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章 百窟妖巢
金钱豹脚步十分轻盈,很快在山林之中穿行,越过了百余里,穿过十数座大山,这才来到点翠山山阴,怪石嶙峋处。
只看到山阴处似乎有着许多空洞的洞窟,大多数洞窟里面似乎都是空的,山风传来,呜咽作响,似鬼哭神嚎一般。
那金钱豹子在一处草丛处扒拉了几下,找到了一个仅仅半人高的洞窟,一下子就钻了进去,眨眼间便消失了踪影。
一连等了半个时辰,等到确定此地没有异常之后,那白额虎这才缓缓的从草木深处探出身子来:“原来这里就是妖巢!”
看了一眼此地的环境,白额虎的双眼之中竟露出几分的了然:“此处穷山恶水,怪石嶙峋,果真是一处藏妖之地,且待贫道仔细探来。”
知道了这是一处妖穴入口之后,宋风并没有化成人身,进这洞府里面细探,反倒是以白额虎的身体,在这大山附近闲逛。
他先是绕着这洞府在附近转了几圈,找了几个比较空洞的洞窟看了看,确定诸多洞窟并不相连之后,这才在前后山到处跑。
小心翼翼的转了一大圈,等到天色渐深之后,宋风所化的白额虎,这才在一处山谷隐蔽之处化为了人形:“果真是一处妖巢,这妖穴中竟足足有着十八道不同的通道,比只狡兔三窟还要过分。
幸好贫道当时谨慎,没敢随意的进那妖洞探查,若不然此刻怕是要中了算计,憋屈的倒在山洞之中了。”
转了一整天,小心翼翼的看了一大圈之后,宋风走过了近百个洞窟,这才确定了这妖物的十八个进出通道。
虽然他并没有进去,但是偶尔也能看到,山林间有小豹子捕食了猎物之后,将猎物送进去,看那样子就知道,山洞绝对崎岖。
如今他虽说得了法力,但终究没有练就玄功道体,没有修成金刚不坏之身,若是中了机关,小命怕是真就不保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妖物的踪迹,此后便不必担心骤然突袭找不到对方老巢。”小心翼翼的将虎皮一点一点卷好,塞在了自己背着的链搭里,顺宋风轻轻的在山林中跳跃,上下攀爬,不一会儿便隐入深山。
顺着来时的路归去,虽然道路难走了一些,但宋风却也没有借用法力,吹那一道清气变成白虎,只是以脚步丈量山林。
“吞火吐火是为练就火法准备,而且每日只点了一点小火苗,根本消耗不了多少法力,但这化皮之术可是大项,若是一直维持,怕是十数日便要消耗一道法力。
来时道路不过曲折一些,回去再花一两个时辰,怕是又要消耗数日之功,实在是让人心疼,然则这消耗终究也是有了结果,倒也不算是白费。”
来到了山间平台前,宋风看了一眼平台上面的东西,确定东西没少之后,这才进入山洞,一步一步拆解其中机关。
近日来,他为了防止有人偷入山洞,坏了祖师法坛,并偷了他的宝贝,他可是一连设下了十八道机关。
这山洞内虽然仅仅只有三道岔道,化为三个山洞,但内里也是无比崎岖,有他稍作安排,若是不了解其中境况,一不小心还真会着了他的道。
这也是他当时没敢进妖物洞窟的原因,他自己在这居住都会设下陷阱,推己及人,难道黄风大王是傻瓜吗?
一夜修行,一直等到第二日,宋风这才缓缓的,吐出了体内的浊气:“呼……”
感知着原本消耗的法力逐渐恢复,宋风的脸上也是多了几分笑容,按照往日习惯,习文练武,供奉香火,与祖师爷谈心,在外做饭吃饭,仿佛有规律一般。
等着那黄风大王派来盯着他的金钱豹离去之后,宋风这才小心地将吐出来的火焰吞入腹中,此刻他再吞火早已熟练,速度更快,脸色也逐渐向浅红变化。
轻车熟路,来到祖师法坛前,宋风从旁边的木桶里面,取出了一勺灯油,一点一点加在长明灯里,使得长明灯,日夜常亮,祖师堂前香火不停。
取出三柱清香点燃,供奉在祖师牌位前,随后宋风便开口,将近日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祖师爷详细诉说:“……师祖,弟子如今要清理点翠钱山八百里妖氛,还点翠山一片安宁,还请师祖保佑弟子仙道昌盛,此行斩妖除魔,顺利安宁。”
动手之前先跟祖师爷说一声,到时候万一出了意外,祖师爷心生感应,说不定还能捞一手,别管祖师爷听没听到,每日汇报不可少。
供奉完香火之后,宋风如此前一般,捏着翠竹铁杖,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点翠山西方。
点翠山西方,常有高山深涧,从山上往下望去,烟气弥漫之间,仿佛九幽地府一样,让人心惊胆战,一块石头丢下去,很长时间才能听到回响。
山间常有瘴气,闻着鼻子里感觉香香的,但寻常猎户亦不敢常在此地久留,此地瘴毒厉害,待的时间久了会留下病根。
来到一处深涧前,宋风向下望去,只看到这山壁上面常有孤松缭绕,山涧内似乎有一条小河,从上到下一路直流。
“想必此地便是那位老丈口中所说的,常在夜间惑人,伤人心神,取人精华血气的骨妖所在之处。”看了一下方位,确定这山涧上长着的那颗迎客松位置不错之后,宋风这才停下了脚步。
山中常有相似的山涧,这一路来,这已经是他望见的,第四个有迎客松的山涧,此刻终于找到了老丈口中所说的正确位置,他自然松一口气。
“听老丈说,这山涧名为枯松涧,山涧内的河流,乃是点翠山一处主脉的支流,一路绵延很远,经过诸多大山,常带下枯松之叶,故而被称之为是枯松涧。
此前常有樵夫躲懒,来到枯松涧,等待着上游冲下松枝带回去燃烧,是一处经常淤积,常发山洪之处。
然则,随着点苍山附近村民数量越多,知晓此地的樵夫数量更多,枯松便少有淤积,山洪亦是逐渐变少。
如此看来,贫道确实是没找错地方,如今山涧内枯松环绕,河水淤积,只要水流一大,其下游便会形成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