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操盘手记:主力出货策略(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转势前夕往往会上演疯狂

不论是大盘还是个股,一般而言,在行情的最后阶段往往会演绎异于寻常的极端走势。大自然的规律在股市中同样可见端倪,如同天气变化一样,变天之前,如由晴入雨,往往气温剧升,随后降温并下雨。资本市场也演绎着同样的规律:下跌前夕往往上演凌厉的拉升走势,而在上涨前夕,往往呈现出极度的下跌走势。

我们来看看大盘历次处于高位时指数的表现,就知道是否每次都会上演最后的疯狂。

我国股市诞生初期,制度不完善,导致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上蹿下跳成了常态。但不管怎么不完善,市场运行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如图1-1所示的时间段内,我们可以看作两轮牛熊过程,需要研究的重点是上涨的最后阶段,即发生转势前夕指数的运行情况。

图1-1 中国股市诞生初期上证指数走势图

我国股市交易初期,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有时便出现单日暴涨或暴跌的走势,如图1-2所示上证指数1992年5月21日的走势,当日出现了涨幅达到105.27%的波动,疯狂到了极致。极度疯狂过后,指数便一路走低,进入了熊途。也就是说,在转势之前,指数处于极度疯狂的状态,生动地体现了变盘前夕上演最后疯狂的现象。

图1-2 上证指数1992年5月21日前后走势图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轮牛熊过程中的最后上涨阶段,指数所处的状态是否同样上演了最后的疯狂?如图1-3所示。

第二轮牛熊全过程走势为,1993年2月16日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随后便进入了下跌趋势,直到1994年7月29日下探到阶段性最低点325.89才止跌企稳。在由上涨趋势进入下跌趋势的转势前夕,大盘运行状态如何,是否同样上演了疯狂?

转势前夕指数的运行状态连续逼空高开高走,短短的十几个交易日涨幅便达到50%之多,再次上演了最后的疯狂,随后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进入了漫漫熊途。如图1-4、图1-5所示。

图1-3 上证指数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走势图

图1-4 上证指数1993年2月16日转势前夕走势图

图1-5 上证指数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走势图

在这次牛熊过程中,指数再次于转势前夕上演了极度的疯狂,当时的制度虽然不尽完善,但市场运行规律仍会多多少少得到体现。这种疯狂如果偶尔出现,我们可以认为是偶然,但如果每次都出现同样的运行趋势,就值得我们深思了,也许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就算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那也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的问题。当然,世事无绝对,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股票市场上也不例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懂得把握一些大概率的事件而已。在市场中,我们无法找到百分之百的确定性,也无须追求不可企及的百分之百。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次转势前夕都出现了极度疯狂的走势,虽然两次出现同样的现象,但还不足以断定这是一个必然或大概率事件,毕竟分析的次数有限,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但继续往下看,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见图1-6。

图1-6 上证指数1994年7月29日至2001年6月14日走势图

1994年7月启动的一轮牛市,于2001年6月达到阶段性高点2245.43,之后便进入熊市周期,2005年6月6日下探到阶段性低点998,可以说这是我国股市历史上牛熊运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这轮牛熊过程中最大的特征在于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震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涨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整个重心的上移是在震荡中以逐步上台阶的形式展开的,真正顺畅的拉升走势很少;下跌过程同样以震荡走低的形式展开。整个牛熊过程中,股市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宽幅震荡中,要想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机会,相对来说将比单边上扬或波动相对较小的上涨走势更难。在震荡过程中,机会其实不缺乏,但要想让利益最大化,则需踏准节奏。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需要更多的耐性和坚定性,也需面对更多的煎熬。在这过程中能够坚持下来的,成为最终大赢家的概率相当大。

2001年6月14日转势前夕的波动,是否同样上演了最后的疯狂?见图1-7。

图1-7 上证指数1994年7月至2001年6月走势图

【学习小总结】

正处于M形态的颈线位附近,此关键位置是主力坚守的重点,一般不会让空头轻易攻破。若是攻破,则需要及时离场。阶段性弱势或许不可避免,就算不是主力资金出逃,主力资金要想再运作上去也需重新聚集能量。

如图1-8圈中部分及图1-9所示,在此区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保持震荡整理的走势,下跌前夕并没有出现明显疯狂的动作,相反是在不温不火的上涨过程中结束了整个牛市行情,进入漫漫熊途。为何这里不是以疯狂拉升的走势结束整个走势?我们不妨从其根源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

图1-8 上证指数2001年6月14日转势前夕波动区域走势图

图1-9 上证指数2018年4月转势前夕波动区域走势图

前面我们分析过,一般而言,在行情的最后阶段往往会出现疯狂的拉抬走势,根源是主力在出货前夕制造疯狂和幻想,而且我们也看到了,1992年5月21日转势前夕及1993年2月16日转势前夕,中国股市上证指数的波动都是以疯狂的动作结束整个战役,但这两轮牛市的波动几乎都是维持单边上扬的态势,即当时是以单边上扬为主的牛市,而非以巨幅波动震荡为主的牛市。对于主要以单边上扬形式展开的牛市,在接近出货的最后阶段,为了达到顺利出货的目的,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培养好足够的对手盘,就必须制造比前期及当下更诱人的走势,即比单边上扬更精彩的走势,疯狂地拉抬无疑就是这个时候一种较好的选择,由此可知,前面分析过的主要以单边上扬形式展开的牛市最终以疯狂的动作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大概率事件了。

但对于上述这轮以震荡为主要形式展开的牛市来说,其以牛市运行过程的主要展开形式——不温不火的震荡结束整个战役其实也很正常,原因在于整个牛市的运行几乎都是以震荡的形式展开,市场已经习惯了震荡走势,那么对于主力资金而言,最终在震荡过程中完成套现也不易被市场察觉,在震荡过程中出货也不用过多考虑对手盘缺乏这一因素。这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水温缓慢升高,危险一步步逼近,但青蛙感觉不到这一点,这是习以为常后感觉变迟钝带来的后果。

对于这一点不难理解,如前期走势以单边上扬为主,此时如果主力采取疯狂拉抬的策略,那么出货会相对较为从容;相反,如果主力选择在上涨结束后进入下跌或横盘区间震荡的时期出货,那么相对会困难许多,毕竟由上涨趋势进入下跌或横盘区间震荡格局时,投资者一般会比较谨慎,为了安全考虑,他们多半会先离场看看,再做进一步打算,对手盘自然也就相应减少很多。

对于前期大部分运行状态为震荡形式的情形,则只要维持原有的震荡形式,市场就不会产生太多的警觉,发现这个震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至可能会认为当下的震荡是在为下一波上涨积蓄能量。尤其是当指数开始上攻,打破区间震荡开始上行时,便能很好地达到激发市场人气的效果。

1994年7月29日启动的以震荡为主要形式的牛市行情的主要运行规律以“震荡—向上突破—再次震荡—再次向上突破”的形式展开,对于市场而言,当指数打破震荡格局再次形成向上突破动作时,便会引起市场强烈的看涨欲望。具体如图1-10、图1-11所示。

图1-10 上证指数1994年7月29日后走势图(一)

图1-11 上证指数1994年7月29日后走势图(二)

【学习延伸】

上证指数不断突破,但是量能并没有成倍增加,如果继续上涨,容易出现量价背离的现象,不利于后市稳步上行。但是这期间可以看出人气旺盛,看涨情绪占据上风。

对于市场而言,最后一个假突破的动作是非常致命的,虽然不像凌厉拉升那么疯狂,但其起到的激发市场做多欲望的效果丝毫不会差,对于主力资金而言,在这种以震荡为主要形式展开的上涨行情中,最终要想从容出货,于震荡中完成或通过制造假突破来完成这一目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即在此过程中不怕没有对手盘。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道理。

警惕主力骗局

反映市场运行规律的现象有可能被主力利用,尤其是当市场形成一致态度时,更需警惕主力资金或许会采取逆市场思维而动的策略。这也是当市场中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此时,往往行情并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而更多地会背道而驰的原因。

别做“温水中的青蛙”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旦一种生活模式形成,要想改变非常不易。大多数人会按固有的模式行事,这是因为这时候我们习惯于认为这是最熟悉、最安全的模式或最有效率的模式。生活中如此,在资本市场上同样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市场展示给我们的一些现象来采取行动,然后把这种现象根深蒂固于脑海中,久而久之,便对市场中的一些现象形成了固定看法。其实从某些角度看,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历史会重演,某些东西会按预期重现;但它也有致命的缺点,那便是我们忽视了资本市场的最大魅力在于变幻莫测,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将很有可能被市场玩弄于股掌之中。

顺势而为,及时收手

顺势而为,但要注意,当市场出现逆大众预期而动的趋势时,要懂得及时收手。顺势而为,即当市场按照我们的预期走时,可以继续保持原策略不变;当市场没有按照预期走,甚至逆预期而动时,就需要高度警惕,懂得及时收手,尤其是原有预期越强烈,就越需要多几分警惕。

继续往下看,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及2008年年底启动的小牛市在转势前夕市场运行的状态如何,是否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如图1-12所示,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走势于2007年10月达到历史高点便转势进入熊市,在研究其转势前夕市场的运行状态前,我们可以揣测市场将有可能会以哪种状态结束整个牛市。图1-13亦如此。

图1-12 上证指数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牛市走势图

图1-13 上证指数2010年10月至2019年4月牛市走势图

【学习小总结】

由上述内容可知,2015年的这种剧烈震荡,一方面是因为券商股的大幅上涨引发了市场狂热,另一方面伴随着杠杆资金的运用,尤其是证券股的震荡变得巨大了许多。这本就是一个警示信号,但整个市场包括各类媒体都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官方媒体鼓吹大牛市的起点。

同样值得研究的还有2015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涨幅达到135%,成功实现了指数翻倍,然而却在6月12日到达顶点5178.19之后牛市结束,资金大撤离。

至于如何揣测,前面的分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可以现学现用。前面讲到了关键看牛市行情的运行主要以何种形式展开,如果以单边上扬的走势展开,那么最后主力资金要想从容而退,很有可能会有一个诱多使市场疯狂的动作,这样一来,最后以疯狂的状态结束整个战役的概率就很大。而如果牛市行情的运行主要以震荡形式展开,那么最终主力会以震荡的形式或制造幻象(假突破等)的形式结束整个战役。

在这轮牛市中,我们首先来看看行情的运行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如图1-14所示,总的来说主要以单边上扬为主,虽然其中有一些震荡,但单边上扬占主要形式,那么在此我们可以把这轮上涨归结为主要以单边上扬形式展开的牛市。按照前面分析的结论,我们可以揣测此轮战役很有可能以疯狂的动作结束。是否如此,我们可以看看市场实际的运行情况。

图1-14 上证指数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牛市走势图

转势前夕市场的运行状态如图1-15圈中部分所示,连续逼空向上推进,短短几个交易日产生了4个向上跳空高开缺口,走势相当疯狂。相信此时,市场情绪也会异常亢奋,什么万点论已是甚嚣尘上,在一致看好声中,市场却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上涨已到强弩之末的阶段了。最终,疯狂过后市场开始进入了漫漫熊途,一如我们前面的揣测。图1-16与此类似。

图1-15 上证指数2007年10月16日转势前后走势图

图1-16 上证指数2015年6月牛市转势前后走势图

【学习小总结】

当个股在冲高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减仓,之后在缺口附近捡回,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样地,当个股处在上升通道时,若忽然有一天出现向上的跳空缺口,投资者应该保持关注,注意可能会有回补缺口的动作。

这里,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迪。

◇警惕跳空高开缺口

市场经过连续大涨后,如出现连续逼空向上推进并伴随众多跳空高开缺口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撤离。

◇警惕衰竭缺口

当向上跳空缺口并不带量时,即这些缺口产生的当天并没有伴随明显放量的迹象或量能相比前期还出现萎缩的情形时,往往意味着这是衰竭缺口。

如图1-17所示,在转势前夕连续逼空推进并伴随众多向上跳空高开缺口时,能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放大,相反,相比前期还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态势,那么这种上攻不带量的行为很有可能就不具备很大的实质性了,这些缺口最终演变成衰竭缺口的概率便大大提高。

我们再来看看2008年年底启动的一轮小牛市行情,其阶段性上涨走势告一段落前夕市场运行状态,具体见图1-18。2019年年初与此类同,详见图1-19。

图1-17 上证指数2007年10月转势前夕逼空推进走势图

图1-18 上证指数2008年年底至2009年8月4日走势图

图1-19 上证指数2018年年底至2019年4月日线走势图

【学习小总结】

经历了2018年低迷的行情之后,终于迎来了2019年年初的小牛市行情,在当时的行情中,上证指数只用了70个交易日左右的时间,便收复了前期的“失地”,并且达到了3100点,其间的总成交额在199000亿元左右。

2008年年底启动的一轮小牛市,于2009年8月4日达到阶段性高点3478,之后进入了中期调整。进入中期调整前夕市场的运行状态如图1-20所示。

中期调整前夕量能放大如图1-20圈中部分所示,其走势算不上疯狂,但对比前期的波动,明显有个加速的过程,足以起到让市场亢奋的效果,主力资金要想在此套现也是可以从容做到的。此种情况在图1-21也有所体现,这里相比前期明显的加速过程是不是主力套现的一种体现,需要更多的观察,毕竟这样的上攻行为算不上真正的疯狂,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进一步予以研究。

图1-20 上证指数2009年8月4日转势前夕走势图

大盘是个股的综合体,也是所有个股波动的一种综合体现,主力有没有可能在此实现套现,我们不妨看看个股的波动情况,尤其是能左右大盘波动的大象品种。这些品种如果近似疯狂而且能使主力产生强烈的套现欲望,那么大盘此时的波动相比前期的加速动作就很有可能是主力欲套现而制造的一种行为了。

图1-21 上证指数2018年1月26日转势前夕走势图

【学习小总结】

2018年1月26日和上一个交易日之间出现了大缺口,若是在9日之前能够避免那当然是最好的操作;但若是遇上了9日这样的走势那也没关系,因为上方的缺口大概率是会被回补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博反弹的好时机。

哪些大象品种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目标?五大权重板块中的相关个股就是很好的参考标的,比如其中的一些龙头品种,地产板块中的万科A、金融板块中的招商银行、煤炭板块中的潞安环能、钢铁板块中的宝钢股份等。当对大势不太明了的时候,多看看此类品种的走势,也许能得到一定的启发。

如图1-20所示,大盘相比前期出现一波加速上涨行情,在此过程中主力会不会选择套现呢?这个问题关系后市股指的运行。前面分析了,主力在此处套现会相对比较从容。现在我们要分析的是有无这种可能性,如果主力选择了在此处套现,那么后市一旦出现调整,其幅度不会小,至少时间会相对较长。如何分析有没有套现的可能性呢?大盘看不太清楚走势的时候,可以从代表市场走势的大象品种入手,看看这些品种的动向,主力是否会选择在这些品种中采取套现的动作,将极大地影响市场最终的走势。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此时一些大象品种的走势,不妨从这些能左右大势的品种入手。

图1-22为万科A阶段性走势图。其初期的波动呈现震荡攀升的走势,随后便进入了加速上扬的过程,短期内从8元上攻至将近15元,涨幅达到87.5%,这只是加速上扬阶段积累的涨幅,前期震荡攀升期内积累的涨幅还不包括在内。如果主力资金是在震荡攀升过程中建仓的,那么其积累的涨幅已超过87.5%。经过此轮加速上扬后,在阶段性涨幅累计可观的情况下,主力资金是存在明显套现欲望的,毕竟大象品种不是一般的小品种,短期内能积累如此大的涨幅已相当不易,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另外,工商银行在经历2018年年初的上涨之前也是有一个很长的震荡期,见图1-23。对比同期大盘,也有类似现象。

图1-22 万科A 2008年9月18日至2009年7月6日走势图

图1-23 工商银行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走势图

【学习重点提炼】

工商银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从4元多的股价位一路单边上涨至7元多,涨幅接近80%。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的大盘走势是和工商银行的走势有些类似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能较大程度地影响市场波动的大象品种的走势,招商银行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的。图1-24为招商银行阶段性走势图。与大盘加速上扬阶段相对应的走势如图1-24中箭头所示,很明显,招商银行也进入了一个加速上扬的阶段,短期内由12元上攻至18.44元,涨幅达到50%之多。同样,这里也不包括加速上涨前期震荡攀升阶段积累的涨幅。大象品种短期内出现如此大的涨幅不是易事,对于主力资金而言存在强烈的套现欲望。

图1-24 招商银行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7月27日走势图

【学习重点提炼】

图1-25中显示,截至2018年1月,建设银行的股份从2017年5月的5.33元涨至9.59元,涨幅在75%左右,市值也是一路飙升。

图1-25 建设银行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走势图

综上所述,短期内大象品种都出现了如此躁动的走势,而且累计的涨幅也都相当明显。这过程中主力也消耗了不少做多的能量,毕竟这是重量级的品种,不投入一定的兵力是无法达到如此涨幅的。对于主力资金而言,此过程累计的涨幅让其产生强烈的套现欲望,再加上这一过程肯定消耗了不少做多能量,因此市场一旦出现回调,很有可能将是一次级别不小的调整,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

回到大盘的走势,见图1-26。

图1-26 上证指数2009年8月4日退潮前夕走势图

2009年8月4日退潮前夕,大盘走势虽然算不上疯狂,只有一个加速的上攻动作,但我们回到个股如上面分析的大象品种万科A和招商银行的走势图一看,其与大盘加速趋势相对应的阶段却可以称得上疯狂,这些大象品种的疯狂同样也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品种的波动就代表着大势的波动。可以说,在这轮中期调整前夕,大盘虽然没有出现形式上的疯狂,但其内在,尤其是能很大程度上代表大势波动的品种已出现了疯狂,同样也会影响主力的选择。图1-27中也出现了此种情况。

图1-27 上证指数2018年1月26日退潮前夕走势图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①市场在转势前夕往往会上演最后的疯狂,我们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反过来当市场出现疯狂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这是不是转势的征兆。

②主要以单边上扬形式展开的牛市,相对而言,其以疯狂的行为结束整个战役的概率大;而主要以震荡形式展开的牛市,相对而言,主力资金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以不温不火的震荡形式结束牛市,也可以以疯狂的形式结束牛市。

③当大势出现加速行为但算不上疯狂时,我们要懂得通过能代表市场波动的大象品种判断这加速的性质,如果这些品种出现疯狂,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预示着表面看似不疯狂的大盘其内在已疯狂,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