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水浒,重铸大汉荣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43/53201943/b_53201943.jpg)
第32章 董平擒将投先主,昭烈为义正风气
张清发力一路狂奔,直到天色微明,后面不见了追兵,才暂时安下心来。
刚刚心中计较下一步怎么办,就见前方大队人马行军,张清心惊,定眼望去,是官军旗帜。
当下心中大喜,纵马上前,就见前方是官军模样,队伍却不甚整齐,前方一名军官,军马双枪。
后背两杆旗帜,“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张清听说过,这位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人送绰号,双枪将。
张清慌忙上前,见过董平,述说自己经历,恳请董平援助。
“如此说来,将军战败了?”董平冷冷的说。
“是,小人无能。”张清只得支吾。
“那梁山如此雄壮善战?”董平又问。
“正是,他们的确有几个好手。”
张清如实回答。
“正合我意!”董平突然提高嗓门。
张清素来听说这董平脾气火爆,以为他要进兵剿贼,正要说贼军势大不可轻敌。
没想到这董平竟然猛然动手,右手枪出来,张清急忙闪开。
却不曾想左手枪更快,猛然已经到了肋下,枪头擦着盔甲过去,张清腋窝一夹,刚要用力,就被董平掀翻下马。后面军兵按住绑了。
张清这才看清,那董平马上居然挂着个人头,仔细看,那人头正是东平府太守,程万里!
张清明白了,高声骂道:“逆贼,你食国家俸禄,居然干出如此之事!杀长官要投贼么!”
董平不搭理张清,带着他径直去了曾头市。
刘备刚刚打扫完战场,却不见了张清,正在仔细寻找,就听说有官军来了,居然是投降的。当下命令众人严阵以待,自己在临时的军帐接见。
不多时,就见一将进来,但见那将相貌堂堂,仪表不俗,右手提着一颗人头,正是董平上司程万里。
左手牵着个绳子,绳子那边是被五花大绑的张清,张清口中塞着一块破布,正朝着董平呜呜咽咽,似乎骂的很难听。
帐里鲁智深见到张清被绑着进来,一手按着脑袋,一手抡着禅杖就要打张清。原来这和尚昨夜里劫营,被张清一飞石打中秃头,鲜血直流。
今日见了就要动手,刘备见了慌忙拉住鲁智深,又亲自解开张清,就见张清被解开,也不顾刘备鲁智深,就跳着叫骂董平:“你这贼子!杀害长官,又捉我邀功!有本事光明正大打一场!”
董平不理他,只对刘备单膝跪倒:“末将董平前来投奔,这是我郡太守程万里的人头,末将献上,如今东平府守备空虚,小将愿做先锋,为寨主夺城!”
刘备喜笑颜开:“莫非这太守是害民之贼,将军弃暗投明乎?”
“这厮出尔反尔,本要将他女儿嫁给我,但是却又反悔!前番用女儿诳我出兵来此处,我刚出兵,就准备把女儿嫁给他人!因此,末将杀了他全家,特来投奔!”
董平一口气说完,还不忘加上:“半路遇见这人,也一并擒来,献给寨主!”
吴用听了笑道:“将军果然性情中人,如今加入……”
话没说完,就停住了,因为吴用感到一股威压散发到整个军帐。
他一住口,营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刚才叫骂的鲁智深不动弹了,张清也安静下来,眼睛只盯着地面。董平也不敢抬头,只敢悄悄翻眼睛向上瞄几眼。
就连卢俊义也汗毛倒竖,仿佛在冰窟窿里。
帐中一时仿佛没了人,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平时无论是豪气干云的大侠,还是阵前勇猛的英雄们,都被这无形的压迫感唬的不敢动弹。
能有此气魄的,也只有这位昭烈皇帝了。
上一秒喜笑颜开的刘备,却在董平说完后面沉似水,只退后一步,拔出宝剑在案子上一插。随后冷冷的盯着面前这位双枪将。
一时间,帐篷里的大家都悄悄看着刘备,过了好长时间,刘备冷冷的说:“把这好色无端、背主求荣的逆贼推下去斩了!”
究竟董平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且说董平被周围军士捉住,就要押下去斩首,这边吴用慌忙劝道:“哥哥不可如此!此人带兵来投,杀之不义。”
董平带来的军兵足有七八千,虽然董平素来暴戾,但在军中人缘极好,是以调动军兵万余人出城投降。
虽然半路跑了许多,但仍然有七成跟随。
“此等不义之辈,怎可与之成大事!”
刘备有些动怒。
这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动怒,自打来到这一世,刘备总感觉这世上少了些英雄气。
林冲唯唯诺诺,卢俊义爱惜家财,本来以为是三顾茅庐的剧本,结果成了道士变魔术骗人。
他的义仿佛没人能懂,这次又来了个这样的人,刘备便要砍下这颗脑袋,疏解胸中郁闷之气。
“此人带兵来投,若是杀之,当下火并事小,日后无人再敢投奔了!”
吴用也有些着急,在他看来,自己的主公有些古仁人之风。
但这古仁人之风不适用于现在,这种有些道德洁癖的行为是无法争取天下的。
刘备仍然怒气未消:“若是收下此人,我的麾下,却成了藏污纳垢之地了!”
一时间,帐中又变得安静。
董平被绑住,被军士押了出去。
“我听说长江之水流过鱼米之乡,是以物阜民丰。”
就在这安静的营帐中,有一个声音悠悠的说道。
说话的是刚来的神机军师,朱武。
刘备也疑惑,目光看在这个新人的脸上,朱武一脸平静,看见刘备的目光,深施一礼,接着说:“黄河之水,浑浊不堪,但仍然灌溉数州之地,天下半数百姓借此安居。”
许多人已经迷糊了,这人怎么讨论起浇地了?
刘备口气缓和下来:“我曾经见过长江之水,其势浩渺,足以灌溉天下之田。”
朱武又道:“长江黄河相距千里,天赐两河,一清一浊,阴阳相济,才是宇内安宁。”
“那,黄河也可以清一些,若是如长江清澈,宇内均是物阜民丰,才是盛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