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只“忠”即可

感谢书友鸟尽弓藏丶兔死苟烹的慷慨打赏,感谢众书友的支持。

————————————分隔线——————————————————

特别是第一次面圣的李氏父子,都没想到是这样的皇帝。

位居九重,却又深悉民情军情。

不是那种肤皮潦草的了解,而是真有透彻的见解。

目光咄咄,不怒自威。特别是那审视的目光,让人仿佛无所遁形。

问询也直击要害,让你有不得不说实话的凛惧。

反应也很敏锐,往往抓住奏对的细节加以提问,令人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不好糊弄啊!”李成梁暗自叹了口气。

李如松吃着喝着,又想起一事,疑惑地问道:“努尔哈赤是吧,圣上询问,不知为何?”

李成梁也迷惑不解,沉吟半晌,猜测着说道:“或许只是偶尔听到,好奇而已。”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回到辽东,为父会多加留心。”

李如松点了点头,说道:“名声不显,应该不重要。万岁只是提了一句,便未再询问。”

李成梁甩开此事,说道:“天色尚早,今日就去张阁老府上探望吧!”

本来的计划是到了京城便先去拜见张居正,可路上知道了冯保的事,李成梁便改了主意。

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油条,深知孰重孰轻。

眼瞅着皇帝亲政在即,张居正就算病愈,也要退居其下,自然要有所侧重。

何况,李成梁也不过是循规罢了。

皇命在身,就应该先公后私。

而在朝堂上,张居正就是李成梁挡风的墙。

言官几次弹劾,都是被张居正所压下。

所以,李成梁怎么也要去表示感谢,并从那里讨个主意。

二人吃过饭,回馆驿带上礼物,便去往张府。

到了张府,下人通传后,管家游七出来,将李氏父子迎了进去。

进到室内,李成梁父子大礼拜见。

别看他是一方镇将,还有爵位。但在张摄政这里,啥也不是。

就连戚继光,在书信中还自称“门下走狗”呢,可见当时武将地位之低。

“起来吧!”张居正又见削瘦,与李成梁也是多年未见,语气温熙。

李成梁父子起身,恭谨地椅中坐下。

“张相,您的病势可有起色?”李成梁满脸关切,又有几分担忧,“末将带了辽东山参,不知是否适用?”

张居正强打精神,微笑着说道:“汝契,有心啦!仆之病,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摆了摆手,张居正不想再谈疾患,开口问道:“觐见万岁,得睹天颜,可得圣训教诲?”

李成梁赶忙向紫禁城方向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万岁英明,垂询直指要害,励精图治之心极盛。”

张居正笑着颌首,说道:“万岁已显明君之象,老夫甚慰。”

顿了顿,他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问道:“万岁都垂询了何事,又有何吩咐交代?”

李成梁略微想了想,便把入宫召对的经过尽量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张居正认真听着,时而捋胡思索,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又微皱眉头。

对于皇帝的改革之心,张居正已经毫不怀疑。

甚至于皇帝迈的步子更大,计划更加激进。

没错,在张居正看来,就是有些操切。

当然,皇帝与他的地位不同,有此雄心壮志,有此魄力,也不奇怪。

也正因为这样,张居正对自己的身后事身后名,已经不是太过担心。

改革由他而始,万岁要继续深化推进,就不能推倒这面旗帜。

而且,万岁要清算自己,以后还有何人敢谋国而不惜身?

起用海瑞也表明了万岁的决心,还是需要冲锋在前的改革干将。

只不过,皇帝的改革步伐稍嫌激进,这是张居正不太赞成的。

“十年嘛?!”张居正喃喃地重复。

他心中疑惑,不知道十年后会发生什么大事。

李成梁观察着张居正的表情,想从中寻到些启示。

张居正抬起眼帘,看着李成梁,缓缓说道:“清屯充饷乃是万岁亲政后第一政务,必须要全力做好。”

“仆知道军屯之地,多有军将侵吞,甚至成为私产。已获利多年,如今朝廷收回,合法合情合理,亦合万岁之意。”

张居正的语气严厉起来,说道:“贪得无厌,自招祸端。”

“万岁既下决心,尔等就不必心存侥幸。切勿因小失大,十数年功业,毁于贪鄙。”

李成梁心中凛然,躬身道:“末将省得。”

张居正的目光投注到李成梁腰间的短剑上,问道:“此乃御赐?待某细观。”

李成梁摘下短剑,恭敬地双手呈上。

张居正伸手取过,摩挲着细观。

半晌,他才把短剑还给李成梁,沉声道:“万岁对汝契期望殷殷啊!”

“皇恩浩荡,末将铭记五内。”李成梁躬身拱手。

张居正点了点头,说道:“依我看,万岁选将,最看重的还是‘忠’。”

“何谓‘忠’?”

张居正的目光锐利起来,音调也提高了两分,“事君无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危身奉上,险不辞难,曰忠。”

“私臣不忠,忠臣不私。事上竭诚,内尽其心而不欺。”

李成梁既恭谨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虽然这些解释他都懂,但张居正如此强调,显然是有深意的。

“我张居正为实施改革,要稳定大局,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可以妥协安抚。”

“但皇帝可不像我这么好脾气,眼里不揉沙子,你们可要好自为之。”

“为了田地,为了钱财,跟皇帝对着干,小心人财两空。”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

皇帝让干啥就干啥,皇帝说东,你不往西,那就是忠啦!

可就是这么简单,却没几个人能做到,都是源于私心作祟。

张居正歇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完嗓子,又做了最后提醒和警诫。

“万岁涨俸禄,又有退休保障金,仁厚之心令人感激。若还辜恩欺君,雷霆严惩,也是自取其祸。”

李成梁表示赞同,慷慨道:“张相教诲,末将铭记,定竭忠奉上。”

在他看来,皇帝与张相应是君臣一心,在大政方针上取得了默契。

这个大政方针就是改革,张居正每奏必准。

皇帝的想法,张居正也是全面支持配合。