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设计结构的SACO模型
金字塔原理和概念图在操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升级版的结构模型是以金字塔原理为基础,加上概念图的连接功能,结合课程开发的行业特点,归纳成型。图3-7是概念图设计课程结构的操作SACO模型[select(选定概念)、arrange(排列概念)、connect(连接概念)、optimize(优化图形)]。
图3-7 SACO模型
为便于读者掌握概念图操作流程,接下来选择本书最重要的第四章“3D内容设计”作为案例,来展示SACO模型,这样也助力读者掌握内容设计的相关概念。
第一步:选定概念(select)
选定概念,就是选择和确定要表达的关键概念,它是制作概念图的第一步,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主题概念,也就是最想要表达的焦点问题。概念图与建构主义是一致的,就是聚焦问题。从课程角度来说,就是确定课程的主题名称。这部分内容在“主题设计”中已经完成。
第二是关键概念,也就是主题相关的各个具体概念,即课程的知识点。因为课程内容比较多,相关知识点也很多,这里指主要的关键概念。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相关概念很多,概念图展示的一般是最主要、关键的概念。
这些主要概念就构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概念图的主要节点。它们来自于哪里呢?
一是课程的大纲。内容设计的成果之一就是课程简介,其核心部分是课程大纲。大纲由主要知识点构成,只不过大纲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需要提炼出关键词。
二是专业的知识体系。在专业知识体系里寻找并且提炼出关键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相关的书籍、文章等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
三是头脑风暴。通过课程开发小组团队共创找到关键的概念。
在课程开发现场,头脑风暴是最常用的做法,可以帮助参与者互相点燃,共同优化。
“3D内容设计”的主题概念就是内容设计,关键概念包括知识点开发、案例开发、学习活动开发、知识点开发原则、案例开发原则、案例的类型、案例的来源、学习活动开发原则、学习活动类型等,如图3-8所示。
图3-8 内容设计的关键概念
第二步:排列概念(arrange)
排列概念就是把各个概念按照某种规律有序排列,呈现出一个初步图像。排列概念的基本要求和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上下包含
有层级关系的概念要由上至下展开。上面是抽象的概念,下面是具体的概念,越抽象的概念就越放上面。
比如“内容设计”肯定放在最上面,下一个层级是课程最核心的部分,“知识点开发”“案例开发”和“学习活动开发”。
第二是同级并列
同一层级的概念横向并列展开。这一点与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比如说“知识点开发”“案例开发”和“学习活动开发”这三个概念就是并列展开的。
第三是MECE
整个概念图中所有概念,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把关键的概念都罗列出来,而且按照“上下包容、同级并列”的方式展开。
“不遗漏”是指所有核心概念都要出现,不能有所欠缺。
“不重复”指的是在同一个概念图中,关键概念只能出现一次,不能反复出现。
这里着重强调一下关键概念。一张概念图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概念都罗列进去。所以课程开发者要有所取舍,这个取舍的过程也是检验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学习者的了解程度的过程。
结合上一章的问题分类相关内容,这里的概念其实就是劣构问题。大家容易了解和掌握的概念,以及很难掌握的概念都可以不出现在概念图中。这一点与在校学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接着把概念按照层级进行排列,如图3-9所示。
图3-9 排列概念
MECE原则本是金字塔原理最突出的特点,但是如果一门课程某个知识点多次出现,在金字塔原理结构图中就无法呈现,因为关键概念不重复。
比如说,本书多次提到的“有意义学习五要素”,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金字塔原理结构图中就无法呈现,只能靠培训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引导和提升,这对老师的讲解和学习者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概念图的优势所在,因为概念图要求同一个概念不用重复,只在需要的时候连接起来。
在做完第二步后,把各个概念用圆圈或者方框圈起来。各个概念都是独立的模块,接下来再对各个概念进行连接。
第三步:连接概念(connect)
连接概念就是对概念图中的各个概念进行有机连接。这是制作概念图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用线条连接
根据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用线条将概念连接起来。包括:
1.上下级概念之间的纵向连接。
2.同一级概念之间的横向连接。
3.不同级概念之间的交叉连接。
上面三种连接,第一种和第二种是容易操作的,在上一步排列概念的时候已经做过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清楚了,这一步只是连线。
难度较大的是“不同级概念之间的交叉连接”,这需要找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要求对整个内容进行全盘考虑,既要明白某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又要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三种方式的连接,各个独立概念形成了网状结构,成为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内在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连接在一起,又是用什么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这就需要连接词。
第二,用连接词串联
用连接词把有关联的概念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命题”,也就是一句话。
设计连接词是概念图难度最大的环节,要把两个概念用关键词连成有机的整体,要求课程开发者既要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价值,又能把两者串联在一起,不仅要找到关键的连接词,而且要符合常理,符合专业要求。
连接词类似“红娘”,要找一个理由把男女双方介绍认识,让双方都认可这个“理由”,才有可能深入交往,甚至结婚。这对“红娘”的要求很高。
概念图中的连接词有很多,既可以是介词类,比如“通过”“比如”“关于”“包括”“分为”这类虚词,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名词,比如“原则”“内容”“含义”等。只要能够使各个概念联系起来并符合常理就行。
第三,设计箭头方向
在连接线上设计箭头,预示着两者的先后次序,箭头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关键在于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像“红娘”介绍两人认识了,男士主动出击的话,箭头就是由男士朝向女士方向;当然也可以女士主动,箭头就是由女士朝向男士方向;最好是两人都主动出击,就是双向箭头,那就好事将成了。
标注箭头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分辨概念的关系的又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深度学习的又一个过程。通过箭头的连接把静态的知识连成动态的体系,整个概念图就“活”了起来。概念图成了多个流程的综合体,而且相互交叉,呈现出多样化的流程发展。
“3D内容设计”中连接概念如图3-10所示。
图3-10 连接概念
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促进分析思维、流程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等多种思维发展的过程。
第四步:优化图形(optimize)
前面三步做好以后,概念图的基本框架就设计完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和增减。
概念图的优化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概念的增减——增加必要的概念,减少非必要的概念;线条的连接——有些该连接的时候没有连接,有些则是没有必要的连接却连接上了;连接词的修改——需要用更加合适的连接词;箭头的修改——单向、双向的修改;等等。
以“3D内容设计”案例来看,其连接有些问题,经过优化,调整如图3-11所示。
图3-11 优化概念图
制作概念图的过程就是深度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建构。实际上,制作概念图本身就是建构最直接的体现。
就“3D内容设计”概念图来说,还可以持续优化,比如,“成果设计”还可以跟“知识点开发”以及“案例开发”连接起来,表示在这两个内容结束后可以设计“成果设计”内容。同时,案例开发的流程和四类学习活动的内容还可以优化、延伸。
在课程开发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我们更多采用了“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激活旧知,团队共创,共同优化。这个过程是真正的头脑风暴,互相点燃。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概念图定型的那一刻就是大家脱胎换骨、破茧重生的一刻。
我们再以“3D内容设计”为例,用金字塔原理设计课程结构,看看与用概念图设计的课程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用金字塔原理设计课程结构,如图3-12所示。
图3-12 用金字塔原理设计的课程结构
用概念图设计的结构,如图3-13所示。
图3-13 用概念图设计的课程结构
两种模式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图的内容之间可以有机串联,呈现出课程结构的“全景图”,为突出全景特点,我们通常把概念图称为“全景概念图”。
学习任务
根据概念图SACO模型把自己的课程结构进行设计,呈现出课程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