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中间堂
王胜祥

中间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武平红色区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平苏区活跃之区域、战略据点、红色交通驿站。1929年11月中旬,红四军曾在此宿营休整,宣传、发动群众进行革命。20世纪30年代,曾在此地建立了革命政权,即左田中正(中间堂) 乡苏维埃政府,属于陈坑区苏维埃政府 (中正区)所辖之乡苏。
《武平人民革命史》记载,1929年8月底,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从闽中打回闽西。9月21日,红四军四个纵队,加上地方赤卫队、运输队、担架队,总计1万余人一举攻占了“东无退路,西无战场,南有河道,北有池塘”的“铁上杭”。接着,第一纵队一部和第三纵队直属队,七、九支队进入武平分兵活动,继续采用“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扩大红色区域。红四军第三纵队由上杭进入武东,开展分兵革命的活动,没收土豪财产,焚烧田契债务,革命的烈火在中间堂及周边地区燃烧起来,唤醒了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民众。他们成立了赤卫队、贫农团,并为红军及工农武装提供粮食、草鞋等给养。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革命势力不断壮大。1929年10月7日,红四军第三纵队在武东、十方等地农民赤卫队的紧密配合下,首次攻占武平县城。
1929年11月15日,红四军出击东江失利,返回武平、上杭,从广东平远的差干进入武平的下坝蕉头坝,11月16日,进入武平武所(中山)宿营休整。随后,途经武平的凹坑、十方、高梧、陈埔、炉坑、中间堂等地,抵达上杭千家村,至官庄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红四军队伍进抵中间堂后,曾在此宿营休整,并得到了给养。在宿营休整期间,红军指导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召开群众大会等。在群众大会上,朱德同志在中间堂“三圣庙”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发动、号召民众积极参加红军,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红军应广大劳苦大众的要求,公开惩办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劣绅恶霸等,为民除害。民众拍手称快,喜笑颜开,得以翻身。中间堂及周边各村的群众纷纷前来参加大会,目睹了大会盛况及代表广大民众利益的胜利之师,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深受鼓舞,革命觉悟进一步提高。同时,群众在中间堂慰问红军,为红军补充粮食等给养,为红军游击队搜集情报,支援红军游击队深入白区捉土豪,攻打“土围子”,以实际行动支援革命战争。在革命热情持续高涨下,周边各村的革命群众觉悟不断提高,一批批热血青年当即报名参加红军,随红军主力转战各地,浴血奋战,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颅。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次到武平,攻占了武平县城,恢复了县苏维埃政府,使武平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热情继续高涨。中正区人民在革命的实践中,成立了左田中正(中间堂) 乡苏维埃政府。左田中正乡苏维埃政府继续发动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债务契约,取消苛捐杂税,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在分配土地中,事先成立分田机构,由贫农团主任兼主任,同时设立没收委员会,然后由没收委员会根据《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布告片关于土地问题的决定》,把“一切地主、土豪及神会、公尝的田地,不论典当卖绝,概行没收,由苏维埃政府分给贫农耕种,由县或区苏维埃政府,发给耕作证”。(《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布告》,1930年6月)。1931年春,上级党组织为使革命局势便于向武东、中堡方向发展,决定武东区由杭武县委、县苏领导。成立杭武游击大队、杭武独立团、杭武教导大队等地方武装组织,这些地方武装组织常活动于中间堂及周边各村,积极投入反“围剿”斗争,进一步推动了中间堂及周边各村革命的高潮。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重视农业生产,并积极发展各类手工业,大力发展商业,活跃市场,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组织宣传队,组建赤卫队,成立拥红会,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支前扩红活动,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的扩大和发展。
1931年10月间,红十二军进驻汀州与新十二军会师合编,仍称红十二军。1932年2月,红十二军攻占了武平、上杭县城,武平苏区得到巩固,武平的土地革命掀起了更新的高潮。鉴于武东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武平县革命委员会于1932年2月底在武东陈坑恢复,赖信荣为主席,朱锦云为军事部部长,吴国光任县革委会文书,谢步声任土地部部长,张兆兴任交通部部长兼裁判部部长,王其伟任团县委书记。1932年夏、秋间,中间堂及周边各村等村赤卫队、游击队、模范少先队等配合武东游击队,采取穷追猛打的战术,在炉坑村赖坑设伏,把中堡吉湖、章丰等处的钟绍葵部的民团,逼向武东中间堂,迫使其溃退,并追至上杭千家村,将这股匪敌歼灭。正如《红色中华报》总结的:“上杭武平两县都成赤区,团匪钟绍葵全部被击溃,闽赣两省联系更加巩固,是革命战争胜利第一声。”
1934年10月,中间堂及周边各村的苏区人民随着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对地方游击队进行疯狂“围剿”的情况下,中间堂乡苏维埃政府所属游击队为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转入地下革命活动,并与敌人周旋,伺机打击敌人和消灭敌人。
中间堂及周边的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里,始终如一地支持革命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