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遣使
而作为兴军副使的张觉,已经忍不住追问道:“恕张某愚钝,不知张都监有何高见?”
张令徽怅然失笑,抽出佩剑,走至帐内悬挂的堪舆图前站定,剑指宋国,沉声道:“北失南补!”
“宋、金先有海上之盟,后有十几万精锐尽败于我辽军,宋国自诩中原上国,礼仪之邦,最是在乎脸面,如今颜面尽失,又怎会与我大辽言和?”
“此战宋国所谓精锐,不过尔尔,其空有百万兵卒,占据膏腴之地,却无相应实力守护,岂不是小儿闹市持金?”
“如此一大块肥肉,正好弥补我大辽南上损失。”
萧干眼睛越发明亮,此前在弘政殿他便听张令徽提出北失南补,如今证明宋国兵卒当真如牛羊,或许北失南补才是上策。
耶律大石却是频频皱眉。
张觉倒是饶有兴趣听着,丝毫没有因为张令徽的反驳而感到恼怒。
“宋国士卒虽如牛羊,但是宋国占据膏腴之地,凭借强大的动员能力随时可以组织乡勇守城,想要实施‘北失南补’,绝非易事。”耶律大石斟酌少许,这才开口道。
这时,张令徽想要继续开口,一旁的萧干一锤定音道:“老夫倒是认可北失南补计策,宋人孱弱,又颇要脸面,此番被我军打败,恐怕早就恼羞成怒。”
话落,耶律大石有些急了,不管如何都要尝试一番,在金兵威逼之下,寻求援助才是正途,哪有主动南下开战的道理?
当下沉声道:“都统大人,宋国大败,当知我大辽虽然被金兵威逼,但实力尚存,不如遣使前往雄州议和,若是此事不成,再呈报陛下!”
“也罢,便依重德所言。”
张令徽退出帐外时,晓月已爬上中军大旗。
远处传来胡笳与哭声交织的夜曲,那是随军的萨满在为新获的生口举行“断喉礼“。
他摸了摸腰间的金错刀,心思不由得想起刚才营帐中耶律大石的话:“张都监,此乃太宗皇帝亲赐的佩刀,它正渴望着饮下更多敌人的血。大辽的国运,从来都是在俘虏的白骨上堆砌起来的——就像他们的祖先在潢水之滨用敌人的头颅筑起的祭天台。”
“这算是另类的警告吗?”张令徽嘴角噙起冷笑。
商议后俘虏一事被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遣往幽燕,一部分溪族编入汉军,补充兵力,而剩下的两万余交给常胜军。
对于此安排,张令徽未再坚持,免得适得其反。
虽然是两万俘虏,但是其中不止有兵卒,还有民夫、工匠、医师、文书等人员,具体情况还需要统计才知道如何分类处置。
而俘虏的马匹,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不约而同选择了平分。
常胜军获得一千五百匹。
返回营帐后,他立刻让亲兵送来一本圣宗朝的《食货志》,上面清晰记载俘虏用途。
这位辽圣宗在位期间,将大辽国力达至鼎峰。
其母萧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
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统和四年,辽军大败宋北伐之师,俘获宋骁将杨继业。二十二年,圣宗奉萧太后深入河北,十一月兵迫澶渊。
宋真宗领兵亲征。双方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诸多讯息涌上心头,张令徽翻阅《食货志》。
每名精壮俘虏可抵:
战马三匹(用于补充骑兵)
绢帛五十匹(用于榷场贸易)
粟米百石(足够十人一年口粮)
甲胄一副(相当于十个工匠的月产量)
圣宗朝统计显示,通过俘虏政策,辽国每年可新增:
农业劳动力 12万,这可是相当于南京道耕地面积扩大两成。
工匠 8000人,兵器产量直接提升三四成。
奴隶市场交易额达 15万贯,直接占国库收入的近十分之一。
至于血色产业链,跨国人口贸易,上面亦有记载。
尽管食货志上讳莫如深,但根据黑水靺鞨商人留下的账本显示,圣宗朝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将俘虏转卖至:
西夏:换取战马(每 10名俘虏= 1匹河曲马)
高丽:换取青瓷(每 5名工匠= 1件冰裂纹瓷)
中亚:换取玻璃器(每 3名乐师= 1盏葡萄纹玻璃盏)
这种贸易催生了专门的“人贩子部落“——回鹘商队将俘虏伪装成骆驼,经居延海转运至花剌子模。
“契丹奴隶三百,老弱减半,童男童女另计。“
而来自的汉人的反抗,亦不在少数。
工匠在铸造的箭镞中暗藏“反“字,被契丹人称作“毒箭“,医师在马料中混入曼陀罗,导致数万战马癫狂致死,文人将《孙子兵法》译成契丹文时,故意颠倒“奇正“概念。
张令徽在仔细思量两万俘虏用途,与此同时,辽营使者前往雄州城。
此次出使人是萧仲恭。
萧仲恭原名萧术里者。先祖萧挞不也,官至枢密使,守司徒,封为兰陵郡王。
其父亲叫萧特末,官至中书令,守司空,娶公主为妻。
萧仲恭性情谦恭谨慎,行为很有礼节,他身披铠甲一跃而上马匹,带着亲随便前往辽宋边界。
耶律大石知道他情谦恭谨慎,行为很有礼节,特意告诫,让他务必态度强硬,迫使宋国与大辽联合,同时他也会率众配合。
戌时三刻,雄州城墙上的火把将护城河染成血色。
童贯的帅帐里,鎏金香炉飘出的沉水香混着窗外飘来的马粪味,熏得人头晕。
萧仲恭的羊皮靴踏在青砖上,发出闷闷的钝响,腰间悬挂的契丹弯刀随着步伐轻晃,刀鞘上的狼首纹饰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童太师,我大辽铁骑此刻已在拒马河对岸安营扎寨。“萧仲恭忽然停下脚步,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帐中诸将。
“贵军若愿继续澶渊之盟,我大辽愿以白沟河为界,岁币分文不取。“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草原口音,每个字都像弯刀割过丝绸。
童贯手中的茶盏微微发颤,茶汤在盏中荡起涟漪。
他身后的屏风上,赵佶御笔亲题的《千里江山图》正在火光中扭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