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81:从北影译制组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参与译制

译制组放映室里,程兰江正在埋头记录什么,放映机开着,幕布上是暂停着的。

许朝后脚到了,好奇看了过去,本子一页纸上密密麻麻的英文:“程姐,这么早!这是在抄写台词么?”

“你来啦!”

程兰江搁了笔,让许朝坐:“我先跟你讲讲咱们剧本翻译组的流程,首先就是制作台词本儿,就像我这样,你看看。”

许朝接了本子看,程兰江记录的极为细致,比如00:12:15-00:12:21,哪个角色说了什么台词,得一词不漏的记录下来。

八十年代的译制机器不够先进是肯定的,但许朝显然没想到,连台词本都得人工抄录。

所以译制片出片效率慢,人工必须损耗的时间是很长的。

程兰江继续介绍:

“像这样,咱们先把台词抄写下来,备注好时间,角色,先制作一本母本,然后根据需要,看看是否需要分角色制作单独的角色台词本,我估摸咱们这次不用。”

“咱们制作好了台词本以后,就得跟负责中译的口型员对接。”

许朝适时提问:“我有问题,英文和中文的词量不同,比如00:12:15-00:12:21,这人说了两个英文单词,但翻译成中文可能是四个字,这时间对不上啊!”

程兰江很有些惊艳地看向许朝,道:“小许同志,你不仅看法先进,工作也很敏锐啊!这个呀就是口型员和剪辑组共同负责的部分了。”

“一种是口型员根据音节数调整翻译音节,这个过程不仅要和电影帧数匹配,还要确保配音的时候,配音演员的唇形与原片唇形一致。”

“这里的唇形一般指的是开口闭口的时间,否则容易音画不同步。”

“第二种是剪辑组来剪切,比如中文配音的时长超过了原片的口型,剪辑组就得延长画面,在对话间隙里插入风景啊、物品特写啊,他们行内称作空镜。”

许朝一点即通,这不就是人工版Adobe Premiere Pro(即视频剪辑软件pr)嘛!

标点,切片,插入空镜,一整套都是Pr的运行流程,只是现在技术不成熟,所以都得人工来做。

程兰江看了看许朝:“有点负责,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不过没关系,你是头一回嘛。”

“能明白,其实欧美那边就有一种机器,能直接在剪辑室里描点,对照口型,插入音频,很是方便。”

许朝也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剪辑器,随口胡诌的。

程兰江叹了口气:“咱们也有这种高科技设备就好了,电影业译制业一定能飞上另一个高度。”

许朝道:“会有的,也就十几年的事儿吧!”

程兰江笑了:“我这辈子能用上就好了。欸,不说这个了,总之咱们的任务就是,制作台词本,确切描点,翻译英文台词,和口型员与剪辑师对接,等胶卷成片送审了,咱们就光荣完成任务了。”

许朝点点头:“这流程挺长的。”

程兰江应道:“是呀,所以说咱们译制组其实不分彼此,各个小组之间都得对接,连住宿都分配在一栋楼,就为了方便交流。”

俩人立即投入工作,为了方便对照,制作台词本由许朝俩人分别抄录一本。

许朝坐另一边,用一台小型的国产井冈山牌放映机投影。

放映室里埋头苦干,放映室外不知什么时候走来俩人。

来的是两位中年女同志,一个是张桂兰,另一人就是之前介绍过的潘耀华。

潘耀华今年刚进艺术委员会,在译制组有很大发言权。

“中影给的这部片子可不简单,你真决定干到底了?”

BJ秋天的阳光很好,天高气明,张桂兰只觉身上暖洋洋的:“总得尝试尝试,去年庐山恋不也是尝试么?一片叫好啊。”

潘耀华道:“译制电影和咱自个儿制作的电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阻碍大不说,就算上映了,也未必有观众为你鼓掌叫好。”

张桂兰的视线穿过半掩的门扉,看向埋头苦干的许朝:“耀华,你说当年咱们一块儿干译制的,现在大多偏向自个儿拍电影,北影译制组的人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我坚守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

老姐们儿不用多说,彼此心照不宣,潘耀华转了个视线,也看向许朝:“我看你挺看重这位新同志,有这么好吗。”

张桂兰一笑:“有天赋,有心气,有热情,为什么不看重?”

余下两三天,许朝除了吃饭睡觉写稿,就是闷头往放映室跑。

台词本制作是没啥难度的,无非是抄写勘正谬误,大工程还是翻译。

这个周末,小礼堂又放了部内参片,除了译制组大伙都赶去围观,程兰江则敲开了张桂兰办公室的房门。

“小程,找我什么事?”

程兰江递上了译制母本:“这是初稿,您是导演,得交您过目一遍嘛。”

张桂兰有点儿惊讶:“怎么这么快,交小培姐看过了吗?”

“柳老师已经看过了,说问题不大,接下来就看口型员和剪辑同志需要怎么调整了。”

张桂兰仔细翻了两页:“这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了,小程同志,你很有进步嘛!”

程兰江很有些不好意思:“说出来您不信,除了抄录台词本儿,大部分翻译的活全是许朝干的,我一点儿忙没帮上,光顾着校正错别字了。”

张桂兰心里有点准备,惊讶之余,嘴上还是在问:“他有这么厉害吗?”

程兰江哭笑不得:“我检查了三四回呢!他翻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很多高难的词儿我得想挺久,到他那儿写的都很准确,语境也有理解。桂兰姐,这同志是块宝啊,您从哪儿拾掇来的?”

张桂兰合上翻译本,笑道:“走,咱们去看看许朝同志。”

这头许朝难得交付任务,一个中午觉睡醒,就收到了来自武林编辑部的信件,还有汇款单。

照千字8元,汇款单上总额是240元。

240元,许朝乐的一头栽回床上。

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许朝同志:您好!我是金童,根据编辑部讨论决议,我们决定增发一刊月刊《武林》,由于连载的特殊性,每次稿费将会在登刊之后以汇款单形式邮寄给您。

另,同志是否有面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