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总裁(曾仕强作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53274023/b_53274023.jpg)
经营管理不完全是数字运算
一加一等于二,谁也无法改变,但因此而推论出“花多少力气,一定会收到多少效果”,显然是种错误。总裁从事的经营管理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一加一并不等于二”,因为经营管理还牵涉到很多其他的因素,不是单纯的数字计算能解决的。
张起钧教授观察现代社会受到两种观念的困扰,分别是有为的意念(will to do)和精确的追求(desire for precision)。我们已经把有为的意念加以破解,现在继续来看精确这一种概念。西方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受理性主义和科学研究的影响,重视分析和计算,十分注重精确性。以致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事务,也要以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何事(What)以及为何(Why)等“6W”来加以规范和表达,甚至进一步要求把它们变成一套统计的数字。
这样一来,每当我们要做一件事,就要把事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仔细考量,做好计划。而这些计划最好要加以量化,凡是有数字可以检验的,便视为精确,并因此而重视、欣赏;那些没有数字的,就视为粗糙、不成熟而加以鄙弃。把这一观念具体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就势必以金钱为依归。其实,亚里士多德当年不过是说:“凡在事务允许的范围内,每一步都求其精确,就是受过教养的表记。”他所指的,明明是有限的、以事务允许为范围,后人却不断扩大,好像什么事务,不管允许不允许,都要力求精确,实在是一种遗憾!
我们知道,宇宙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在这种不停变化的情境中,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务,都不可能固定不变,反而是不断地有所变化。既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迟早要发生变化,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精确?把每一件事都钉死在某一点上,反而不精确。
凡是深一层想问题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肯定一点就等于否定其他各点的道理。追求眼前的精确,等于否定了其他时刻的精确。我们所熟悉的“测不准定理”告诉大家,测不准并不是因为仪器不够精密,或者方法有欠正确,而是仪器再精密、方法再正确,测得十分精确,结果出来以后,所有的相关因素又产生某些变化,以致原先十分精确的结果,也变成不正确。
特别是总裁身居高位,面对的因素既多且广。换句话说,可能产生的变化远比员工要多。如果把话说得十分精确,对于当前的目标,固然有利。但是,只要有一些变化,那就势必非改变原先的话不可。这样一来,便成为朝令夕改,大家都会很不服气。为了避免朝令夕改,总裁常常把话说得含糊一些,不那么精确,也就是替自己留一些余地。何况有些事根本不能讲求精确。总裁最好心里有数,有些事务可以求精确,要求员工在这些事务的范围内追求精确;同时也要明白,很多事务不需要,也不可能求精确,也就不要要求员工在这些方面采取精确的态度。
有为与精确,基本是好的,只是不能过分,以免产生若干流弊,反而带来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