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 朝堂整肃固边疆
皇帝雷霆震怒,下令对参与粮草阴谋的旧贵族展开全面彻查。负责此案的官员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行动,收集证据,抓捕相关人员。京城一时间风声鹤唳,那些参与阴谋的旧贵族人人自危。
其中一位旧贵族,吏部侍郎孙德,试图销毁与此次阴谋相关的信件和账目。他在自家书房中,正将一叠叠文件投入火盆,看着火焰吞噬那些罪证,心中稍感宽慰。然而,就在这时,一队御林军破门而入。
“孙德,你涉嫌勾结官员,破坏边疆战事粮草供应,奉陛下旨意,将你逮捕归案!”御林军统领大声宣布。
孙德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御林军在书房仔细搜查,找到了一些尚未销毁干净的纸片,上面隐约可见与粮草运输官员勾结的细节,这些成为了定他罪的关键证据。
其他参与阴谋的旧贵族也未能幸免,纷纷被缉拿。朝堂之上,人人对这些旧贵族的行径感到愤慨。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看着跪在殿下的旧贵族们,怒喝道:“你们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国效力,却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此等祸国殃民之事,实在是罪不可赦!”
这些旧贵族们纷纷磕头求饶:“陛下,臣等一时糊涂,恳请陛下开恩啊!”
皇帝冷哼一声:“开恩?若不是林羽等人应对得当,边疆战事恐已一败涂地,无数百姓将生灵涂炭。你们的行为,险些让我大明江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最终,皇帝做出裁决,参与此次阴谋的旧贵族们,皆被革职查办,没收家产。为首的几位主谋,更是被判处死刑,以正国法。消息传出,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朝堂风气也为之一振。
而在边疆,林羽深知此次虽击退蛮夷,但边疆防御仍需大力巩固。他首先对军队进行了全面整顿。增加了士兵的训练强度,不仅包括常规的武艺训练,还针对蛮夷的作战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训练。
林羽召集将领们,说道:“蛮夷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我们要加强步军与骑兵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训练一批精锐的弓弩手,在远距离对蛮夷骑兵进行打击。”
于是,每天清晨,军营中便响起阵阵喊杀声。士兵们分成不同小队,进行各种战术演练。步军组成紧密的方阵,抵御蛮夷骑兵的冲击,骑兵则在侧翼寻找时机,进行包抄。弓弩手们则不断练习射击精度和速度,力求在战场上能给蛮夷造成最大杀伤。
除了军事训练,林羽还着手加强边疆的防御工事建设。他组织士兵和当地百姓,在边疆沿线修建了一系列烽火台和堡垒。烽火台间距合理,一旦有蛮夷来袭,能够迅速传递消息。堡垒则坚固厚实,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兵器,作为防御的重要据点。
在建设过程中,林羽经常亲临现场,鼓励士兵和百姓:“大家辛苦些,这些工事建成后,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让蛮夷不敢轻易来犯。”
百姓们对林羽十分信服,纷纷踊跃参与。他们肩挑背扛,与士兵们一起搬运石块、木材。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防御工事建设进展顺利。
同时,林羽还积极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了解决百姓开垦土地所需的农具和种子问题,林羽向朝廷申请了一批物资,并组织工匠打造农具。
“只要我们边疆地区经济繁荣起来,百姓生活富足,边疆自然就会稳固。”林羽对当地官员说道。
在林羽的努力下,边疆地区逐渐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防御工事也日益完善。
然而,蛮夷部落经此一败,虽元气大伤,但并未放弃再次侵扰的念头。蛮夷首领在部落营帐中,召集各部首领商议对策。
“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找机会夺回失去的土地,让大明知道我们的厉害。”蛮夷首领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位年长的首领皱着眉头说道:“此次明军实力不容小觑,我们贸然进攻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蛮夷首领沉思片刻,说道:“不行,我们不能等。明军现在肯定在加强防御,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我们可以联络其他周边部落,共同对抗明军。”
于是,蛮夷首领开始派人前往各个周边部落,游说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大明。一些部落被蛮夷首领的言辞打动,开始蠢蠢欲动。
而在京城,皇帝经过此次事件,深刻认识到朝堂内部的隐患必须彻底清除。他决定对朝廷进行全面改革,选拔贤能之士,充实到各个重要岗位。
皇帝对林羽等人在边疆的表现十分赞赏,下旨嘉奖。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让大明长治久安,必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
“传朕旨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各级官员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等行为,严惩不贷。”皇帝对大臣们说道。
朝堂上下,一场改革的浪潮正在涌起。林羽在边疆能否察觉到蛮夷联合的动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大明的朝堂改革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蛮夷与大明之间的冲突是否会再次爆发,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一切都充满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