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实操36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课
股随利走,人才稳定

避免激励沦内斗

有部分公司的职业经理的股权设定是给经理人分红权,并且只给他一个人。然而,现在很多公司都讲究全员持股,会对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员工都进行股权激励。

这种做法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当我们把权利和义务分给两个以上的人的时候,团队内就会发生争功或者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总经理会觉得企业的利润没有增加不是他的责任,是副总不给力;副总经理就会说,我已经竭尽所能了,是部门经理掉链子。股权比例拉不开,管理者就会互相“甩锅”。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竹篓必须盖上盖子,防止螃蟹爬出来;当竹篓里有了几只螃蟹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了——这时候螃蟹是爬不出来的。这是因为,当竹篓里有两只或更多的螃蟹时,每一只螃蟹都争先恐后地朝篓口处爬,但是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快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把它当垫脚石,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没有一只螃蟹能成功爬出。这就是管理学中的“螃蟹效应”。

螃蟹效应告诉我们,在相互扯后腿的团队里,1+1<2。随着“1”增加到N,最终的能量“和数”会远远小于N——整个团队都丧失了前进的动力。避免出现螃蟹效应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马太效应”,即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一效应在股权设计上的体现就是用分红权激励总经理,并且是大比例地激励。总经理下面的员工让总经理自己去想办法管理。这样,一方面,老板非常省心,他只需要管理好总经理就好了,两者的关系一般能处得非常融洽;另一方面,总经理有足够的权力和责任,他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的心态会更积极,业绩也会更稳定。

把协议签成弹性的

分给经理人大比例分红权,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方法。那么,这个大比例应该是多少?又怎么分呢?

对于一个新上任的经理人来说,老板给他20%的分红权,他会非常开心,因为假如公司原本一年就有1000万元的存量利润,他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只要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就能拿到200万元。但是,当公司在他的努力下,利润连番增长,到了3000万元或者4000万元的时候,仍旧让他拿20%,他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尽管收入依然在增加,但他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更高的收入。分红比例的变动可能会引起经理人情绪的变动,因为分红比例代表着经理人在公司的地位。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经理人更在乎的是自己在公司的稳固地位。持续的激励,意味着老板还在重视自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跟经理人把合同签成弹性的,让经理人的分红比例跟业绩增长挂钩。比如,当企业的利润每增加1倍的时候,给经理人的分红权增加5%。经理人在公司利润为1000万元的时候,分红权是20%;当他努力把利润做到2000万元时,他的分红权从20%增加到25%;当利润为3000万元时,他的分红权增加到30%;当利润为4000万元时,他的分红权增加到35%。在“水涨船高”的设定下,经理人会更有奋斗目标,也会更有动力,他会想尽办法提升公司的利润。

一般来说,当经理人的分红权达到接近50%的时候,就可以停止激励了。这个时候,他的心态会非常稳定,他不会再想自己去创业当老板,因为他这时候的收入比老板少不了多少,所要承担的责任却少了很多,如果自己创业的话,反而会担负很多未知的风险。同时,他继续努力的动力一点儿不会少,因为他的收入跟他的努力基本是持平的。这就叫“股随利走,人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