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社会历史学院历史学系是福建师范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可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科。1952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和福建师范学院三校历史学系合并为一,承传至今。著名学者董作宾、卢兆荫、蔡维藩、傅衣凌、刘蕙孙、韩振华、陈增辉、陈矩孙、王文杰、熊德基、金云铭、朱维幹、陈贞寿、范传贤、林庆元等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学术传统。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学人不懈的努力,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服务国家与地方需求、教育国际化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历史学本科教育是福建师范大学首批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教育、科研及社会各界深受好评,毕业生遍布福建省内各中学,福建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几乎全部毕业于我校历史学系。我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全国和全省的教育硕士、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每年均能取得佳绩,荣获一二等奖。大批毕业生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历史学科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向。世界史、中国史学科分别被确认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的“高峰”“高原”学科。世界史、中国史双双入选省级首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拥有国学研究中心、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闽台文化研究中心、华人华侨研究中心、中琉关系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心、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台缘仿真项目实验中心、福建省传统文化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形成了全日制本科教育、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团队每年都会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重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社科规划办等课题,大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还着眼于国家与地方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围绕中国—拉丁美洲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钓鱼岛争端、闽台关系、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及福建侨乡侨务工作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与政府各级部门或民间机构展开专题合作研究。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新中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面向未来,继续书写新的历史,我们有必要对历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此次收录的论文,冠名“领先阁史学文萃”,主要是为感谢1978级系友贾小平先生捐赠学院“领先楼”的情怀和义举。新建的领先楼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学习、工作条件。领先阁系列文萃(首批)五辑,主要聚焦福建社会相关论题,涉及“名人与福建社会”“闽台与福建社会”“地方文化与福建社会”“民间信仰与福建社会”等方面的论文。今后,我们拟每年出版关于其他论题的文萃辑,推出学科团队新近的学术力作。
领先阁系列文萃所收录论文的作者都是对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付出了热情和心血的学者,其中有的现已荣退,收录他们的论文,是为了让我们铭记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源远流长,靠的是每一位历史学人的努力付出,后学者当感怀曾经为之贡献智慧和才智的前辈们。当然,我们也希望以此总结过去的成绩,进一步增进与学界同人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是开辟未来的阶梯。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学科发展带给我们的压力和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建设一流学科的需求。我们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孜孜不倦,砥砺前行,凝聚学科新一代骨干力量,继承老一辈开创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协力推进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
本文萃获得了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的支持。“文化传承视野下福建社会史研究”创新团队,引进了一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新生代学者,他们在研究领域亦初露锋芒,创造了一批视野宽阔、理论深厚、特色突出的著述。团队中的陈友良、李永、陈晔、谢皆刚、江晓成五位博士在此次编辑系列文萃中,通力协作,审稿认真、严谨、专业,付出了艰辛劳动。系列文萃得以付梓,还得益于作者们特别是老先生们的鼎力支持,《领先阁史学文萃》工作委员会专家们具体的指导,以及学院党政领导的鼓励和鞭策。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9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