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关系大模型:品牌的智能驱动模型
无论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核心都是要构建与消费者的良性关系,这种关系是为了减少交易摩擦,让交易无卡点,更是为了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是独立而又相互交融的关系。小米品牌和雷军的个人品牌互相独立,但又互相加持。雷军的个人品牌为小米品牌带来信任加持,小米品牌又为雷军的个人品牌带来资产沉淀。参与其中的消费者,就成为品牌的“自己人”。
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双轮”,对企业战略来说,双轮驱动的模式才能健康和高效。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双轮驱动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双轮驱动模型
1.企业家品牌
企业家品牌是由企业家的思维、行为、故事、话语共同构成的。作为有温度的人,企业家拥有企业品牌所没有的温度、感性和亲近感。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家身居幕后,产品一旦交易完成,商业行为就结束了。消费者对企业家完全没有感知,与产品的关系也只停留在交易层面。
这种纯交易关系极为脆弱,市场上一旦有竞品存在,消费者就可能被吸引,所以打价格战就成了企业最常进行的活动。价格战之下,没有赢家。
而高于价格的是价值认同,企业家最应该售卖的是什么?一定是思想和人格。思想所到之处,便是人心收留之地,认同思想、理念的用户往往都是优质的用户,而只认同产品的用户往往对品牌没有忠诚度。苹果手机畅销的背后除了过硬的技术,还因为其在用户的潜意识里早就植入了牢不可破的乔布斯精神文化溢价。过去是爱一人,择一城;如今是爱一人,择一物。
一旦引入企业家品牌,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系就有了新的变量。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关系,而是注入了情义,具有了感性价值。
2.企业品牌
企业品牌往往都是理性的,它能呈现企业形象、传递企业文化、提高产品溢价,并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创。但这种理性往往显得冷冰冰的,充满了距离感。消费者对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且无法感受到“温度”的符号,是天然缺少信任感的。所以,企业家品牌的信任加持就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品牌建立理性价值,企业家品牌建立感性价值。
双方共同构成了品牌的理性与感性,让企业获得了更强的发展动力。
未来,品牌会越来越像人,呈现人的温情、优点、缺点和个性。而个人会越来越像品牌,拥有品牌的符号、话语体系、内容输出能力等。
品牌终将人格化,人格终将品牌化。人格品牌化会成为诸多企业家的追求,因为人格价值的塑造及呈现是企业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双品牌互动
企业家的基因决定了个人品牌的特质,也决定了企业品牌的特质。如果想让品牌的发展更为良性,就要先从品牌基因诊断做起——品牌基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家基因,然后通过品牌战略大定位,构建企业+企业家的核心战略系统。这套战略系统通过核心的策略、创意、执行项设定、可落地的方法,最终为企业赋能。
品牌战略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让企业发展具有更强劲的动力,让品牌造福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自己人”,进而形成企业自循环发展生态。我们熟知的小米品牌与雷军,以及几乎大量的成功企业就采用这样的双品牌发展模式。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更依赖品牌的影响力和文化内涵。
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不仅是企业的一张名片,更是企业精神和文化的代表。优秀的企业家通过自身的经历、智慧和领导力,塑造出独特的个人品牌形象,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认可。他们不仅是企业的创始人,更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
企业的终局,则是要在这个行业中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可持续地赋能社会。这不仅意味着企业要在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地位,更要在技术创新、行业规则制定、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展现出企业的引领力和责任感。企业要成为行业的标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需要带领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他们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和布局。同时,他们也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家的终局是做好个人品牌,成为行业榜样,企业的终局则是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企业可持续地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