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涡阳之战(下)
第二日,双方再度列阵涡阳城下。
段韶夹涡水列阵,侯景百般挑战,段韶就是不应战,侯景急得无可奈何,对副将田迁说道:“如今是段韶领兵,此人前来却不与我战?是何意?”
不等田迁说话,谋士王伟说道:“将军放心,那慕容绍宗都不是您的对手,更何况区区一个段韶呢?”
侯景听后摇摇头说道:“段韶此人跟慕容绍宗一样,智勇双全,此人用兵向来诡异,不可不防啊!说罢,就准备率军撤至河南岸休整。”
段韶见状,认为机会难得,就传命让士兵在上风向纵火。
不等侯景反应,顿时火光冲天,河岸周围的草木成了很好的助燃物,侯景所部一时间死伤无数。
侯景先驾马撤到河南岸远处,就思考如何破敌,只见骑兵渡河后,马足皆湿,侯景见状便让骑兵下河,让马带着水踏湿南岸的草木,让火烧不过来,随后就接应士兵撤离。
段韶见计谋未得逞,不敢迎敌,只得率军撤离,等待下一步命令。
谯城,屋内众将都在嘲笑段韶计谋未得逞,还装神弄鬼,却唯有慕容绍宗一言不发。
高澄坐在大位上看着慕容绍宗沉思,就问道:“燕郡公可有办法?”
慕容绍宗听后,起身对众人说道:“大王,侯景叛乱一开始是仗着有宇文泰和南梁的支援,才得以嚣张,现在这两方都被阻挡,只剩他一人与我们抗衡。”
“南梁虽然占据豫州,但与侯景相邻太远,又新尝败绩,不可能会支援他,关中的宇文泰又看清侯景的狼子野心,也不愿多搭理侯景,即使侯景掉头杀回颍州或者豫州,也不免会被我们夹击,这是死路,他不会选。”
“所以,依在下拙见,不如现在用时间来消耗侯景,等侯景粮食吃光了,军心浮动,就是我们出击的好时候。”
高澄听完,认为此计甚秒,就问众将道:“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众将也认为此计甚好,都纷纷附和。
高澄见众人都支持此计,就决定让段韶和慕容绍宗领兵屯驻谯城,等待时机,高岳领兵回防晋阳,而他自己则是要去阳州会一会西魏的本事。
众将听令后,就按照高澄的部署,进行行动。
高澄带着百保甲士启程前往阳州。
侯景听闻高澄等人领兵离开,在地图上望着自己已经被包围成铁桶,只能叹息,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双方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消耗。
高澄率部屯驻阳州后,西魏再度撤离,高澄明白西魏是打劫不成才撤离,决定等待侯景之乱平定后,再找宇文泰算账。
武定五年十二月,侯景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士兵们不得不杀马捕鼠充饥,军心开始浮动起来。
不等侯景思量对策,慕容绍宗带着十万兵马开赴涡阳。
侯景接到报告后,就召集士兵哄骗道:“弟兄们,我远在晋阳的密探说,高澄杀害了我们的亲人,现在又派慕容绍宗前来杀我们,这个王八蛋,还打算把我们做成京观来炫耀自己的武力,弟兄们,我们和他拼了!”
士兵们一听,家人被杀,一股怒火油然而生。
侯景见目的达到,就率部出城迎战。
慕容绍宗在侯景营内的密探早已将此事报给了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听闻,就在阵前把头发披散开来,手指北斗星方向说道:“弟兄们,渤海王连侯景家属都没杀,又怎么会杀你们的父母,这都是他的谎话,我愿在此立誓,若是我说的是谎话,就让我死于刀剑之下!”
士兵们一听,顿时议论纷纷。
慕容绍宗见有机可图,就立马率兵进攻,侯景赶快督促将士防御,可饥饿和归乡之情,冲散了士兵们的意志,大量的士兵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侯景见状带着剩下的八百多人,沿着涡水向东南逃窜,从硖石渡河,准备逃亡南梁。
慕容绍宗带兵追到硖石渡口处,就不再追击,而是远远的望着侯景。
部下见状不解的问道:“将军,我们现在追上去可是大功一件啊,为什么不追了?”
慕容绍宗是按照高澄的命令停止追击,但又不能明说,只好说道:“我自有安排。”说完就带兵撤离。
侯景在船上见慕容绍宗撤离,便对部下说道:“慕容公留了我一命啊!”说完,就流下了泪水。
侯景明白,此次渡江而去,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自己远在晋阳的老小,只怕凶多吉少,只好朝北跪下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说道:“爹,娘,孩儿不孝,不能替你们送终了!”
周围的部下闻言,也都流下泪水,他们明白,今日他们渡淮而去,恐怕这辈子都登不上北土了,也都纷纷跪下,朝北磕头。
高澄在阳州听闻侯景之乱已平,就将消息传了出去,同时准备明年进攻弘农。
高澄带着百保甲士返回晋阳,他决定先肃清后方,才能发动战争,同时,也要让背叛自己的人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而西魏听闻侯景之乱平定,就召李弼回长安,同时,加强粮食的创收,为战争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