说出来的话灰人的心。只说人愤不过他。……还是请黄内官那日,没对着应二和温蛮子说:从他死了,好菜也没拿出一碟子来。怪不的你老婆多死绝了,就是当初有他在,也不什么的。到明日再扶一个起来和他做对儿么……”说得西门庆急了,跳起来,赶着拿靴脚踢她,她夺门一溜烟跑了(第73回)。诚如论者所云:“西门府上几乎无人敢顶撞西门庆,唯有潘金莲眼光敏锐,词锋犀利,而且举证确凿,推理严密,往往让西门庆爱恨交加,左右为难。”[3]

这些情节中,潘金莲明确地背离了女性柔顺的要求。为保护小仆人钺安,显示自己对于宋惠莲之事的干预,她甚至从西门庆手中直接夺下鞭子,不许他打小仆人。这些描写表现出一种女人对男性绝对中心的反抗,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追求平等的色彩,尽管是用相当粗糙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对于庞春梅,小说则先写其名言:

(庞春梅)因见阶下两只犬儿交恋在一处,说道:“畜生尚有如此之乐,何况人而反不如此乎?”(第85回)

后写其在嫁给周守备后还与陈经济来往,俨然又一潘金莲出世,可谓“有其主必有其仆”矣!在《红楼梦》中,花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而在《金瓶梅》中庞春梅则是潘金莲的影子,而这第一组身与影的组合人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居然是她们的泼辣与放浪!作者对她们的放浪虽然不无批判,但更多时候倾向于客观地展示。这给后人留下了从新的角度看待她们的空间。

《金瓶梅》所描写的世道是财与势为主宰的世道,西门庆与王六儿来往,王六儿告诉丈夫韩道国后,韩道国居然说:“等我明日往铺子里去了,他若来时,你只推我不知道,休要怠慢了他,凡事奉承他些儿。如今好容易撰钱,怎么赶的这个道路!”(第38回)所以这是个廉耻丧尽、只看钱财和势力的世界。而韩道国则拿了王六儿从西门庆那里得来的银子去包占别的妓女,这是一个完全乱了套的世界。西门庆和仆人的妻子偷情,仆人则和西门庆的妾偷情,乃至女婿和小丈母娘偷情。有论者称这种现象为“乾坤天地间欲望男女之永恒博弈”[4],可谓恰当。这种前所未有的描写颠覆了中国人的世界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男女关系的图景,预示着一个旧的世界的崩溃,可谓中国式的《十日谈》。

二 《金瓶梅》中比较传统的女性

有别于潘金莲与庞春梅的恣肆而死于非命的人生,作者还塑造了吴月娘与孟玉楼这样的传统女性,其中孟玉楼代表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女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务实的要求:过一种不必墨守成规,但也不要过于张扬的人生。

孟玉楼经历了三段婚姻,小说中她出场时第一任丈夫已经死去,经媒婆介绍认识了西门庆,彼此有意,但孩子的娘舅张四反对她嫁入西门府,孟玉楼伶牙俐齿地加以驳斥,最后成功再嫁、进入西门府。虽然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错误的,这第二次婚姻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原因在于西门庆欲壑难填,孟玉楼根本没有过几天完整的夫妻生活),但作者似乎对孟玉楼这种坚持嫁给西门庆的行为没有进行批评,也似乎说明,作者赞同女性再嫁的权利。

在西门府,孟玉楼与潘金莲一样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也与潘金莲一样心怀不满,但她没有像后者那样采用张牙舞爪的姿态来争宠,而是默默忍受着。有时候她故意挑起潘金莲去争斗,自己却冷眼旁观:

这妇人得了西门庆此话,到后边对众丫鬟媳妇,词色之间,未免轻露。孟玉楼早已知道,转来告潘金莲说:他爹怎的早晚要放来旺儿出来,另替他娶一个;怎的要买对门乔家房子,把媳妇子吊到那里去,与他三间房住;又买个丫头伏侍他,与他编银丝鬏髻,打头面,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就和你我等辈一般,甚么张致?大姐姐也就不管管儿?”潘金莲不听便罢,听了忿气满怀无处着,双腮红上更添红,说道:“真个由他,我就不信了。今日与你说的话,我若教贼奴才淫妇与西门庆做了第七个老婆,我不是喇嘴说,就把潘字吊过来哩!”玉楼道:“汉子没正条,大的又不管,咱每能走不能飞,到的那些儿?”金莲道:“你也忒不长俊,要这命做甚么?活一百岁杀肉吃?他若不依我,拼着这命,摈兑在他手里,也不差甚么。”玉楼笑道:“我是小胆儿,不敢惹他,看你有本事和他缠。”(第26回)

以孟玉楼这种机智老成的态度,难怪张竹坡要认为她是作者的代言人了。总之,在西门府她不能没有怨言,但是却不采取行动,也许她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胜算。等到西门庆死去,面对李衙内求婚,她就毅然再迈一步,走向了第三次婚姻:

(孟玉楼)心中暗度:“况男子汉已死,奴身边又无所出。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归他娘去了。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又见月娘自有了孝哥儿,心肠儿都改变,不似往时,“我不如往前进一步,寻上个叶落归根之处,还只顾傻傻的守些甚么?到没的耽搁了奴的青春,辜负了奴的年少。”(第91回)

纵观孟玉楼的三次婚姻选择,可以说这里完全没有从一而终的观念,这就是她不墨守成规的地方。不过她也没有像潘金莲、庞春梅那样放浪,而是和吴月娘一样不逾越规矩:吴月娘泰山烧香,断然拒绝了殷天锡的无理请求(第84回);孟玉楼的簪子被陈经济捡到,陈经济勾引不成又要挟,孟玉楼都以巧计将其击退,终于成就了自己和李衙内的美满婚姻。孟玉楼的态度不仅和潘金莲,而且和庞春梅形成了对比:庞春梅和潘金莲一样,在婚后还和陈经济鼠窃狗偷。作者安排孟玉楼和吴月娘一样善终的结局,而与潘、庞不同,显示了他比较通达但不放任的女性观。

明了了《金瓶梅》的女性话语,我们就可以展开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了。总的来说,《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中潘金莲、庞春梅一类的女性更明显地表示不满,期望完全回归古老的礼制,显示出保守主义的思想。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