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南梁北伐(上)
第二日,朝会上,萧衍最终决定向豫州进攻,策应侯景入梁,企图重现白袍将军陈庆之千里入洛的奇迹。
高澄听闻南梁进攻豫州的消息后,在洛阳,召见慕容绍宗、祖珽和崔季舒等人问计。
慕容绍宗对高澄说道:“大王不必担心,现在江河还没有解冻,南梁的军队踏入豫州,就只剩下死了。”
高澄摇摇头说道:“当年陈庆之不就是这样攻入的洛阳吗?”
祖珽说道:“大王不必忧虑,陈庆之之所以能千里入洛,完全是因为,当时尔朱荣在晋阳避暑歇马,最后,陈庆之还不是在中郎城大败,只能装扮成僧人,单枪匹马逃回南梁。所以,大王不必忧虑南梁北伐。”
慕容绍宗顺着祖珽的话说道:“还请大王安心,臣绝对将南梁大军尽数消灭,就算是陈庆之活着,也得丢盔弃甲。”
高澄点点头说道:“那就依诸位所言,孤坐镇洛阳激励士气。”
众将皆称:“大王英明。”
七月,南梁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率部会师于悬瓠城,侯景请求梁军北上救援,羊鸦仁派遣长史邓鸿挺进至汝河,对豫州加强进攻。
高澄在洛阳写信给陈元康,问其是否应该在现在退兵,效仿北魏拓拔焘对付刘宋那样,等待秋季再出兵。
陈元康回信道,如今大王手下兵马雄壮,将士皆效力死守,而反观南梁呢,萧衍自从委派羊鸦仁等将后,就天天吃斋念佛,不问战事,手下将校多有不和,就算渡河而来,也不过是酒囊饭袋之徒,大王若是现在撤军,不仅放弃河南诸州,更是让宇文泰图谋中原,所以,臣死谏大王不可撤退,若大王败,臣就以死效忠。
高澄看完觉得信心十足,便布置粮草器械给前线的慕容绍宗送去,同时,召高岳来河南领兵,派斛律金再度坚守阳州防线。
建康朝上,朱异向萧衍建议,萧范为人残暴,又不懂得战事,如若领兵,只怕会让东魏百姓寒心,不如请萧会理领兵。
萧衍点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
下朝后,萧渊明再次上书请求担任北伐统帅,在奏疏中更是放言,活捉高澄、宇文泰,恢复中原大好河山。
萧衍一看便笑着对萧纲等人说道:靖通颇有子云的气势啊。便拟旨,让萧会理领兵回防,让萧渊明领兵前往。
萧纲见状,便请求让府内的卫兵也加入到北伐队伍中去,萧衍闻言大喜,说道:“允许。”萧纲得令后,便告退。
萧渊明率领冠军将军羊侃、北兖州刺史胡贵孙、谯州刺史赵伯超等将军,猛攻东魏碛泉、吕梁二城,梁军主力迅速跟进,屯驻徐州城外寒山。
高澄接到战报后,对众臣感慨道:“没想到梁军推进速度如此之快啊,已经会师于徐州城下了啊。”
祖珽起身说道:“大王,还请发兵救援徐州。”
崔季舒闻言起身说道:“大王,不可啊,要是按祖珽所说,恐怕,会大败。”
祖珽刚要解释,高澄便拦住,说道:“这场战争我们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从长远角度来看,梁军就算现在能拿下徐州,可他们守的住吗?萧衍老儿,几次换将,羊侃又是降将,难道诸位还不如一个降将吗?”
高澄便派出使者告诉王则道:“将军曾在沙苑之战中镇守荆州,结果不战而逃,此次镇守徐州,还望将军坚守到底,此战过后,必会名列三公。”
崔季舒对高澄说道:“大王,这王则在徐州就大肆贪腐,祸害百姓,真要让他升职吗?”
高澄不语,心想,现在先稳住王则,等到战争结束后,就先拿王则开刀。
高澄对崔季舒糊弄道:“孤,自有安排。”
王则知道高澄的承诺后,便命人加固城墙,同时,将城中百姓尽数召集起来,为守城做准备。
羊侃则截住泗水河,并将汴水合流,打算用水淹彭城,梁军围绕彭城,一边攻城,一边筑堰,水位上涨,就快淹没彭城。
彭城守将多次求援,高澄一边让慕容绍宗和高岳整顿兵马,一边在赌。
高澄在赌萧渊明这个蠢货,会不会和羊侃一起攻打彭城。
果然,萧渊明因为惧怕失败,所以拒绝了羊侃的提议,选择按兵不动。
现在彭城外的梁军,因为多日围攻,早已疲惫不堪,高澄写信,让慕容绍宗和高岳合兵一处,救援彭城。
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彭城,告诉彭城守将再坚持一下,援军就会到达。
高岳和慕容绍宗接令后,两军合至一处,发兵十万,挺进至彭城北的橐驼岘。
羊侃见状,便向萧渊明建议,趁东魏大军不备,偷袭他们。
就在萧渊明打算同意的时候,飞马来报,称韩轨攻破颍州,侯景败退,围攻城父,请求救援。
众将都认为不应该救援,而是让大军现在休整,等待时机,攻破徐州。
羊侃明白,诸将都想着趁机捞取好处,而不是真正的来打仗。羊侃便不再说下去,而是带人走出帐内,大骂萧渊明无能。
侯景占据城父的消息传到洛阳,高澄看完,就让韩轨带着兵马巩固颍州等地,不准轻易冒进。
高澄决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他要慢慢的把侯景推到南梁去,这样才能拿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